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JCI标准下,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方法:运用JCI标准的先进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持续改进的转运工作制度和流程,组织学习并实施,并严格运用于骨科老年患者转运过程中。结果:建立以JCI为标准的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制度,使其更科学合理、程序化,所有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没有发生意外事故等不良事件,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医患之间的关系。结论:JCI标准下的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可有效保障患者安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激励上报制度对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宁海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从2014年开始设立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制度,但未设立奖惩制度,因此选择2015年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作为对照,选择从2016年设立激励上报制度后,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上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到例数增加,上报较为及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减少(P0.05)。结论:使用激励上报制度能够促进儿科护理人员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种类,有利于不良事件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采用激励上报制度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可以掌握临床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促进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中医院护理安全监察部门,制定并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制定预防措施。比较上报制度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实施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前不良事件发生32例,上报14例,上报率43.7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89例,上报84例,上报率94.38%。上报制度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65.3%和95.9%(P0.05)。结论: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建立和实施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坚持无处罚原则,广泛收集儿科临床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比较开展主动上报制度前后科室主动上报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整体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开展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后,科室主动上报率由34.34%提升到87.56%(P0.05);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由实施前的(90.23±0.23)分,提升到了(97.54±0.41)分(P0.05);同时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改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态度,有助于提升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建立医院用药踪近错误(near–miss)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对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2017年1至2017年9月不良事件信息平台上报的829例用药near–miss数据汇总,从用药near–miss科室分布、near–miss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介绍本院针对用药near–miss采取的行动措施。结果:参照JCI标准相关要求,通过人员培训和教育,完善制度和优化信息流程,从当年收集数据起用药near–miss每月均有下降趋势。结论:用药near–miss的监测和防控对于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有重要意义,JCI标准的引入在用药near–miss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JCI理念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妇产科中的效果。方法:医院妇产科为提高病区护理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特自2016年5月起实施JCI理念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分别选择60例患者和20名护士进行研究,评价实施JCI理念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护理不安全事件隐患上报、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际操作成绩,并调查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JCI理念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后妇产科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医院妇产科公平性、客观性、激励方式、批评方法及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不安全事件隐患上报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妇产科应用JCI理念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管理的预见性和实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JCI理念指导下的护理管理还可提高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极大地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安全隐患事件上报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无处罚性不良事件管理体系,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建立奖励制度,规范化上报程序。比较2013年开展无惩罚上报制度时不良事件与开展后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各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结果:开展无惩罚不良事件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及各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全院建立无处罚性不良事件管理体系,鼓励主动上报制度后,各科室患者安全管理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全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实施前的2016年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事件,并且自2017年开始尝试通过推行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制度的方法。比较分析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重复发生率、上报率及护理人员的态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重复发生率也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护理人员对上报目的的知晓情况,及对共享不良事件预警作用的态度,与实施前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中,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自2017年1月起在急诊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2016年下半年工作情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上半年工作情况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观察组不良事件上报率、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不良事件上报率,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效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医院普外科于2017年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采取非惩罚的处理原则,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对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医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主动上报率,统计实施前后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的主动上报率提高,外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提高。结论: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便于管理者实时了解护理管理缺陷,对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患者安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于2018年1月起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将2017年7~12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前共发生不良事件43例,上报率为16.28%;实施后发生不良事件例数21例,上报率为85.71%(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认可度,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和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杜绝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恶性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管理流程再造的实践及体会。方法:随机择取于2016年9月~2017年12月间就医院接受治疗的109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基于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恶性肿瘤患者常规口服化疗药管理,观察组患者运用JCI标准管理方法,再造口服化疗药各环节流程。治疗一段时间后,针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JCI标准对口服化疗药进行流程再造,不仅有利于降低口服化疗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口服化疗药安全给药品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和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HIMSS)标准建立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为提升医院药品管理质量,医院药剂科于2018年6月起,构建实施基于JCI和HIMSS标准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随机抽取实施前(2017年10月~2018年5月)和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2月)药剂科接待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施前后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药剂科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对医院药品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JCI和HIMSS标准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应用,能显著提升药剂科药品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科非惩罚上报制度的构建与应用,分析其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消化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的8例不良事件为对照组。选取医院消化科在制定并实施非惩罚上报制度后的2015年7月~2017年12月的7例不良事件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不良事件处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科在实施非惩罚上报制度后,对护理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进一步保证了患者与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入JCI标准在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在对住院病人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JCI评审标准,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有效的沟通及病人识别方法、加强病区药物管理、加强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等措施,确保住院病人患者的安全。结果:JCI标准的引入,第一,使住院病人护理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程序化,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第二,有效的降低了护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率;第三,提高了高危药品用药的安全性,保证了住院病人手术病人的安全;此外,JCI的引入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同时提高了住院病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使其管理愈加科学化。结论:在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JCI标准,有效的规范了护理行为,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住院病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JCI标准,探讨高警讯中药饮片的安全管理模式,减少和避免高警讯中药饮片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JCI的标准和要求,探索高警讯中药饮片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结果:基于JCI标准与理念,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了多部门协作的高警讯中药饮片管理、使用和监测体系,规范了高警讯中药饮片的管理方法。结论: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级、危害以及影响不良事件暴露的常见因素,我国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现状,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提高护理人员上报不良事件的主动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原因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分析,探讨如何避免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74起不良事件,就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及相关护理人群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跌倒、压疮。主要原因分别是违反护理核心制度、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病人无效沟通、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要求护士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培养;护理部应建立无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无惩罚上报制度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精神科在实施前的2014年仍然采用传统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实施后的2015年即已开始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通过自拟的不良事件报告表、护理质量评价表,对医院精神科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护理投诉情况、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及时上报率高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后,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的SCL-90量表评分与国内常模差异小,实施后的评分明显低于常模评分、高于实施前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无惩罚上报制度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构建医院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院内统一不良事件的信息化平台,使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更加便捷,提高工作效率,使护理不良事件的院内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经过3年多运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