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了解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法 ,对 31 0名老年人进行跌倒的危险因素调查及平衡功能和体能测试。结果 经 Logistic回归发现 :跌倒前患有脑血管病、视力障碍、体能差、静力平衡及步行试验异常 ,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得到过有关预防跌倒知识教育的老人 ,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 (P<0 .0 1 )。结论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 ,增加体育锻炼 ,治疗相关疾病 ,是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自重庆某社区符合入组条件的老年人498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人口社会学和身体状况,人口社会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身体状况包括服药情况、疾病情况、体育锻炼情况、环境因素(照明)。分析老年人跌倒的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老年人跌倒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98例老年人中发生跌倒196例。跌倒组女性、年龄≥75岁、长期服药、慢性疾病、照明差比例明显多于未跌倒组,体育锻炼明显少于未跌倒组(均P<0.05);两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者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女性、年龄≥75岁、长期服药、体育锻炼、照明差为老年人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控制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可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居住在秦皇岛市城市社区的老年人1 600例,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过去1年的跌倒和跌倒的相关因素。结果过去1年跌倒发生率为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跌倒史(OR=9.488,95%CI:6.544~13.757,P=0.000)、文盲或半文盲(OR=1.825,95%CI:1.034~3.221,P=0.038)和平衡能力差为跌倒独立危险因素。平衡能力受到较大削弱和平衡能力较差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分别是平衡能力很好老年人的1.950倍(95%CI:1.152~3.299,P=0.013)和3.167倍(95%CI:1.366~7.346,P=0.007)。结论秦皇岛市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可以采取针对危险因素的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澳门居家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成功访谈了2039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利用多因素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识别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受访的2039名老年人中,3个月内曾发生跌倒者73人(3.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高龄,患有痛风、两耳均听不到、家居地面凹凸不平的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比较高. 结论 老年人服务机构应教育群众特别关心照顾高龄及失聪的老年人,另外去除家居环境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的状况及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城区随机选择6个社区60岁的老年人进行跌倒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912例,其中男性占27.96%,女性占72.04%;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20.5%。老年人跌倒发生在室外的占68.7%;跌倒造成老年人损伤的占49.0%,这其中15.4%有较重的损伤。有17.8%的老年人认为跌倒没什么,不需要警惕,44.6%的老年人认为跌倒需要警惕,剩下33.6%的老年人认为跌倒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有医疗保险、有无保姆、尿失禁、晕厥、慢性疼痛、便秘、腹泻、听力。结论有尿失禁、晕厥、慢性疼痛、便秘、腹泻、听力障碍等跌倒危险因素的老年人需要警惕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并对老年人跌倒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05年选取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1 512人进行基线调查后,每年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制定个性化方案、科普知识普及等,2009年再次对相同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情况进行随访调查,调查方式均采用按统一设计的老年人跌倒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272人(18.0%)在1年中发生跌倒高于干预后随访调查的老年人标准化跌倒率(11.6%)(χ2=7.330,P=0.007)。随访调查的472例老年人干预后认为自己得到预防跌倒知识、步态正常、从不担心和经常担心自己跌倒、情绪不稳定的比例均为高于干预前(均P<0.05);而常服药的比例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02)。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且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应采取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州市城镇社区老年人跌倒现状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61例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跌倒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年内共有102例老年人发生151次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8.2%,多次跌倒发生率为7.13%;男女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3.2%和21.71%,差异显著(χ2=6.570,P0.05);随年龄增加,跌倒发生率增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040,P0.05);在跌倒发生时间上,上午(8~11时)(47.7%)、下午(14~18时)(21.9%)及夜间(19~23时)(10.6%)是老年人跌倒的好发时间段;冬季跌倒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在跌倒发生地点上,前三位依次为家中(45.6%)、道路(20.5%)及楼梯(18.5%)。女性(OR=1.946)和患慢性病(OR=2.158)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福州市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应重视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北京市牛街地区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对1703名老年人跌倒基线调查的基础上,依居住区域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874名,对照组829名,对干预组老年人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管理,包括预防跌倒认知行为干预;易造成跌倒的相关疾病的干预;对老年人静态和动态行为中影响平衡功能因素的干预3方面,帮助老年人掌握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老年人跌倒年发生率为11.7%(200/1703),跌伤年发生率为9.O%(152/1703).跌倒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平衡功能异常者跌倒发生率增加.高龄老年人一旦跌倒伤势较重.经1年的干预后,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降为5.2%,对照组为7.6%.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牛街地区老年人跌倒干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北京市牛街地区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对1703名老年人跌倒基线调查的基础上,依居住区域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874名,对照组829名,对干预组老年人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管理,包括预防跌倒认知行为干预;易造成跌倒的相关疾病的干预;对老年人静态和动态行为中影响平衡功能因素的干预3方面,帮助老年人掌握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老年人跌倒年发生率为11.7%(200/1703),跌伤年发生率为9.O%(152/1703).跌倒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平衡功能异常者跌倒发生率增加.高龄老年人一旦跌倒伤势较重.经1年的干预后,干预组的跌倒发生率降为5.2%,对照组为7.6%.