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临床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情况及追踪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方法]对发生针刺伤的63例临床医护人员按《临床职业暴露(锐器伤)登记表》进行登记、资料分析。[结果]63例发生针刺伤的人员,依次为护士31例(占49.2%),实习护士13例(占20.6%),护师9例(占14.3%),主管护师2例(占3.2%),医生5例(占7.9%),工勤人员2例(占3.2%),检验人员1例(占1.6%);工龄≤5年42例(占66.7%),6年~10年8例(占12.7%),11年~15年7例(占11.1%),16年~20年4例(占6.3%),20年以上2例(占3.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频率较高的地点主要是普通病房、输液室、手术室;暴露部位:手指损伤49例(占77.8%),皮肤黏膜14例(占22.2%)。[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临床应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锐器伤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特别是医疗锐器损伤引起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为了解我院医护人员发生医疗锐器伤相关情况,探讨预防对策,对我院医务人员锐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调查人员为临床医生110人(占38.46%),护士148人(占51.75%),医技人员28人(占9.79%). 1.2 方法 调查医务人员对锐器损伤认识及伤害程序,包括:工作中被锐器损伤过吗,损伤后如何处理,是何种锐器损伤等,是否上报登记.并调查2008年1~12月医务人员被锐器损伤情况、上报登记情况、锐器损伤的种类及医务人员对锐器损伤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中锐器伤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全面预防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锐器伤调查表,对汕头市5所二、三级医院977名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97.5%的护士曾发生锐器伤;急诊科护士人均年发生锐器伤次数最高,与其他科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环境下护士人均年锐器伤发生次数分别高于其他工作环境(P<0.05);不同护理操作的人均年锐器伤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锐器伤的发生与护士特定的工作行为、个人习惯及自我防护意识、科室、工作环境、护理工作量大小及护理器材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护士受锐器伤的有关情况,提出风险预防措施。方法:利用"护理人员职业损伤抽查表"对我院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了240名临床护士,被锐器损伤者199名,损伤率为82.92%。共损伤1972人次,其中针刺伤55.42%,玻璃伤41.08%,手术室100%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比率高于病房护士。64.94%的玻璃伤发生在开安瓿时。接触血源、体液操作时常戴手套者仅为21.67%。损伤后上报率为19.17%。结论: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潜在的职业感染不容忽视。因此,应加强预防锐器接触的风险控制,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管理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场所、器械类型和防护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锐器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锐器伤登记表》统一标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共计274例次。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实际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也呈逐年提升趋势。锐器伤的发生涉及34个科室,在医院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部门均有锐器伤发生;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科室是骨科、手术室、普外科;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地点是手术室、普通病房、治疗室。共有126名年龄≤25岁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从职业分布来看,在发生锐器伤的人群中,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占前3位。90%的锐器伤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为缝合针(51.5%)和手术室(60.9%),89.8%的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多为中度损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是头皮钢针(56.3%)和普通病房(61.9%),主要发生环节是为患者拔除针头(38.9%),以轻度损伤为主。发生损伤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手套。发生锐器伤人群一半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针刺伤预防的培训。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低年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锐器伤发生和防护存在差异,对不同群体应针对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6.
祁虹  朱秋侠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20-121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56例医护人员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锐器伤最多者为护士(66.1%);锐器伤发生最多地点在病区内(81.8%);锐器伤发生原因中,针头用后处置不当所占比例最高(32.2%)。结论:护理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应重视自身防护,加强标准预防观念,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配备必要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年6月广东省39所医院护士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15353名调查对象中有852人在2011年6月有过锐器伤经历,共发生锐器伤1092次,发生率为5.55%。锐器伤发生频率较高的地点主要为普通病房(49.27%)和门诊注射室(15.38%);造成护士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为一次性注射器针头(38.37%)、头皮钢针(30.13%);发生锐器伤频率最高的操作是加药(23.53%)、拔除动(静)脉针(20.24%);污染器械伤占锐器伤总数的79.85%,45.51%的锐器伤可追溯暴露源,在确定已被病人污染的锐器伤中,有24.77%的源病人至少有一种血源性传染病。结论:锐器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职业安全教育、改善医疗操作环境等措施,实现护理人员100%安全注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状况及防护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和问卷调查方法 ,对本医院临床科室270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270名医护人员在近3年内,职业暴露率为82.96%。手术室医生锐器伤发生率为85.7%,平均暴露次数为3.6次;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82.0%,平均暴露次数为4.47次。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以妇产科医生和临床护士发生率最高,主要损伤发生在医疗操作中和使用后物品处理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的上报情况,为加强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45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情况、过去1年中的锐器伤暴露情况(暴露部位、原因、物品等)以及锐器伤后上报情况(上报次数、未报告原因等)。结果 458名调查对象中发生锐器伤者292名(1 286例次),发生率为63.76%;主要致伤物品为头皮针、安瓿瓶及皮下注射针具等;护士发生锐器伤后的上报率仅为21.58%(63/292),未上报的首要原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汇报"。结论医院应重视锐器伤上报管理工作,针对上报率低以及不知道上报程序等原因,加强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监管工作,严格督促其执行伤后上报程序,并对伤者采取积极的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德市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害的发生.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6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6名护士中,有103名在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伤,占总调查人数的97.17%.