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应文军 《中国药业》2005,14(6):61-61
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防范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一些措施,以引起医护人员对防范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利国  张卫萍 《医药导报》2011,30(10):1392-1396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及国家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管理的措施、规定. 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关联因素及不合理应用可能导致的危害,树立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强化合理用药观念,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分析表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患者的体质及所患疾病、药物的选择及剂量、疗程、合并用药等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辨证选药,采取正确的用法用量及疗程,严格掌握配伍禁忌,谨慎联合用药,加强用药观察及不良反应监测,可减少和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章碎凡 《中国药业》2012,21(8):76-77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引发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至2010年上报的125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 125例中男87例,(69.60%),女38例(30.40%);年龄6~79岁,平均(51.17±18.75)岁;有家族史、过敏史者19例,占15.20%.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不合理用药、药品质量和患者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结论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众多,临床医师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本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对本院2006~2009年收集的15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共涉及药品63种,给药途径5种,其中以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2.44%,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最高,达38.46%,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 必须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中药注射剂出现的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为36例,分别是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临床使用不当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证不符、配伍不合理、超剂量使用等多方面.结论 必须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以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同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对最近几年的中药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总结,对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预防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医师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结论对中药生产进行严格把关,对中药的使用原则进行规范,并加强临床医师的中药安全学习,加强有关中药的科普教育和宣传,能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8.
王思平 《海峡药学》2012,24(6):273-274
探讨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包括原料状况、注射剂辅料、制备工艺、溶媒及配伍、个体差异、输注速度等,以及如何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抽取本院2012年收治的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成分、用药方式及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经治疗后,20例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均显著改善.结论 临床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时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落实一系列的合理用药措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方法通过对1例疏血通注射液致呼吸困难的案例的分析,展开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探讨。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中药本身、临床用药、患者个体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临床须密切关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密切关注中药不良反应,探索预防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从何首乌导致肝损伤在国外发布不良反应信息入手,分析了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与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不合理应用密切相关,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设想,以期服务于中药的合理应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查阅近4年来我院不良反应报表,总结归纳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分析影响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旨在探讨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根源,为避免和解决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大,生产条件的因素、过度使用及不合理使用是主要原因.医院注射剂的使用需进一步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浅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总结。结果诱发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因素有个体差异、药物因素、药物的相互作用、给药方法、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等。结论在临床和生产上都要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及时报告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关爱阁  高伟利 《海峡药学》2013,25(7):218-219
回顾性分析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216例,分析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表现等。药物自身因素、用药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等是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涛  葛勤  黄林清 《中国药业》2008,17(5):64-66
目的了解各种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因素,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方法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及其制剞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多,与多方面因素有密切关系,应从各方面控制。结论在临床使用中应充分认识中药及其制剂,并做到合理应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关俊威 《黑龙江医药》2011,24(2):206-208
对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从输液药物因素、个体因素、颜色变化等几个方面对中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临床安全,合理地配伍应用中药注射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中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时产生不良反应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近10年关于儿科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总结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分析其相关因素。指出儿科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临床研究中缺少观察对象、药代动力学复杂、说明书中无儿童的临床用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以及相应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这段时间我院接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上报病例34例,对这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结果得出,这3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有药物的质地以及用药方法等.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有:皮肤以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 应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予以注意,要对适应证以及相关的用药原则予以掌握,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韩东铁 《中国药业》2012,21(10):67-68
目的 了解临床常用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临床应用的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报告120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合并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包括药物本身、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方法、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结论 只有严格按照中医药理论,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应用中药,才能使中药制剂发挥良好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中的发生情况,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安全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临床发生的90例中药严重、新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药严重不良反应91.55%以上发生在静脉给药,中药注射液ADR多数发生在静脉给药10分钟内;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3.16%发生在口服制剂.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有相关性.口服中药制剂安全信息尚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