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跌倒预防策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已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预防的可能性,如独居、不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疾病因素、药物、视力差、肌肉力量弱、反应时间长、平衡损伤、步态损伤、鞋、环境危险因素等。预防跌倒应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积极改变可矫正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跌倒情况并探讨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21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跌倒情况;并将研究对象按跌倒和未跌倒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及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评分.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跌倒之间的关系.结果 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5.5%,NPI和UPDRS在跌倒组及未跌倒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和跌倒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更易发生跌倒,运动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是跌倒发生最为危险的因素,对这类人群应该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研究表明,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意外"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威胁甚大[1].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2];而本社区前期调查也显示:跌倒是社区老年人首位伤害,发生率为10.46%[3],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控制已成为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有可靠证据证明1/3以上的跌倒及损伤可通过对明确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而预防[4].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研卜海市静安Ⅸ社区老人的跌倒现状、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方法对静安区5个社区人选的253位老人进行跌倒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并对上述老人中的111位上门进行环境危险因素调查。结果253位老人平均年龄为(69.8±8.2)岁,独居占13.4%,87.4%老人患与跌倒相关慢性疾病;69.6%老人定时服药,但仅有7.1%老人了解药物可能引起跌倒。1年跌倒发生率为19.4%,跌倒后16.3%老人发生骨折。19.8%老人对跌倒有恐惧感而减少活动。多数老人居室内外环境和随行物(鞋、服装、眼镜)的跌倒危险因素评分下降。结论静安区社区老人丧偶和独腭比例较高,多数老人患有与跌倒相关的慢性病及服用易导致跌倒药物,仅有少数老人了解药物和跌倒相关;跌倒发生率与北京岽文区、上海长宁区相似;跌倒多发生在户外公共场所,最多是绊例;老人居室内外环境安全性存存隐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45岁以上人群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1年基线调查和2015年随访数据。CHARLS采用多阶段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的方法,收集有代表性的中国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及其配偶约1.7万人。本研究从慢病史、用药史、平衡能力等多方面33个变量评估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1基线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跌倒及跌倒导致的就医发生率逐渐增加,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横断面研究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和年龄外,饮酒、慢性疾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和哮喘)、服用精神类药物、身体残疾和疼痛、抑郁、握力、平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与跌倒相关,其中饮酒的致跌倒作用最为显著。2015年随访研究中,发现服用降糖药、脑卒中、肾病、关节炎、抑郁、握力及跌倒史与跌倒相关,其中有跌倒史的人群中跌倒风险最高。结论多方面因素如慢性病、服用药物、精神状态、个人生活习惯等均与跌倒相关,跌倒是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后果。近期和远期跌倒风险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预防和治疗应该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措施,减少跌倒的危险因素,降低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987年2月】近年的研究提示,老年人服用催眠药和其它精神治疗药与跌倒增加的危险性有关,但与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有无关系则仍未清楚。美国 Ray 等人为此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应用四类精神治疗药的老年人与髋骨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跌倒致骨折的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介绍了老年人跌倒致骨折的发生情况、后果,阐述了老年人跌倒致骨折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跌倒恐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识别跌倒的老年高危人群及制定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跌倒恐惧量表对延边地区200 名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恐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2.2%的社区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跌倒恐惧,年龄、有无配偶、慢性病、最近1年跌倒史、实施预防措施、目前运动情况等是影响社区老年人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早期识别、干预老年人的跌倒恐惧,使得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跌倒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北京老年医院118例(73.1±6.1)岁临床诊断痴呆患者,将入选病例按跌倒和未跌倒分为两组,即跌倒组、未跌倒组,给予患者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及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评分并对数值进行对照研究.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如体位性低血压、服用抗精神药物、服用镇静催眠药物、运动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和跌倒之间的关系. 结果 NPI和UPDRS在跌倒组及未跌倒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7和2.213,P均<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和跌倒有密切相关性(β=0.77和0.86,P均<0.05). 结论 在老年痴呆患者中运动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跌倒密切相关,为减少患者骨折及其他并发症,针对以上情况给予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从上海城市社区中年龄在45~80岁的绝经后妇女中随机抽取曾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并经临床医生确诊为骨质疏松者250人作为患者组,随机抽取非骨质疏松者2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绝经年限、体质指数(BMI)、是否经常摄入高钙食物及晒太阳、既往有非外伤性骨折、经常跌倒、糖尿病、慢性胃病、胃肠切除和腹泻与骨质疏松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营养状态与骨质疏松关系最密切.结论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与多种因素有关,早绝经、BMI低及老年妇女尤其要注意骨质疏松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从上海城市社区中年龄在45~80岁的绝经后妇女中随机抽取曾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并经临床医生确诊为骨质疏松者250人作为患者组,随机抽取非骨质疏松者2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绝经年限、体质指数(BMI)、是否经常摄入高钙食物及晒太阳、既往有非外伤性骨折、经常跌倒、糖尿病、慢性胃病、胃肠切除和腹泻与骨质疏松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营养状态与骨质疏松关系最密切.结论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与多种因素有关,早绝经、BMI低及老年妇女尤其要注意骨质疏松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