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少吃生姜。生姜性燥热,食后易上火,加重秋燥。中医学上有“八九月不食姜”的说法,正是依据人体在四季不同的身体特征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此外,葱、蒜、韭菜等辛味之品,也要避免多食。  相似文献   

2.
《家庭医药》2013,(3):74
养生的人都知道"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常识。然而,一些地方,民间又流传着"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说法。那么,吃生姜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禁忌?晚上到底是否适合吃姜呢?夏季多吃姜能养生的原理在于鲜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汗毛孔张开,随着汗液排泄,带走体内的余热,  相似文献   

3.
林灵 《健康管理》2014,(2):32-33
<正>中国人太关注健康了,太怕自己不健康了,几乎到了草木皆兵、过分敏感的地步——这样的心态,一方面是被"看病贵"吓的,另一方面也是被充分利用这种恐惧心态的商业力量造成的。每次和国内的妈妈打电话,总会被附赠几条"健康小贴士"。"你那里买得到红枣吗?要多吃红枣补血!""没事的时候敲敲大腿外侧的胆经排毒。"早上喝杯生姜茶,晚上不要喝——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我一边答应着,一边想,如果老妈知道我在这里早  相似文献   

4.
正生姜药食同源,既可调味,亦可为药。长期以来,我国民间就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谚语。可见,从古到今,生姜的养生保健功效就备受医家推崇。夏秋腹泻:鲜姜炒鸡蛋夏秋季,人们喜食冷饮、凉菜,而这些食品易腐败变质,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加上有些人暴饮暴食,三餐没规律,很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可能诱发肠炎。发病时可将鲜姜10克切成碎丝,调和3只鲜鸡蛋,炒熟食用,食后喝红糖水350~400毫升,每日1次;或用生姜、茶叶各9克,水500毫升煎服。  相似文献   

5.
《家庭药师》2009,(6):9-9
问题篇: 这篇网络文章讲了一些关于吃姜的“学问”,大家看看其中隐藏着什么问题? 答案篇: 看出来了吗?“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平时晚餐的菜也有不少是用姜炒的,若真如此,岂不是中毒已深?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药》2013,(9):43-43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这是民间一句流传已久的谚语,它是说夏天多吃姜可以预防许多疾病,比如夏天常见的腹泻,尤其是中医说的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往往可用生姜或干姜来治疗。中医认为,姜味辛性热,入肺、胃、脾经,具有发表散寒、温胃止呕、温肺化痰止咳功效,  相似文献   

7.
正生姜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调味品,平时炒蔬菜、海鲜都会用到,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两种生姜的吃法是错的,大家一定要谨记。错误吃法1:晚上吃生姜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到底什么时间段应该吃生姜,其实晚上是不应该吃的,危险性很高,如果你有这个误区,可要及时修正过来。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古  相似文献   

8.
正姜为佐餐的食品,也是常用药物,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姜经过不同加工炮制,可分为生姜、干姜、炮姜、煨姜、生姜皮、姜汁6种,一般习惯称为"姜六药"。姜六药同出一物,功效却有所不同。生姜有发汗解表的功效。生姜切碎加红糖适量煮汤热饮,既可以用于风寒感冒,又可以用于胃寒疼痛。生姜还有和胃止呕作用,可用于各种呕吐。近年来美日等国的医学家研究发现,生姜具有防氧化、抗衰老  相似文献   

9.
生姜挥发油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状茎,原产亚洲亚热带,13世纪传入非洲,中、南美洲也有引种。我国是生姜原产地,对生姜最早作文字记载的是孔子。生姜是最古老的香料,也是医药、食品、化妆工业的天然原料。《本经》载,生姜微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伤寒论》113方中59方有姜,以姜命名的有11方。生姜挥发油有止泻、驱风、解热、健胃和治疗坏血病等作用。外用可治风湿和肌肉疼痛。近年来对生姜的药理研究确证,姜醇(gingerol)和姜烯酚(shogaol)有抗肝毒药效,6-姜烯酚的止咳作  相似文献   

