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鼻内窥镜颅底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报道1992年到1997年经鼻内窥镜鼻内筛蝶窦进路完成颅底区域手术28例,包括:①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7例,均一次手术治愈;②垂体瘤部分切除术4例,均一次手术治愈;③侵入颅内的巨大筛蝶窦囊肿切除术2例,1例治愈,1例因颈内动脉破裂出血于术中死亡;④前颅底脑膜瘤切除术1例,术后4年未复发;⑤鼻咽顶颅咽管瘤切除术1例,术后3年未复发;⑥侵犯鞍区的蝶窦癌切除术2例,1例术后2年未复发,1例术后介入治疗误栓颈内动脉死亡;⑦前颅窝枪弹异物取除术1例。根据临床实践,提出经鼻内窥镜颅底区域手术的可行性、范围和适应证,各种手术的操作原则和规范技术以及重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瘤切除术后鼻窦黏液囊肿形成的原因、好发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至2007年8月诊治的7例垂体瘤切除术后鼻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筛窦黏液囊肿2例、额窦黏液囊肿2例、额窦、筛窦黏液囊肿3例。鼻内镜下鼻内进路或鼻内外联合进路行囊肿切除术,一次手术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鼻窦黏液囊肿多因手术改变了鼻腔结构以及术后复查不及时造成中鼻道狭窄、粘连、鼻窦开口阻塞引起。垂体瘤切除术后鼻窦黏液囊肿好发于筛窦、额窦或额窦和筛窦并发。鼻内镜下鼻内进路或鼻内外联合进路行囊肿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建立鼻窦鼻腔的通畅引流,术后定期检查可有效减少垂体瘤切除术后鼻窦黏液囊肿的形成以及预防囊肿切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鼻外筛—蝶窦进路鞍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具成人头颅标本采用经鼻外筛-蝶窦进路解剖观察的方法,测量了从Dacryon点至上视结节,前鼻棘至上视结节及下视结节至蝶窦骨性开口外缘中点的距离分别为3668mm、6933mm及802mm。后筛窦以Ⅰ°最多(49%),蝶上筛房占15%。蝶窦气化良好组占72%。筛后神经血管束行于最后筛房前壁者占2773%。行于最后筛房内者占3950%,行于蝶筛隔板内者占3277%。作者认为经鼻外筛-蝶窦进路比经中隔进路路线距离短,术野广等优点外,了解后筛窦、蝶窦的气化发育情况及神经血管束走行情况对选择手术进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窦进路岩尖部胆脂瘤囊内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经鼻内镜蝶窦进路切除鞍旁、岩尖部胆脂瘤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全筛窦、蝶窦开放,于蝶窦外侧壁、颈内动脉前方磨开颅底骨板进入岩尖部,切开并扩大胆脂瘤囊壁后,采用吸引、刮除和冲洗的方法将胆脂瘤进行囊内清除.结果 3例岩尖胆脂瘤经囊内切除手术,均一次清除干净,手术前伴有头痛和眶尖综合征的2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即有症状改善,术后1~4周症状完全恢复,全部患者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7年,全部患者症状未再发,影像学检查胆脂瘤无复发.结论 靠近鞍旁区域的岩尖胆脂瘤可以采用经鼻内镜蝶窦进路行囊内切除手术,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随着鼻内镜鼻窦外科学和鼻眼相关外科学的深入研究,使经鼻内镜鼻内筛蝶窦进路视神经减压术成为视神经减压术中一种进路直接,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手术方法。本文就视神经管的解剖,毗邻关系及手术进路,手术范围以及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优点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鼻内镜鼻窦外科学和鼻眼相关外科学的深入研究,使经鼻内镜鼻内筛蝶窦进路视神经减压术成为视神经减压术中一种进路直接,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手术方法。本文就视神经管的解剖,毗邻关系及手术进路,手术范围以及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优点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下鼻内蝶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鼻内窥镜下经鼻内筛窦以及经鼻腔途径进入蝶窦,克服了以往处理蝶窦的复杂手术的弊端。本文总结了经以上二途径处理43例蝶窦病变的经验,认为此手术进路简便、安全、直视下操作、实用性强,可作为治疗蝶窦疾病的常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8.
蝶窦的手术进路包括:①经筛窦(鼻外筛窦、鼻内筛窦、上颌窦筛窦);②经上颌窦;③经鼻腔;④经鼻中隔;⑤经腭进路。作者主要介绍了经筛窦进路,经鼻腔进路和经鼻中隔进路以及每种进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熟悉这些解剖结构有助于安全地通过每个区域而进入蝶窦。采用固定后的3具矢状面标本,4具冠状面标本估计蝶窦前壁的每个解剖区域;用5具新鲜标本在内窥镜下经鼻腔检查蝶筛隐窝和蝶窦口;10位病人经内窥镜检查蝶窦前面;回顾性分析了25例蝶窦CT扫描(包括矢状面和冠状面)判断蝶窦前壁正常结构和解剖变异;前瞻性观察了5例蝶窦CT扫描和3维CT扫描。  相似文献   

