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究有效沟通模式在药房日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起对药房日常管理方案进行调整,设计并使用有效沟通模式,对所有药房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推行有效沟通模式,提升药房工作效率,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药房的工作效率,统计实施前后患者对药房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药房药品调剂时间、患者候药时间,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日调剂处方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房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推行有效沟通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药房工作效率,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是推动药房管理质量进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药房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分析其对药师工作的影响,以及对医护人员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医院住院药房2017年7月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2015年7月~2017年6月为实施前,2017年7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住院药房药师工作效率、药品调配差错数、药品盘点账物不符数,统计实施前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药品调配差错数、药品账物不符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师工作效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住院药房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提高了药师工作效率,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了住院药房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建立满意度调查长效管理机制提升药学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医院药学服务自2019年4月起建立满意度调查长效管理机制,将2018年7月~2019年3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4~12月设为实施后。其中患者962例,医护人员123名,实施前后药剂师药学服务技能、药剂师综合能力、患者/医护人员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施后,药剂师药学服务技能总成绩为(95.88±0.45)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0.08±0.32)分(P0.05);综合能力评分为(91.95±0.46)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5.09±0.69)分(P0.05);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1.98%%,提高为93.04%%(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由81.82%%,提高到91.87%(P0.05)。结论:医院药学服务建立满意度调查长效管理,能够提升药剂师的药学服务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助于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强药房管理与合理用药对提高药房管理水平的价值。方法:为提升管理质量,医院药房于2019年5月起,实施强化管理模式,随机抽取2018年3~11月(实施前)收治280例患者及280份处方和2019年5~12月(实施后)收治共280例患者及280份处方,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实施前后临床用药合理性及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就诊患者对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药房管理与合理用药,能有效改善临床不合理用药频发现状,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科病房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的管理价值。方法:医院骨科病房自2019年9月起实施全面健康教育管理方法,2019年9~11月为实施后,2019年6~8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骨科病房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统计实施前后骨科病房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骨科病房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骨科病房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中实行全面健康教育管理干预,具有显著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科中质控专项管理的实施措施,并观察其实施效果。方法:于2019年2月对超声科医务人员进行质控专项管理,2018年10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患者对超声检查服务满意度,并考核实施前后超声科医务人员专业能力,评估超声科综合工作质量。结果:实施后超声科医务人员综合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超声科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质控专项管理可有效提升医务人员专业能力,显著提高超声科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房量化式管理模式对提升其药学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实施量化管理前后的药房管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分为管理前组和管理后组。管理前采取传统模式,即以"手工开方、药品单纯调配"为主,开药、配药、药品核算等基本采用人力进行;管理后采取量化式管理模式,对药品及药学人员均进行量化管理。观察实施量化管理前后药品的盘点时间、误差率及账物相符率等差异情况,并比较管理前后医生、护士、患者三方面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药房量化管理后的平均药品盘点时间显著短于管理前(P0.01)。管理后账物相符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1),且管理后盘点误差率也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医生、护士及患者三方面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管理前(P0.01)。结论:药房量化管理模式可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人力及物力资源,对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有显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升医院药学临床服务能力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医院药剂科于2019年1月起对医院药学管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将其纳入医院药学服务管理的流程中。从2018年期间医院就诊接受常规的药学服务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为实施前研究对象。从2019年期间医院就诊的接受药学管理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为实施后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药学管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发药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信息标识率、药物通用名标识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用药教育评分、不良反应监测评分、合理用药咨询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感知到的药学服务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对医院药学临床服务的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信息化视角下监管药品质量风险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医院从2019年2月起将信息化视角下的药学管理方法纳入医院的药学干预管理中,2018年7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9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接受药学管理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药学管理质量评分、药品使用情况评分。结果:实施后超适应症管理、剂量管理、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处方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治疗依从性评分、用药满意度评分、自我管理效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信息化视角下的药学管理,有助于提升药学管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励机制与科室文化建设在血液内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12月起在血液科实施激励机制与科室文化建设管理,2018年6~11月为实施前,2018年12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管理方法可行性及科室文化建设评分。结果:实施后的技术能力、专业知识、心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医务人员满意度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管理方法可行性评分、科室文化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激励机制与科室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的医院科室文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1月起在科室护理管理中推行激励理论,2019年1~6月为实施后,2018年7~1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激励理论实施前后医院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激励理论应用后,实施后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各项检查评分结果都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对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医院门诊护理管理创新优化实施策略,以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医院门诊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7月医院门诊开始实施护理管理创新优化策略,将2018年1~6月行常规护理管理的3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18年8月~2019年1月就诊的30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护理管理采用创新优化策略,能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PEST-SWOT模型应用价值。方法:为提升老年患者诊疗管理质量,医院门诊部自2019年1月起构建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PEST-SWOT模型参与管理,2018年3~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10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施前后门诊老年患者管理质量与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管理服务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门诊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PEST-SWOT模型应用于门诊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提高医疗护理工作效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老年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标准化管理框架在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中的作用。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手术室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构建标准化管理框架,内容包括建立分级标准、手术预约标准、手术识别标准、安全核查标准等,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接台时间、护士日工作时长、首台手术开台延迟时间,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手术接台时间、护士日工作时长、首台手术开台延迟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标准化管理框架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能够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改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病区药房加急医嘱送达率中的作用。方法:2019年10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病区药房加急医嘱送达的情况进行管理。将未进行PDCA循环管理前的2019年4~9月的病区药房加急医嘱处理情况作为实施前,将进行PDCA循环管理后的2019年10月~2020年3月的病区药房加急医嘱处理情况作为实施后。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病区药房加急医嘱送达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病区药房加急医嘱送达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率也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病区药房加急医嘱送管理,可显著提高加急医嘱送达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为提升管理质量,医院老年科门诊部自2019年3月起,实施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2019年3~11月为实施后,2018年6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老年科门诊管理服务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老年科门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网格化管理联合走动式服务应用于门诊管理中,能显著提升护理管理质量,规范工作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入院准备中心模式流程再造的实践与探索。方法:为提升管理质量,医院自2018年7月起对入院准备中心模式流程实施改进再造,2017年6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7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医院接诊的4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入院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入院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积极开展流程改进再造,能显著提升入院管理服务质量,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医院病床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区层级管理与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为提升病区护理质量,医院肛肠科于2018年10月起,构建实施护士质控反馈会议与层级管理模式。2018年1~9月为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病区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病区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护士质控反馈会议与层级管理模式,能显著提升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服务质量差距和感知绩效模型在门诊注射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起对门诊注射室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实施以服务质量差距和感知绩效模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从了解需求、制定规范、合理配置、延伸服务等方面入手,缩小患者对护理服务感知与需求间的差距,2017年7~12月为实施前,2018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差错情况与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差错、护患纠纷、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门诊注射室的护理技巧、护患沟通、工作交接、问题处理、差错上报等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服务质量差距和感知绩效模型应用于门诊注射室的护理管理中,能够使管理体制调整更贴近患者的服务需求,提高护士的工作主动性,改善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多维理念与循证安全管理学的疾病管理方法与意义。方法:医院呼吸科自2019年1月起实施基于多维理念与循证安全管理学的管理方法,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管理方法的可行性、满意度、经济性、效益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专科管理、风险管理、药学服务、个性化管理、风险筛查、健康教育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接受治疗和管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管理缺陷事故发生率、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多维理念与循证安全管理学的疾病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科室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