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夏季养生都重在精神调摄,保持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而夏季阳气极旺,烈日炎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于内,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饱满,情绪向外,使得"人与天地相应";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远离暑邪侵袭,避免热毒积于体内,建议可以适当多用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材,或煲汤或泡茶,让自己清爽度过夏天。最养心的夏季作息早起晨练养阳养心。晨练促进阳气升  相似文献   

3.
正炎炎夏日,天气日渐闷热。进入三伏天后,酷暑炎热夹杂着湿气一同来袭。很多人都以为,此时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所以应该压压"阳火",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夏季阳气虽外发,却空虚于里,邪气也更易乘虚而入。因此,夏季养生仍应注意养护阳气。夏季阳气最旺也最易受损四时养生是中医养生的精华所在。顺应四季变化调整身体的饮食、起居、情志,就能达到防  相似文献   

4.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快、生机最旺盛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仲景养生坊     
《中国药店》2014,(13):104-104
夏当养阴液,护阳气 炎天热盛,人的阳气活动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易伤“心阴”。夏热皮肤开泄,加之乘凉饮冷,也容易损伤阳气。所以,中医认为,夏季养生要重视“养阴液、护阳气”。  相似文献   

6.
《首都医药》2001,(6):68
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也是老人最感不好过的季节。按照中医的观点,夏季人体气温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这时,人体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往往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引起多种疾病。老年人夏季养生保健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其理论基础是根据《素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春夏养阳"的养生观以及经络学说的理论。其作用机制是利用夏季三伏天自然界温度最高、阳气最盛之时,用温热药物贴敷背部穴位,既发挥穴位的特殊刺激作用,又通过人体经络系统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人体的阳气得天之阳气、温热药物相助,阳气益旺,以阳热驱散阴寒,祛除体内的"阴寒伏邪",调和脏腑阴阳,使失衡的阴阳达到平衡稳态,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冬病夏治的目的。提出了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介绍了常用药膏的制备、贴敷方法、贴敷后的皮肤反应及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夏季高温酷暑,阳气亢盛,极易造成机体津液损伤,使人口干舌燥,不思饮食。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比如,湿邪可能引起身体沉重、疼痛,尤其是关节伸缩不顺,  相似文献   

9.
朱娜 《家庭医药》2014,(11):33-33
冬季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阳气也要潜藏于内。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中医说“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夏季节,尤其是农历的“三伏”天(小暑至立秋),阳气发展至极盛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阳气也有随之升高的趋势,体内寒凝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同时,人体在夏季可保持肺气舒畅,毛孔开放,皮肤呼吸顺畅。如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药物更能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前线     
《中国药店》2013,(12):10-10
七月养生提示 基本上,七月是我国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由于天气炎热,人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因此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和锻炼,确保心脏阳气旺盛。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12.
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徐福平称,整个夏季的气候特征就是多热多湿,人体多出现外热内寒、上盛下虚的症状,如失眠焦虑、咽痛咽干、易腹泻、疲倦乏力等。因为人体阳气趋于体表肌肤,体内腹部阳气偏虚,同时外界气候炎热,人们喜欢喝冷饮以及饮食寒凉的食物,过量寒凉易损阳气,所以夏季养生要从"养阳"开始。  相似文献   

13.
空气湿度对人体有直接影响。湿为长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份)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这个季节里湿度最大。加之因身体暴露,或因出汗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室潮湿,以致湿邪侵体而发病者最多。所以,在谈到夏季如何养生时,《理虚元鉴》就曾指出:夏季不仅要防暑热,更要防湿。传统医学认为,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养护人体的阳气”。  相似文献   

14.
正祖国医学讲究"天人相应",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既然夏天气候这么炎热潮湿,按照中医理论,应当"热者寒之""湿者燥之"。因此,夏季养生首先在于"清生活",其次在于"防湿邪"。清生活一要思想清静。盛夏酷暑难耐,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脾气火爆,以防止心火内生。二要饮食清淡。炎热的夏季,人体阳气向外向上发越,脏腑阳气会相对不足,脾  相似文献   

15.
八面来风     
《家庭用药》2020,(5):4-5,80
晚上九点后不宜艾灸。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睡觉前艾灸半小时以温阳安神,这是很多人养生保健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可能养生不成反伤身。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房繫恭解释道:阳气在早上生发,中午最盛,晚上潜藏。晚上艾灸就是在阳气潜藏时,又重新开始唤醒阳气。夜晚是阴气愈来愈盛之时,长时间晚上艾灸不仅是在不恰当的时候升发阳气,同时还会伤阴。  相似文献   

16.
寒冷的冬季,人们为了御寒,喜欢吃狗肉、羊肉等性热之物。但是,冬天人体阳气向内,在外的阳气虚少(容易感到寒冷),吃些温热之物,加上穿得厚、住得暖、活动较少,会使在里的阳气越积越多,引发五腑火盛,出现目赤咽干、耳鸣耳聋、口舌生疮、口渴喜饮、腹胀腹泻或便秘、尿黄涩少等症状。因此,冬季防寒的同时也要防“上火”。  相似文献   

17.
每年农历的四、五、六月即公历的五、六、七月为夏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之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古人认为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阳光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由于热气蒸腾,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万物都开花结果了。人们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可以晚些睡觉,早些起床。  相似文献   

18.
阳气最旺时,正是冬病夏治好时机中医《内经》曰,天人是合一的,在夏季,人体的阳气也达到最高。此时阳气最为活跃,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张,药物更便于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说就是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治,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其中,穴位敷贴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冬病夏治法。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夏季,人体的阳气与天地阳气内外呼应,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多数心脑血管病患者,误以为春秋两季是治病的极佳时间,这其实是错误的。"三正医疗健康专家指出,夏季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极佳时机,治疗效果更好、更彻底。机理:春夏养阳,以阳克寒正当时:心脑血管疾病冬病夏治疗效更彻底那么,究竟什么是冬病夏治呢?三正健康专家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家庭用药》2009,(7):62-62
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读者们的热情来信,谢谢大家,我们会认真考虑这些宝贵的建议。黄梅天刚过,就进入了炎夏,人们刚想喘口气,又被酷暑笼罩。感觉好像很“闷”。其实。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注重养生。就可以全身“透爽”。生机旺盛。夏季养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养心安神、晚睡早起、避暑防湿、防晒降温、饮食清淡、健脾和胃、运动保健、防治疾病、冬病夏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