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因治疗正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载体问题是制约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后者以其无病毒毒性和免疫原性等优越性而倍受瞩目.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多种纳米材料的涌现,以纳米颗粒为基础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倍受研究者推崇.综述了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阐述了阳离子聚合物、无机纳米颗粒及磁性纳米颗粒载体系统,并探讨了其在应用研究方面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纳米医药领域,星形高分子聚合物因其生物学性能独特、适用性广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线形和高支化聚合物相比,星形聚合物的独特结构特性在作为纳米递送载体方面更具优势.星形聚合物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有望用于疾病治疗和诊断的纳米靶向生物材料.为此,综述了星形聚合物及其作为药物和基因纳米载体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纳米粒子最新的研究集中在纳米粒子和体液、细胞微环境、胞内成分或细胞分泌蛋白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酶等生物分子的互作方面,进而研究癌症治疗中工程纳米粒子所靶标的不同信号转导路径.纳米粒子诱导的毒理机制是近几年热议的话题,氧化压力不是纳米粒子引起细胞毒性的惟一生物学效应.从细胞机制角度综述了纳米毒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粒子与细胞膜和受体间的互作、纳米粒子与细胞信号通路间的互作、纳米粒子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8 年 1 月 22 日上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成立仪式在卫生部一层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 49 位纳米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出席了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刘海林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作为纳米生物技术分会的发起人就分会成立的背景情况作了报告。经与会委员的民主选举,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当选为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陈志南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江雷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王小宁教授、四川大学魏于全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曾益新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大会还选举出 25 位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刘海林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分会的成立致贺辞,并向当选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颁发了证书。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及其向医药领域的渗透,一门崭新的学科——纳米生物技术学便由此产生,并以其强劲的生命力,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纳米生物技术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医药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明确的产业化前景,特别是纳米药物载体、纳米生物传感器和成像技术以及微型智能化医疗器械等,将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医药领域纳米生物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均已将纳米生物技术作为 21 世纪的科研优先项目予以重点发展。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九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启动了国家纳米振兴计划,“十五”期间 863 计划将纳米生物技术列为专题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发展。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是一个由纳米生物医药科研人员、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药卫生管理人员以及行业内相关企业等发起成立的团体,标志着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壳聚糖衍生物表面的巯基与金元素形成非常强的Au-S键,制备表面带有金纳米棒(GNRs)的自组装纳米球CS-GNRs.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组装纳米球的形貌特征,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其粒度分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光学特性及其性质改变,同时对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应进行检测.结果 该纳米球形态良好、粒径均一、分散性好,并且结晶紫(CV)在壳聚糖纳米金杂化纳米球表面的拉曼增强因子可达2×103.结论 该纳米球在分子检测和拉曼光谱效应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22日上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成立仪式在卫生部一层会议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9位纳米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出席了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刘海林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作为纳米生物技术分会的发起人就分会成立的背景情况作了报告。经与会委员的民主选举,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当选为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陈志南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江雷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王小宁教授、四川大学魏于全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曾益新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大会还选举出25位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刘海林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为分会的成立致贺辞,并向当选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7.
背景:硅橡胶是人体组织、器官外科修复重建的常用生物材料,但其自身存在生物相容性缺陷,无机纳米填料为植入硅橡胶的生物相容性改良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材料提供了新契机。目的:综述植入硅橡胶添加无机纳米填料改性在生物相容改良研究方面已取得的成果及不足。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Medline等英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输入“siloxane,silicone rubber,inorganic nano-filler,metal nano-filler,metal oxide nano-filler,carbon nanoparticles”关键词,在万方、CNKI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输入“硅橡胶、无机纳米填料、纳米金属、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碳”关键词,分别检索出与无机纳米填料改性硅橡胶的相关文献,时间跨度从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结果与结论:利用纳米金属及其氧化物和纳米新碳填料对植入硅橡胶本体或表面进行改性,增进了硅橡胶的生物相容性,可在细胞生长、抗凝血、表面特性、力学性能、耐久性、抗感染功能化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需研究不同纳米填料对硅橡胶表面性质(如拓扑结构、电荷、湿润性)造成的细胞增殖移行机制、纳米金属杀菌剂在硅橡胶表面控释阳离子的细菌-纳米粒子相互作用调节策略,以及植入后潜在的纳米毒性。  相似文献   

8.
癌症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目前比较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是关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纳米技术的兴起给此方面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磁性纳米颗粒由于可以在固定磁场中定位,且具有可在交变磁场振动发热的特性,因此在诊疗一体化方面有显著的效果.随着对磁性纳米颗粒的深入研究,磁性纳米颗粒也必然在癌症治疗方面展现出独特能力.综述了单金属、双金属以及合金纳米颗粒在癌症诊疗一体化中的主要应用及进展,并对磁性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磁性纳米颗粒目前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且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发展得很快,但在磁性纳米颗粒被确认为低毒有效、诊疗俱备之前,磁性纳米颗粒对细胞、组织与器官的毒性、商用及医用标准化等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部分纳米材料的纳米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纳米材料的生物(毒理)学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在简述纳米结构和纳米尺寸下物质的特殊性质以及它们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后,将主要集中讨论部分纳米物质在生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上所产生的纳米生物(毒理)学效应。最后将介绍纳米生物学效应的正向利用和纳米毒性的消除等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同时针对纳米生物(毒理)学效应这个新的交叉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生物材料在骨再生治疗及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不同的构成、大小及形状,纳米颗粒与骨细胞之间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因此,详细地分析纳米颗粒对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利于选择更适于促进骨再生的材料.通过系统回顾纳米颗粒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作用,发现纳米颗粒对这些骨相关细胞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在骨缺损填充、作为药物和基因运输载体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促进骨再生及治疗骨疾病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