共发生锐器伤273人次,以安瓿伤最多,占32.60%,注射器针头伤次之,占23.08%.头皮针损伤占22.71%,工作年限低、职称低的护士发生率均高于高年资和高职称的护士(P<0.01),不同学历之间头皮针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制订落实相关政策,以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和职业安全意识,探讨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对145名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78.62%,按职别统计医生、麻醉师、护士、实习生分别为71.23%、70.59%、92.30%、89.65%;按手术锐器伤类型,医生、护士缝合针刺伤发生率分别为42.47%、42.31%;受伤后主动上报占13.16%,未上报占86.84%。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防范意识差,标准预防教育有待加强,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设立预防损伤的预警机制,促进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探讨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三甲中医院2014-2016年间159例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院3间每年的锐器伤发生例数及既往暴露例数呈稳定趋势,既往暴露例数占15.1%;159例锐器伤中,多集中在普通病房、急诊和手术室,分别占47.1%、17.6%和14.5%;职业类别显示护士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实习生,分别占49.7%和26.4%;暴露程度发生率最高的是表皮层受损,占60.4%。发生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多集中在拔针、处理锐器、缝合,分别占27.1%、17.6%和11.9%;右手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导致锐器伤发生的暴露器材主要为头皮针、注射器和缝合针,分别占44%、24.5%和10.7%。暴露源血源性病原体分布中,乙肝占49.7%。 结论 锐器伤对该院医务人员职业伤害较大,医务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应强化标准预防,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完善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菏泽市某医院护士锐器伤现状,制定有效对策。方法:对我院28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对策。结果:不同科室、不同因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锐器伤发生环节和主要致伤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应重视锐器伤对护士的伤害,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个人职业防护,规范操作流程、强化标准预防意识,减少锐器伤发生,保障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人群。为了护士的职业安全,于2006年1月对我院50名护士进行了锐器伤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以探讨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为加强职业防护和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建立的锐器伤监测报告系统,调查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结果共收到156名手术室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报告。医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最高,占70%;工作年限低于10年者发生锐器损伤占78%。锐器伤受伤部位多在左手手指,多数是手术中被缝合针刺伤。大部分受锐器伤的人员能按要求进行局部处理,经追踪随访,被伤人员未发生感染。结论手术室是锐器伤的高发场所,医生、护士锐器伤多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尚未发现因锐器伤而发生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锐器刺伤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对策和防护体系。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对3所医院在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的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工龄、受伤原因、职业及操作环节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备案的职业暴露348名,其中发生锐器伤297名,锐器伤发生率为85.34%,护理人员及初级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分别为85.71%、86.32%,高于其他组别;锐器伤器具以头皮针及注射器针头最高(49.51%),其次是留置针(15.96%)和缝合针(13.36%);操作环节以拔针及拔针后处理时发生锐器伤率最高(63.84%),不同器具及不同操作环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概率偏高,以低年资年轻医务人员为主;操作环节中以护理人员注射治疗过程中及外科手术操作中损伤为主,我们应强化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加强监管,健全防护管理制度,规范操作,实施标准预防及锐器致伤后规范处理及心理疏导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人群[1]。为了护士的职业安全,于2006年1月对我院50名护士进行了锐器伤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以探讨预防对策。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以我院50名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为调查对象。学历:中专12名,大专32名,本科6名;职称:实习护士5名,护士17名,护师20名,主管护师8名;护龄:<1年3名,1年~5年16名,5年~10年19名,>10年12名。1.2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将调查表发放临床一线科室,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锐器伤危害认知程度、恐惧程度、护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2012年我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及伤后处置情况。方法:对我院298名医务人员采用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是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包括16项与锐器伤有关的问题,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医务人员中,114名(38.3%)过去1年内有锐器伤史,其中大多数是手术室护士和助产士,32.5%的锐器伤发生在早班,最常见的针刺伤后处置方法为挤压(27.2%)和用肥皂和水冲洗伤口(15.8%);有44.6%的受伤人员在锐器伤后采取后续措施。结论:医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在锐器伤后拒绝后续行动,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强化标准预防意识等,从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的科室、职称情况及暴露源的种类和追踪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临床职业暴露(锐器伤)登记表》上报的84名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锐器伤)进行资料分析。结果:84名临床护士发生时的职称依次为实习护士(33.3%)、护师(30.95%)、护士(23.81%)、主管护师(9.52%)、副主任护师(2.38%)。发生锐器伤的科室分布为:外科(64.28%)、内科(16.67%)、急诊科(9.52%)、妇产科(7.14%)、放射科(2.38%);锐器伤主要暴露源依次为:暴露源不明(42.86%)、乙肝(30.95%)、梅毒(11.90%)、丙肝(4.76%)、乙肝+丙肝(4.76%)、乙肝+梅毒(2.38%)、艾滋病+梅毒(2.38%)。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临床应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锐器伤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市州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10家医院的280名手术室护士在1年时间内发生锐器伤的频率、原因、环节、处理和防护措施、上报情况及有无接受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培训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①调查对象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5%;②发生锐器伤的环节依次是:毁形浸泡、收废弃针、清洗器械(32.8%);吸取药液、配药加药(22.5%);传递手术器械(13.4%);穿针引线(10.2%);抽动脉血气分析(8.1%);静脉穿刺(4.5%);其他(8.5%)③影响锐器伤发生的因素有医院级别和护士工作强度.结论 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机率高,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培训,采取有效防护,减少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