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妊娠后早期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关系。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202例经ART治疗妊娠患者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进行了全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分析,其中IVF患者132例,IcsI患者70例.结果经ART治疗妊娠患者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为63.86%(129/202),其中以三体型最常见,占83.72%(108/129);IVF组与ICSI组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64.39%和62.86%(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与冷冻胚胎移植组非整倍体发生率分别为62.99%和65.33%(P〉0.05);≤35岁组和〉35岁组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55.00%和76.83%(P〈0.01)。结论经ART治疗妊娠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大部分由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所致,并且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对妊娠孕妇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妊娠孕妇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与孕妇年龄、胚胎冻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流产患者2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受孕方分为自然妊娠组(106例)和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组(180例)。收集两组患者绒毛组织,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患者胚胎染色异常情况进行判断,比较两组患者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两组患者年龄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的关系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组患者胚胎冻融情况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中,绒毛染色体异常患者共172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60.14%。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组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妊娠组中年龄35岁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年龄≥35岁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组中年龄35岁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年龄≥35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组中解冻移植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低于鲜胚移植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并不会增加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自然妊娠高龄并不会增加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辅助生殖技术妊娠高龄会增加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因而在胚胎植入前行遗传学筛选可减少早期流产发生率;胚胎冻融情况与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情况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方式对胚胎早期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的影响,以及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时期在生殖中心接受治疗,于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的患者进行清宫术后所获的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微阵列检测,计算染色体异常比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对119例流产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微阵列检测。异常结果73例,异常率61%,其中8例(11%)为FISH及QF-PCR技术涵盖不到的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自然妊娠组、促排卵组、人工授精组、IVF组、ICSI组异常率分别为63%、67%、67%、60%和6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鲜胚胎与冻融胚胎移植异常率为52%和67%,P0.0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最主要原因,不同妊娠方式其染色体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流产的组织标本,为难以进行细胞培养核型分析标本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辅助助孕自然流产的病例,应用染色体微阵列检测可以替代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帮助明确流产原因,早期治疗,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不同受精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733个新鲜移植周期,按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605周期)和ICSI组(128周期),比较两组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胎儿畸形率。结果两组间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及胎儿畸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I技术可取得与常规IVF相似的妊娠结局,是治疗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胚胎染色体及其辅助生殖结局影响。方法选择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n vitro fertilisation)/ICSI(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治疗的男性精液标本120例,按照男方年龄分为3组。35岁组(n=42)、35~39岁组(n=40)、≥40(n=38),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以上3组患者通过常规体外受精周期中受精的第3天的废弃胚胎进行胚胎染色体分析,并对以上三组观察男方年龄对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40岁组胚胎染色体完全正常率39.6%(19/48)小于35岁组50.0%(31/62)及35~39岁组胚胎染色体完全正常率48.3%(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50.0%(31/62)与35~39岁组胚胎染色体完全正常率48.3%(2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方年龄≥40岁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植入率、妊娠率与男方年龄35岁组、35~39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方年龄≥40岁组患者的流产率17.65%(3/17)与男方年龄35岁4.34%(1/23)及35~39岁组5.00(1/20)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年龄对受精率、胚胎质量、植入率、妊娠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男性年龄对IVF胚胎染色体以及流产率有一定影响。在生育过程中,男性年龄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不同妊娠方式对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同时期因自然流产而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查患者标本42例,自然妊娠流产胚胎19例,染色体异常发病率(8/19)42.1%;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流产23例,染色体异常发病率(12/23)52.1%。比较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比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是造成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不同妊娠方式流产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精液精子与穿刺后精子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胚胎冻融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行胚胎冻融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其中IVF周期1479,ICSI周期258,早期补救52例;来源于精液精子组105个周期,行穿刺后精子组33个周期。结果 IVF组、ICSI组与早期补救ICSI组间的复苏胚胎存活率相比无差异(96.5%、95.0%vs 99.0,P0.05);三组之间种植率、妊娠率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27.7%、25.3%vs 35.1%;41.0%、39.5%vs 46.2%,P0.05)。精液精子组与穿刺精子组的复苏胚胎存活率、种植率和妊娠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ICSI及穿刺后精子行ICSI胚胎其冻融后的存活率和妊娠率与常规IVF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ART助孕后稽留流产胚胎/胎儿组织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测定染色体,明确ART助孕后稽留流产遗传方面的原因,为指导下一次妊娠提供遗传方面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2016年因稽留流产行清宫术患者,自愿留取胚胎/胎儿组织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测定染色体,统计染色体异常的类型,正常和异常的比例,统计染色体异常与夫妻年龄、妊娠方式、民族、文化程度、既往妊娠情况、夫妻染色体之间的相关性。首次分析青海地区缺氧对自然流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20例稽留流产患者,样本检出率100%,检出染色体异常62例(异常率51.67%,数目异常62例,结构异常4例)。