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莫艳萍  沈芸 《云南医药》1998,19(5):346-346
慢性房颤是老年人常见心律失常,多见于各型心脏病患者。本文拟探讨老年慢性房颤患者因心衰而用洋地黄治疗,发生洋地黄中毒时,患者血清钾失衡的情况。临床资料1988年至1997年本院住院老年慢性房颤(5~36年)患者13例,其中风心病7例,冠心病2例,高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2007年间70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29.5%、24.5%、46%,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42.6%),再者冠心病(28.5%),老年性瓣膜病(12.4%),糖尿病(10.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5%),余为不明原因的孤立性房颤。结论高血压和冠心病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原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不容忽视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正抗栓治疗现状冠心病合并房颤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情况。在房颤患者中,合并冠心病的比例可达15%以上在STEMI和NSTEMI患者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7.5%。也有数据显示,急性心梗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22.1%。合并冠心病会增加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来自丹麦的国家注册队列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可使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病因、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90例6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居老年房颤病因之首.本组中:冠心病41例,高心病18例,肺心病7例,风心病4例,瓣膜病4例,扩张型心肌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1例,甲亢性心脏病3例,孤立性房颤2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心功能I级14例、II级42例Ⅲ级18倒、IV级16N.结论 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是老年房颤患者的重要原因,应根据老年房颤临床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电图作为诊断冠心病最简便、最主要手段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但近十年来随着冠脉造影的广泛开展.发现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常见,它影响冠一心病的诊断率,易引起误诊、漏诊,现对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与分析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的状况。方法选择2003-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心房纤颤患者136例,年龄〉65岁,观察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检查等,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心房颤动病因复杂,多数伴有基础疾病或全身其它疾病。基础疾病依次为:冠心病61例(44.93%),高血压病35例(25.73%),老年瓣膜病13例(9.56%)。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持续性房颤比率达74.56%。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31.26%。结论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张三明  鲁翔 《江苏医药》2008,34(6):584-585
目的 分析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8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和卒中病史等.结果 683例脑卒中患者中共有危险因素901例次.其中,高血压461例次、冠心病90例次、糖尿病145例次、房颤48例次、卒中史157例次.结论 脑卒中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密切相关,是老年人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有助于卒中防治.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且随着年龄而增加。房颤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慢性肺心病等。本试验旨在观察左房内径对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诊就诊的心房纤颤患者的房颤类型,基础病因以及抗凝和抗血小板及原发病治疗情况,加强急诊心房颤动患者的规范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7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7例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主要病因依次为;高血压病73例(41.24%),冠心病57例(32.20%),糖尿病28例(15.83%),风湿性心脏病9例(5.08%),心功能不全6例(3.39%),孤立性房颤4例(2.26%)。结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心力衰竭为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和诱因,治疗中除控制心室率、转复房颤并维持窦律外,还应注重预防新发房颤或复发房颤的上游治疗,注重血栓事件的风险评估,合理选择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提高心房颤动患者CHD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80例心房颤动患者分别行18导联心电图(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ECG有缺血型ST-T改变的心房颤动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ECG有缺血型ST-T改变48例,阵发性房颤28例(58.3%),持续性房颤20例(42.7%);有缺血型ST-T改变阵发性房颤28例中确诊为CHD者4例(14.3%);持续性房颤20例中确诊CHD者10例(50.0%).结论 不能仅通过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患者为CHD,争取开展CAG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78例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占35.9%,高血压占21.8%,风湿性心脏病占19.2%,其他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等只占一部分比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占33.3%,持续性心房颤动占66.7%,结论 老年人心房颤动常见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持久性房颤比率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房颤是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长[1].房颤不但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也可引起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等,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伴房颤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袁雁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154-15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致病原因。方法:对近年来在本院诊治且资料保存完整的7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患高血压35例(49.30%),高血压伴冠心病10例(14.08%),冠心病6例(8.45%),糖尿病9例(12.68%),风湿性心脏病3例(4.23%),肺源性心脏病5例(7.04%),孤立性房颤3例(4.23%)。51例高血压和(或)伴有冠心病的患者,通过降压、控制心率、抗凝治疗等对症治疗,房颤均在短时间内消失。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积极寻找病因,并采取有效对症治疗是预防和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房颤是常见而顽固的房性心律失常,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房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房颤的病因也在变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已经取代心脏瓣膜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因各种不适反复住院,引发心衰、卒中、猝死使房颤患者病死病残率高,远期预后较非房颤患者差。房颤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5.6倍,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窦律患者更是高出17倍。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卒中,则致死致残率剧升,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本文就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68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房颤组)、84例窦性心律冠心病患者(窦律组)及80例无冠心病和房颤的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Hcy水平测定,并进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和窦律组血清hs-CRP、Hcy水平、IMT及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升高;且房颤组明显高于窦律组,与阵发性房颤患者比较,永久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IMT及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升高,永久性房颤组高于持续性房颤组;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与房颤发生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存在着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且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冠心病慢性房颤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慢性房颤患者30例、冠心病窦律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试验对象血清8-O-HdG水平。结果:冠心病慢性房颤组与冠心病窦律组相比血清8-OHdG浓度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8-OHdG浓度更高(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房颤患者体内存在8-OHdG水平的变化,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冠心病慢性房颤的发生及发展,8-OHdG对冠心病后合并房颤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田峥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260-261
目的探讨性分析10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01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24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心肌病8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退行性瓣膜病6例。结论房颤病因中冠心病和高心病占主要地位,预防房颤应重点降低冠心病、高血压的患病人数。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肖健勇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04,32(3):165-166
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是健康人群的2~4倍,据NIH报道心血管病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80%,其中75%死于CHD,25%死于脑血管病与外周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研究,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房颤的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1例伴有房颤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伴有房颤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房颤主要由冠心病引起。高龄、意识障碍、病变面积大、并发症多是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在老年人中较风湿性多见,抗凝治疗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可减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及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52例,为冠心病组;56例确诊为未合并冠心病患者,为非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为1支、2支、3支病变组,并测定血尿酸(SUA)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尿酸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血清尿酸水平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