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A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以鼻内镜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51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3例患者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和综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2~5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综合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通过总结3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的诊断、治疗过程,结合复习文献中关于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的探讨,提示本病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通过对3例病史、鼻窦CT检查、鼻窦分泌物及鼻腔检查,对临床怀疑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3例患者进行鼻窦内镜手术。通过分泌物真菌涂片、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结果,明确AFS诊断。术后口服强的松,局部雷诺考特喷鼻及大扶康冲洗鼻腔。结果 通过上述系统治疗,2例术后分别随访25个月和15个月症状完全缓解,1例术后6个月症状复发,变应性黏蛋白再次出现,经术腔清理及大扶康冲洗后局部症状及分泌物完全消失,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有其独特的临床发生、发展过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AFS,应对其做出及时的诊断和进行合理、完善的综合治疗,以降低本病的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内、外科综合治疗手段对变应性真菌性真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了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其中鼻内镜手术24例,柯-陆氏手术7例,术前、术后进行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采用鼻内镜手术的患者无复发.3例采用柯-陆氏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 本研究表明鼻内镜外科手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手术结合内科用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总结 3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allergicfungalsinusitis,AFS)的诊断、治疗过程 ,结合复习文献中关于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的探讨 ,提示本病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通过对 3例病史、鼻窦CT检查、鼻窦分泌物及鼻腔检查 ,对临床怀疑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 3例患者进行鼻窦内镜手术。通过分泌物真菌涂片、培养 ,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放射免疫吸附试验 (radioallergosorbenttest,RAST)结果 ,明确AFS诊断。术后口服强的松 ,局部雷诺考特喷鼻及大扶康冲洗鼻腔。结果 通过上述系统治疗 ,2例术后分别随访 2 5个月和 15个月症状完全缓解 ,1例术后 6个月症状复发 ,变应性黏蛋白再次出现 ,经术腔清理及大扶康冲洗后局部症状及分泌物完全消失 ,随访 2个月无复发。结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有其独特的临床发生、发展过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AFS ,应对其做出及时的诊断和进行合理、完善的综合治疗 ,以降低本病的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0 0 9~2 0 1 1年经我院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 2例,分析其专科检查、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及菌丝。结论通畅鼻腔鼻窦引流,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 l le rg ic f u nga l rhinosinusitis,AFRS)被认为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一个亚型,其特征为抗真菌IgE敏感性、富含嗜酸粒细胞的黏蛋白(也称变应性黏蛋白)以及鼻窦的特征性CT和MRI表现。AFRS常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患者,其发生受气候、地理和几种已知的宿主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所有需要 手术治疗的鼻窦炎中约占6%~9%。虽然AFRS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有相似的免疫学机制,但这两种情况在同一患者中并不常见。AFRS的准确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特征、病理检查、鼻分泌物培养以及影像学和免疫学研究。AFRS的最常用治疗方式是手术完全清除疾病所累及的鼻窦,但其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口服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术后复发,其他辅助疗法还包括局部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奥马珠单抗、变应原免疫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6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及鼻腔冲洗,随访6个月到2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84例术后一次性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结合药物治疗与鼻腔冲洗,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我科住院治疗的6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行CT检查或病理确诊,在全麻或局部强化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术后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处理并定期鼻腔冲洗和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44例(73.3%),好转13例(21.7%),无效3例(5%)。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6.67%),复发2例(3.3%);并发症为眼部并发症、鼻腔粘连和窦口闭锁等。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清除病灶准确彻底,能保护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鼻窦通气及长期引流通道,治愈率高,复发少。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0年收治的24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全部病人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6个月~4年,仅2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现仍在随访中,其余22例未复发,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处理严重病例时,仍不能取代传统的Galdwell-Luc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 sinusitis, AFR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6例AFRS的临床表现、CT扫描结果、血清检测、皮肤点刺实验、术后病理结果以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AFRS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CT有特异性表现,病理切片可见真菌菌丝。16例患者中有5例复发,再次治疗后无复发。结论 诊断AFRS主要依据病史、CT表现、病理学检测。鼻内镜手术结合激素应用是治疗AFR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NIFRS患者的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47例中大部分为真菌球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40/47),7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7例鼻窦内均发现典型的变应性黏蛋白蓄积。CT显示NIFRS影像学有特殊表现。47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10年,复发率6.4%(3/47),3例伴糖尿病,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NIFRS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对诊断有特殊价值,鼻内镜手术疗效确切,术后鼻内镜复查、鼻腔冲洗及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3.
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原因、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复发2例。结论: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定期冲洗窦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结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2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15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仅3例手术后复发,其余55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可基本完整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能否预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复发,以及手术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鼻-鼻窦炎为慢性鼻窦炎里的一种类型,随着CT及鼻内镜的广泛普及,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7-01-2011-01期间我科共收治2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3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通过CT冠状位检查,鼻内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26例患者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男7例,女19  相似文献   

17.
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经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预后的诸因素。结果:相关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鼻窦手术复发、变应性鼻炎病史、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手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评估慢性鼻-鼻窦炎手术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患者年龄、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是否伴有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慢性鼻窦炎手术复发患者、是否坚持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要强调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包括鼻内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术后随访和鼻腔清理、黏液稀化剂和抗生素的应用,可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佐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102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术中及术后局部应用氟康唑,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并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0.8%,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佐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可显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AF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8例AFS患者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激素治疗及抗真菌药物冲洗术腔。结果 :随访 13~ 4 0个月 ,2例复发 ,再次接受同样治疗 ,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AFS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及骨质吸收 ,需要鼻内窥镜手术、激素及抗真菌药物等综合治疗。AFS易复发 ,长期随访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9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有关问题.结果93例患者术后经随访3月~2年,窦口引流通畅,无1例复发.结论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行鼻内镜手术,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术后应继续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