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对减少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给药错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358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79例与对照组17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与用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用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用药安全管理能够显著降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护理人员中成药用药错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减少临床护理人员中成药用药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非惩罚上报系统上报的79例护理人员发生的中成药错误给药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中成药给药错误发生情况、涉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给药错误发生班次和导致不良后果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身份识别错误、给药遗漏和给药剂量错误为常见的3种给药错误,分别占25.3%、22.8%和19.0%;工作年限1~2年、1年和3~5年者发生给药错误的比例分别为32.9%、20.3%和17.7%;给药错误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是上午班、中午班和下午班,分别占34.2%、25.3%和17.7%;给药错误最容易导致1级、0级和2级的不良后果,分别占51.9%、36.7%和8.9%。结论: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中成药用药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医院中医药用药错误的原因、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月医院中医药用药错误的50例案例,并进行原因及对策的研究。结果:造成医院中医药给药错误的原因为中医药处方给药错误、中医药给药时间错误、药品放入冰箱或者煎药前用水冲洗、中医药配药给药错误、中医药给药技术错误。结论:根据问题诱发原因,制定科学对策,将降低医院中医药用药错误事件发生率,确保疾病治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物医嘱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给药错误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自护理管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给药错误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药错误发生在白班的占72.60%,其中0~5年的护理人员占61.65%;配药、开处方、管理、给药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与配药相关的占13.70%,与开处方相关的占16.43%,与管理因素相关的占17.81%,与给药环节相关占52.05%。结论:在药物医嘱闭环执行过程中,应根据给药错误相关因素特点制定相应策略,加强医、护、药剂各部门协作沟通,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护士药物知识的培训,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价值。方法:选取112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用药安全管理,对照组给予一般管理,各56例,且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给药错误所占比例、皮试与抗生素不符所占比例、配伍剂量错误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安全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有利于减少给药错误等事件,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JCI标准,探讨高警讯中药饮片的安全管理模式,减少和避免高警讯中药饮片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JCI的标准和要求,探索高警讯中药饮片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结果:基于JCI标准与理念,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建立了多部门协作的高警讯中药饮片管理、使用和监测体系,规范了高警讯中药饮片的管理方法。结论: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科安全用药管理中采用PDA条形码扫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2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核对和给药;观察组发放药品和给药时均采用PDA条形码扫描来进行核对和确认。记录两组非时间药物执行错误及不良事件、给药时间错误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非时间药物执行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药物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给药时间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科用药安全管理中采用PDA条形码扫描进行核对可最大限度减少药物医嘱转录错误,避免护士给药差错的发生,从而减少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极大地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护药协作在结核外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医护药协作口服药管理小组,对结核外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比较分析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结核外科口服药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后口服药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护药协作管理模式有利于规范住院患者口服药物的安全使用,减少或杜绝口服药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危机管理在药剂科用药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在医院接受诊治的160例患者作为常规管理组,在此期间所有患者在用药时均实施常规的用药管理,将2017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危机管理组,在此期间所有患者用药时实施常规用药管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危机管理。两段时期结束后,对两组的用药差错情况和满意程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危机管理组中,仅出现1例药剂用量错误和1例给药方式措施,用药差错总发生率仅为1.25%,常规管理组中,药剂用量错误3例,给药方式错误2例,给药患者错误2例,给药种类错误3例,用药差错总发生率达到6.25%。在满意程度方面,危机管理组的非常满意率65.63%和总满意率98.75%远远高于常规管理组的非常满意率45.63%和总满意率91.88%(P0.05)。讨论:将危机管理应用于药剂科用药管理当中,大幅度降低了发生用药差错的概率,患者对危机管理的满意程度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用药安全一直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防范用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人员对用药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用药,并安排合理的用药时间,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等。