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急预案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2018年60名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研究,其中2017年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8年应急预案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管理中,为实施后。评价实施前后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评价实施前后护士危机意识得分情况;调查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在危机成因和案例分析及措施效果各项目得分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士护理安全、抢救技术、病情观察、护士发现隐患、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活动知晓、责任护士知晓及沟通交流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急预案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中可提高护士危机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保障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质控网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起医院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建立三级护理质控网,明确各项规章制度,统计2018年、2019年的管理数据,比较不同时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分别随机抽取2018年和2019年各200例次护理行为进行调查,比较护士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结果:2019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急救药械管理、危重症患儿管理、护理文书管理、专科护理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病房环境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2018年(P0.05);2019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巡视率、医嘱执行率、治疗查对率、床旁交接率均显著高于2018年(P0.05)。结论:构建三级护理质控网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质量,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并可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40名护士,将2013年2~10月作为实施前,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将2014年2~10月作为实施后,实施分层定级、分层培训和分层设置的新型岗位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考核成绩、综合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后,护士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综合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P0.001);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实施新型岗位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做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在消化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9年3月起将基于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的管理方法纳入消化内科的常规管理流程中,2019年3~4月为实施后,2019年1~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质量的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感知、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在消化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高科室综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SWOT分析法在医院监护室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2月起在重症监护室开展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全面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建立SWOT分析模型,逐项分析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要素,并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方案调整,2018年8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7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实施前后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ICU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全面构建医院监护室护理安全文化环境,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护士、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全责康复管理模式对老年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4月,自2018年11月起对老年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全责康复管理模式,2018年5~10月为实施前,2018年11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的专科管理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老年科护士、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老年科的患者监护、护理记录书写、考核评价、风险防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全责康复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科病房管理工作中,能够切实有效提高老年科专科管理质量,改善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应用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2018年10月起对儿科护士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重新设置护士工作岗位和分级,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动态配合。以2018年1~9月为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压力状况。结果:儿科病房专科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儿家属对护士护理工作积极主动性、服务及时性与连贯性、病房环境管理、操作过程条理性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患儿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与人际关系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等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用于儿科病房护理,有助于提高病房护理质量,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OEC模式用于重症监护室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9年9月开始实行OEC管理,将2019年5~8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9~1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护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及文书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的危重护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及文书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OEC管理用于重症监护室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促进护理人员转变观念,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重症监护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起实施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2017年12月~2018年7月为实施前,2018年8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200例,研究期间共有76名医护人员。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比较实施前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结果: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漏报率和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重症监护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点环节管控模式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自2019年4月起对EICU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现重点环节管控,成立管理小组,通过既往两年护理工作情况的调研,确定了6个重点管控环节,制定了对应的管理制度和护理流程。将2019年4~9月设为实施后,2018年10月~2019年3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EICU的抢救响应、安全管理、夜间管理、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EICU护理工作中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环节实现重点管控,能够有效提升EICU的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医院肾病科实施学术性查房管理举措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肾病科(肾内科病房)护士26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学术性查房管理举措前(2018年9月~2019年4月)和实施后(2019年5~12月)医院肾病科护士在临床护理技能、综合能力及满意度来分析医院查房管理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的临床护理技能总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综合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院肾病科实施学术性查房管理举措可以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技能、综合能力及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并提升了医院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7S管理法在神经外科监护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自2019年1月开始于物品管理方面实施7S管理法,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监护室护理质量评分与护士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监护室护理质量评分与护士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7S管理法的实施,能够提高监护室护理质量及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结合质控管理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质量管理工具结合质控管理。比较两组重症疾病管理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后的管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管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管理工具结合质控管理,在提高重症疾病患者管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的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2019年3月,自2018年4月起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从患者、护士双方面设计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并重视护士的现场护理情况,根据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推动管理质量的进步,2017年4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中医专科护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护理记录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准确与有效的评价护士的工作质量,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实现了管理质量的提升,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6月,自2019年1月起以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为依据,进行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调整,按照时间进行分组,2018年7~12月期间数据设为实施前,2019年1~6月期间数据设为实施后,比较不同时期ICU的护理管理质量,并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各随机抽取70名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比较不同时期ICU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实施后ICU的基础护理、重症护理、护理记录、消毒隔离、环境维护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ICU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以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为依据进行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调整,能够有效实现资源优化,提高了ICU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提升了ICU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科实施陪护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自2019年2月起在老年科病房实施陪护管理,2018年8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7月为实施后,实施前有113例患者,实施后有117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干预计划完成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实施前后患者、家属及护士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干预计划完成率为88.89%,显著高于实施前的55.75%(P0.05)。实施后患者、家属及护士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老年科实施陪护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单元配备信息管理护士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科室从2019年起实行护理单元配备信息管理护士,以2018年4~12月(实施前)和2019年2~10月(实施后)科室各收治的500例患者及所有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评价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科室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结果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单元配备信息管理护士能明显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规范护理管理流程,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三方协同管理对内科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7月~2019年9月80例内科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为实施前;选择医院2019年10月~12月80例内科的患者,实施三方协同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生、护士、家属护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医生、护士及家属的护理水平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三方协同管理对内科安全管理质量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医生、护士、家属三方的护理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2月的84例患者,以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42例。实施前采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则采用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护士的护理知识得分、院内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基于JCI标准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措施对妇科护理质量与管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医院妇科自2019年2月起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2018年6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9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加强妇科护理安全管理后,妇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