10.
《医药保健杂志》2006,(10B):60-60
茴香 可以消除痉挛的炎症。用茴香籽泡茶喝,或在牛奶和蜂蜜中放入茴香粉,有助于防治肠胃传染病、缓解饱胀和腹部痉挛。 丁香花 牙痛和口腔、咽喉感染时把1-2根丁香花干放到嘴里咀嚼。几分钟就能取得止痛和杀菌的作用。 生姜 用姜泡茶喝对消除神经性胃痛有疗效。出门旅行备一块蜜饯甜姜,可防止晕车、晕船和晕机。  相似文献   

11.
“吃干不吃稀”的铁律是怎么来的 糖尿病病人大多听说,粥是喝不得的,会使血糖迅速上升,治疗糖尿病的医生们也多把“吃干不吃稀”当成铁律告诫糖尿病病人。肥胖者也听说过:喝粥容易消化,容易饥饿,会越喝越胖。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正确呢?恐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路洁 《中国药店》2013,(16):13-13
大家对姜的性能还是很熟知的.生姜在生活中是经常用到的一个食品,作为药品呢,也是因为它的性味有辛温的作用. 辛,就是说它是发散的,我们要是受凉了,姜就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为什么说姜能够"温中止呕"呢,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吃了姜以后,就会觉得胃暖暖的,就是因为姜具有温中止呕的功效.另外姜还有一个温肺化痰的作用,受凉后,有时候会有痰,这种痰我们认为是一种寒湿造成的痰,可以用一点姜糖水来化痰.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上市,郎中下岗”。白萝卜是很多家庭冬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除了煲汤、炒菜,白萝卜还有很多对症治疗的效用和很好的美白功效。  相似文献   

14.
神农与生姜     
<正>古代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某次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碎。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的响,泄泻过后,身体便好了。神农本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起死回生。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生姜别名有姜根、鲜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均可入药。生姜为多年  相似文献   

15.
刘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82-2283
“药引”是祖国医学独特的用药方式。在临床 ,常见一些中医处方在末尾注有“生姜3片为引”的字样。这里的姜便是“药引”。药引者如入引路 ,引药入经也。可作药引的有茶叶、薄荷、竹叶、生姜、灯心草、藕节、芦根、葱白、大枣等 ,不胜枚举。药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药方的功效在辛温解表方中如桂枝汤药引加生姜、大枣 ,生姜可助桂枝以散表邪 ,大枣助白芍以和营卫 ;在辛凉解表方中加薄荷为引 ,能加强解表之功效 ;清暑剂方中加西瓜翠衣 ,或加荷叶为药引 ,便于清热解暑 ,养阴生津止渴 ;补益方药中如八珍汤加姜、枣为引 ,可以调合牌胃之…  相似文献   

16.
姜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及其炮制品有生姜、姜皮、姜汁、煨姜、干姜、炮姜、姜炭等,本人发现有的中药调剂人员用干姜代替生姜、炮姜调配使用的现象,因为生姜、干姜、炮姜三者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有所不同,故三者混用影响了方剂的临床疗效,为了引起大家在调配中药方剂工作中的重视,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就姜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应用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保健谚语。那么,姜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俗语说“冬天的萝卜赛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上床萝卜下床姜”……萝卜是平民百姓日常食用的蔬菜,“身价”虽然很平凡,但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却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9.
说到姜,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我们厨房中用作调味品的生姜。姜,是中药配方中经常使用的一味药,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一种调味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姜有生姜和干姜之分,长期以来,干姜、生姜入药存在混乱现象,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两姜不分。殊不知,两者并不能随意混用,尤其是对干姜更要慎重,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就生姜和干姜的加工方法、药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运用、食用方法以及如何贮藏等方面两者之间的区别做一详细的综述,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尤佳 《家庭药师》2013,(4):83-83
古话说,“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等于砒霜”。虽然晚上吃姜并不真像砒霜一样有剧毒,但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养生的真理:早上要吃热性的食物,而晚上吃热性食物则对身体有害,应吃一些凉性的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