因此必须根据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管理对策,避免ICU护理用药安全风险的发生,如用药时间与医嘱不符、药物配伍不当、特殊药物使用方式不当、输液速度不符合要求、用药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药物过期或发错药、急救药品相关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北仑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实施了品管圈活动。首先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最后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衡量指标为错误(例/季度)。分析发生错误原因,制定改进方案。根据护理缺陷和事故管理制度对29例给药错误进行了定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例/季度)为7.25(例/季度),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给药错误率为2.33(例/季度),降低了4.92(例/季度)(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各种给药差错的发生,保证了用药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总之,实施品管圈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门诊输液室存在的用药风险,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4年07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用药风险事件,分析出现差错和风险的原因,最后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发生给药风险事件16例。其中药物错误4例、给药次数错误3例、漏做皮试或皮试错误3例、未发现医嘱错误1例、剂量错误2例、途径错误1例、输液速度不当2例。结论:实施输液治疗时,必须规范用药环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控制用药风险,才能保证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医院静脉配置中心2017年5月~2018年4月发现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共579条,主要为给药方式错误、存在配伍禁忌、溶媒选择错误、给药剂量错误、给药频率错误、重复给药等,错误率最高的是给药方式错误。结论:药师应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临床处方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能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院药剂科药师参与归档病历的点评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推进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出院患者归档病历,对其中的不合理医嘱数据进行统计并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在2018年的26 412份归档病历中,不合理医嘱共290条,占病历总数的0.11%,其中主要不合理病例类型为以下几种:医嘱信息录入错误、溶媒选择错误、药品用量错误、药物配伍禁忌、液体量错误、给药浓度错误及给药频次错误等相关问题。结论:医院归档病历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药剂科药师的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不合格医嘱发生率,一定程度上规避临床用药风险,进而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护士用药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回顾性分析这一时间段护士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护士用药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因素、护士对医嘱执行情况、给药操作、用药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工作强度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给药操作和工作强度是造成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护士用药不安全因素,采取持续性措施,消除护士的用药不安全行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医院中药师的处方审核工作质量进行评价,针对主要问题讨论对策和相关管理办法,提升中药安全用药管理质量。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中药房处方审核拒绝调配不合理医嘱共4 60例。统计处方审核工作干预错误的科室分布和类别分布。结果:处方审核工作干预错误构成比较高的科室分别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综合外科。干预错误构成比在用药依据、联合用药、重复给药等错误分类中的构成比最高。结论:临床药师进行处方审核的过程中也应该转变思维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遵循个体化的给药原则,中药师还应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将临床药学思维整合到临床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中,形成合理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信息屏障在护士高警示药品安全给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文件整理高警示药品目录,设计高警示药品安全给药信息屏障,整合医院无线网络、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通过护理移动手持终端与二维码扫描,比较安全给药信息屏障使用前(2019年1~3月)和应用后(2019年4~6月)高警示药品双人/双重核查制度执行率及近似给药错误率。结果:应用高警示药品安全给药信息屏障后,高警示药品双人/双重核查制度执行率由原来的86.4%提高至100%,3.8‰近似给药错误均得到有效阻止(P0.05)。结论:信息屏障的构建提升了高警示药品给药流程的管理水平,确保了用药安全,提升了护士、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护理管理中,比较品管前后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品管前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由每周2.30例/百人下降至0.71例/百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由55.3%提升到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给药错误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圈员的综合能力,最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醉科药物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为保障麻醉科药物管理安全性,避免误用或滥用麻醉药物,特自2017年10月起应用精细化管理。记录应用实施前后用药不良事件和用药错误伤害分级状况。结果:实施后医嘱阶段、配置阶段、配送阶段及给药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药物错误差错分级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麻醉科药物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减少不同给药阶段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减轻药物错误差错分级状况,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口服给药的差错人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按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中医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差错人次多的真因,拟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确认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中医科平均每周口服给药的差错人次由活动前的17.8人次/周降到活动后的5.8人次/周,目标达成率为102%。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显著降低了给药差错人次,同时也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