9.
在鼻内窥镜下经鼻内筛窦以及经鼻腔途径进入蝶窦,克服了以往处理蝶窦的复杂手术的弊端。本文总结了经以上二途径处理43例蝶窦病变的经验,认为此手术进路简便、安全、直视下操作、实用性强.可作为治疗蝶窦疾病的常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认识,以降低其误诊、漏诊的发生率。方法:分析22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鼻内镜治疗的优势。结果:12例行鼻内镜蝶窦开放术,7例行鼻外筛窦进路手术,3例行抗感染、激素、神经营养药等治疗,头痛症状全部消失,视力不同程度恢复。眼球运动障碍改善,随访3-6个月,1例症状复发,再次行鼻内镜手术后症状缓解。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放疗,随访3年无复发。结论:以头痛和(或)眼部症状为主的孤立性蝶窦疾病,容易造成误诊、漏诊;CT、MRI和鼻内镜的应用,提高了对该病的诊疗水平;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进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适应证。方法对35例(39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前行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根据肿瘤部位和范围分别采取鼻侧切开术9例(9侧),鼻内镜下经鼻进路20例(22侧),面正中掀翻进路2例(4侧)和经鼻内外联合进路术式4例(4侧)。术后随访23个月~11年,平均37个月。结果9侧行鼻侧切开术中1侧复发(11%),22侧鼻内镜下经鼻进路中2侧复发(9%),其它进路无复发病例。结论应根据肿瘤原发部位和范围选择相应的术式。局限于筛窦、蝶窦、上颌窦窦口周围以及额隐窝周围的肿瘤可采取鼻内镜下经鼻进路手术。  相似文献   

12.
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为研究经鼻内窥镜鼻内进路手术替代部分鼻外进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总结采用经鼻内窥镜鼻窦治疗14例患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疗效,随访时间24~60个月,上述病例仅1例在术后3个月复发,经鼻外进路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治愈,其余13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经鼻内窥镜手术技术的鼻腔鼻窦内翻性状头状瘤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方法,甚至在肿瘤侵犯了后筛和蝶窦时也可以完全切除,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避免了面部切口。  相似文献   

13.
头面部创伤所致的视神经挫伤临床上以视神经管段损伤最为多见,本文对9例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病人进行鼻外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其中3例视力有所恢复,6例无效。作者认为对伤后视力下降者应作急症手术处理,以鼻外筛-蝶窦进路为最好,减压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内镜鼻窦外科学的深入研究,经鼻内镜鼻内筛蝶窦海绵窦及周围结构的手术成为一种进路直接,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手术方法.本文就海绵窦的解剖、毗邻关系、手术进路、手术范围以及鼻内镜下该区术式的优点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经鼻内窥镜鼻内进路手术替代部分鼻外进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总结采用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14例患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疗效。随访时间24~60个月,上述病例仅1例在术后3个月复发,经鼻外进路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治愈,其余13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经鼻内窥镜手术技术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方法,甚至在肿瘤侵犯了后筛和蝶窦时也可以完全切除,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避免了面部切口。  相似文献   

16.
经鼻内窦镜颅底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许庚  李源 《耳鼻咽喉》1998,5(4):205-209
报道1992年到1997年经鼻内窦镜鼻内筛窦进睡完成颅底区域手术28例,包括:(1)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7例,均一次手术治愈;(2)垂体瘤部分切除术4例,均一手术治愈;(3)侵入颅内的巨大筛蝶窦囊肿切除术2例,1例治愈,1例因颈内动脉破裂出血于术中死亡:(4)前颅底脑膜瘤切除术1例,术后4年未复发;(5)鼻咽顶颅咽管瘤切除术1例,术后3年未复发,(6)侵犯鞍区的蝶窦癌切除术2例,1例术后2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总结12例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随访7~36个月,仅2例术后复发(16.6%),其中1例累及上颌窦、筛窦与蝶窦,1例累及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结论鼻内镜下行T3期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适应证。方法开展了24例经鼻内镜 体腺瘤切除手术。24例垂体腺回味各20例为经鼻蝶窦进路,4例为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结果 20例经鼻蝶窦进路瘤组织得到了完全切除,手术所需时间较经鼻中隔蝶窦进路显微外科手术明显缩短。4例经鼻中隔蝶窦进路中3例瘤组织完全切除,1例非分泌性腺瘤患者因瘤组织侵犯鞍旁及海绵窦,仅行大部分切除。所有秫后能、视力障碍和闭经泌乳等症状均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颅底进路手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范围。方法 分别采用经鼻内镜前颅底进路和蝶窦后上壁进路完成前颅窝异物取出术、前颅窝嗅神经母细胞瘤和脑膜瘤切除术、侵入前颅窝的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侵入中颅窝的巨大蝶窦囊肿切除术、原发性中颅窝鞍旁岩尖部胆脂瘤切除术、侵入鞍区的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共 9例。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 ,未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除 1例低分化鳞癌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 2年死于其他非相关性疾病外 ,另外良性 ( 5例 )和恶性 ( 3例 )占位性病变随访 1~ 7年未见复发。结论 紧靠颅底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经鼻内镜手术的可能性 ,但是适应证选择应非常严格 ,术者必须具备熟练的解剖学知识、手术技巧和经验 ,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对范围局限的恶性病变 ,应强调手术后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适应证。方法开展了24例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手术。24例垂体腺瘤患者中20例为经鼻蝶窦进路,4例为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结果20例经鼻蝶窦进路瘤组织得到了完全切除,手术所需时间较经鼻中隔蝶窦进路显微外科手术明显缩短。4例经鼻中隔蝶窦进路中3例瘤组织完全切除,1例非分泌性腺瘤(Ⅴ期)患者因瘤组织侵犯鞍旁及海绵窦,仅行大部分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头痛、视力障碍和闭经泌乳等症状均有改善。16例次术前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异常(23.0~125.0μg/L,平均64.9±43.7μg/L)的患者,术后血清PRL水平恢复正常。9例次术前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异常(50.0~72.0μg/L,平均62.1±11.4μg/L)的患者,术后血清GH水平低于5.0μg/L。上述患者术后随访2~72个月(平均18±21个月)无复发。术后均未见颅内出血、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脑膜炎及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个简便、安全、有价值的外科技术,只要正确地掌握好此类手术的适应证,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