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联合麻醉(CSEA)下,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胶体(贺斯)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选择麻醉前给药,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复方林格氏液500 ml和胶体(贺斯)500 ml,并于仰卧位的同时,在患者两侧腰部垫置直径12~14cm橡皮球,使两侧腰部垫高.观察两组患者在行CSEA麻醉后,不良反应及有关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 麻醉后3、10 min,不良反应和升压药使用情况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即通过输液时机和容量的掌握调节,结合在产妇两侧腰部垫球的方法,对预防CSEA下剖腹产患者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除麻醉前静脉滴注复方平衡盐水500 ml和胶体(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外不作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麻醉前30 min内快速输入与对照组相同的液体,同时给予体位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 80例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 ,随机等分成两组 ,A组 (实验组 )于麻醉前 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 5 0 0ml,麻醉后以 3~ 4ml/ (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 ;B组 (对照组 )于静脉以 3~ 4ml/ (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并立即实施麻醉后。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A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 12 5 % ,B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发生率为 4 5 %。A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 <0 0 0 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预充乳酸林格氏液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中患者血压及呕吐、房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0例拟在CSEA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R 组,n=30)于麻醉前30 min内输完乳酸林格氏液500ml,然后再以5ml/kg&#8226;h继续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C 组,n=30)则直接以5ml/kg&#8226;h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min、10 min、20min、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和发生恶心呕吐及寒颤的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麻醉前血压无差别,麻醉后5min、10min时实验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min后两组血压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寒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麻醉前预充可以使剖宫产产妇术中血压相对稳定,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术前补液对预防无痛人流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计划生育科门诊手术室行无痛人流的患者6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250 ml,维持至手术结束;对照组自手术开始时(麻醉时)开始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收缩压的降低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降低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69%,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5.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补液能有效降低无痛人流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肾移植病人麻醉前输注羟乙基淀粉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5例。实验组麻醉前输注羟乙基淀粉(万汶)500 ml,对照组麻醉前输注林格氏液500 ml。分别测定两组病人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各时点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同时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244、87、2 h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含量。结果Ⅰ组病人血压脉搏较稳定,而Ⅱ组病人血压明显下降,必须用升压药来维持血压的稳定。测得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含量明显下降,于术后第72 h达到各自的最低水平。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肾移植病人麻醉前输注万汶能使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移植后肾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龄患者在行胃大部切除术选用胸段硬膜外麻醉时,术中可见低血压症状。作者根据患者循环功能状态及身体素质等情况选用升压药麻黄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测定心率数、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心排出量及无痛区域。研究方法胃切除择期手术患者27名,年龄在60岁以上,除外循环功能及肝功能异常等情况。将27名患者分为3组,麻黄素组、多巴胺组、多巴胺酚丁胺组,每组为9名。麻醉穿刺选择部位为飞。向头侧置管scm手术45分钟,前肌往阿托品0.sing、镇痛新15mg。静脉滴注5%葡萄糖和林格氏液滴数5ml/kg。3组升压药分别用5%葡萄糖溶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急诊剖官产术中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采用麻醉后平卧位右臀部垫高15cm左右,对照组麻醉后平卧位.比较2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血压(BP)、心率、恶心、呕吐、氧饱和度(sp02)护理干预后变化.结果: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氧饱和度(Sp02)、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中低血压、心率异常、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体位干预能有效降低急诊剖富产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并对提高急诊剖宫产的成功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5%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ypertonic saline hydroxyethyl starch 40,HSH40)注射液对腰硬联合麻醉时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穿刺点为L2~3间隙.腰麻注药之前Ⅰ组患者静脉滴注HSH40注射液(4 mL/kg),之后再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Ⅱ组仅静脉滴注(10 mL/kg)乳酸钠林格液.记录CSEA后10 min、20 min收缩压(SBP)及术中麻黄素用量,并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Ⅱ组患者在麻醉后10 min、20 min血压较术前显著降低,两组患者术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术中麻黄素的用量显著多于Ⅰ组(P<0.01).输注液体前后血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SH40注射液能有效预防CSEA引起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麻醉前使用生脉注射液对老年心血管系统的保护效应.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在麻醉前预输液中加入生脉注射液;对照组输入等量林格氏液.比较2组血压、心率和ST段的变化.结果:2组麻醉后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减慢,ST段有不同程度压低.对照组麻醉后15min,血压较基础值有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血压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5).麻醉后30min,对照组ST段压低幅度与基础值相比下降明显(P<0.05),实验组ST段压低幅度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ST段压低幅度明显大于实验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冠脉循环,使腰麻后血压相对平稳,提高了老年病人实施腰麻时心血管系统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麻醉患者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祖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26-132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观察组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先行输液,再行硬膜外腔穿刺,在发生麻醉效果之前进液量约500ml。对照组在硬膜外穿刺成功,患者平卧后输液,麻醉给药与输液同时进行。结果:观察组有12人于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占12%,对照组有86人于麻醉后出现低血压,占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输液是预防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有效措施。通畅静脉通道是预防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将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62例患者按手术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n=31例)于麻醉前30 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 ml,麻醉后以3~4 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n=31例)当静脉输入以3~4 ml/(kg.h)乳酸林格氏液时立即实施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和血压下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及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9.68%、16.13%,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及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4.84%、58.06%,两组经x2检验,x2分别为14.47、11.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前常规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麻醉后中心静脉压和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