(1)女方年龄35岁组与≥35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方高龄是导致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2)妊娠方式、文化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民族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既往妊娠情况分组,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自然流产两次组异常率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1)染色体异常作为引发自然流产的一个主要原因(51.67%),ART助孕不会增加胚胎/胎儿染色体异常,导致稽留流产,非整倍体为染色体异常的主要表现形式(55/62,88.71%),而且异常类型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非整倍性高发核型。(2)对于有2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建议行胚胎/胎儿绒毛染色体检查,复发性流产患者可以考虑行PGS助孕。(3)女方高龄是导致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性染色体单体则多见于较年轻孕妇,16-三体不存在母亲年龄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完全不受精或低受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常规IVF治疗受精6h后判断为完全不受精或低受精而行早期补救ICSI的52周期患者,统计其实验室培养指标及临床结局,并与同期因男方因素而直接进行ICSI的127周期进行比较。结果早补救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和直接ICS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及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直接ICSI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补救ICSI可作为常规IVF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卵母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时间延长导致卵子老化,甚至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建议对高度怀疑受精障碍尤其高龄(≥37岁)、获卵数≥8患者采用Half-ICSI以提高胚胎利用率和累积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治疗后梅毒患者(包括隐性梅毒,血清固定型,已治愈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结局,为其知情选择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4年在我院行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夫妻,将其分为非梅毒患者、单独男方梅毒患者、单独女方梅毒患者、双方梅毒患者4组,比较其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双方梅毒患者,正常受精率为54.5%(P0.01)明显低于其它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然而这4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治疗后梅毒患者行IVF/ICSI时,虽然双方梅毒患者的正常受精率偏低,但受精后形成优质胚胎、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与其它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梅毒患者,不影响IVF/ICSI的妊娠结局。故医护人员在告知治疗后梅毒患者行IVF/ICSI时可不必过分担心与非梅毒患者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发性不育对精子、胚胎染色体及其辅助生殖结局影响。方法实验组中132例特发性不育患者患者作为实验组,正常生育组50例男性纳入对照组。同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以上2组患者精液进行精子非整倍体检测,并对通过常规体外受精周期中受精的第3天的废弃胚胎进行胚胎染色体分析。分析以上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指标。结果特发性不育患者的DNA精子非整体率(5.75±0.51)%高于正常生育患者组(3.6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不育患者的胚胎染色体完全正常率45.00(36/80)小于正常生育患者组63.95(5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发性不育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植入率、妊娠率与正常生育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特发性不育患者的流产18.18(2/11)高于正常生育患者组10.53(2/19),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发性不育患者精子、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增加,且特发性不育对辅助生殖结局也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组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组早期流产者绒毛染色体异常情况的不同。方法 IVF组103例、ICSI组84例和自然受孕组53例绒毛组织进行贴壁培养,收获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IVF组、ICSI组与对照组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34.95%、48.81%、30.1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女性≥35岁组中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ICSI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于35岁妇女在ICSI术时胚胎更易发生染色体异常,建议对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35岁以上妇女,尽可能采用常规IVF。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新鲜IVF移植周期中,多原核受精(≥3PN)是否影响低获卵数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沈阳东方菁华医院生殖中心进行新鲜周期IVF移植的938个周期,根据是否存在多原核受精分为A组(不存在多原核受精)和B组(存在多原核受精),分别比较两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等指标。结果在两组患者的女方年龄、基础FSH、获卵数、移植优质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的前提下,受精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正常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优质胚胎率和多胎妊娠率A组低于B组,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A组高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新鲜IVF移植周期中多原核受精的存在可能对临床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早补救ICSI助孕治疗患者新鲜周期与复苏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在短时受精失败行早补救ICSI助孕、并行冷冻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患者共29个周期,为复苏周期组;与同期行早补救ICSI助孕而移植新鲜卵裂期胚胎的患者共16个周期,为新鲜周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复苏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41.38%(12/29),胚胎种植率为33.33%(18/54),流产率为16.67%(2/12);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43.75%(7/16),胚胎种植率为34.48%(10/29),流产率为14.28%(1/7),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补救ICSI助孕治疗患者行新鲜周期与复苏周期的卵裂期胚胎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早补救ICSI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生殖补救措施,改善了部分患者临床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生多核受精周期和无多核受精周期的临床结局。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IVF-ET/ICSI治疗的患者,排除早期补救ICSI受精周期和无可移植胚胎的周期,共1461个治疗周期纳入研究,其中IVF受精1259个周期,ICSI受精202个周期,分别比较各受精组中发生多核受精和无多核受精的临床结局。结果 (1)在IVF多核受精组平均年龄和卵子利用率显著低于非多核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受精率、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ICSI非多核受精组与多核受精组的平均年龄受精率、D3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多核受精组卵子利用率显著低于非多核组(P0.05)。结论多精受精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主要是减少了可利用胚胎的比例,有多核受精发生的周期,不影响胚胎优质率,囊胚形成率,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多核受精与患者年龄增加无关,而与卵子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由于玻璃化冷冻在国内尚未大规模应用到临床,故关于影响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尚无定论。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01/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冷冻胚胎移植的142例患者154个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根据患者年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方式、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过程是否顺利和胚胎解冻复苏后成活细胞比例进行分组,比较各类分组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与结论:不同年龄、受精方式、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过程是否顺利组间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受精第2天的胚胎冻融组和受精第3天的胚胎冻融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受精第3天的胚胎冻融组的胚胎种植率明显高于受精第2天的胚胎冻融组(P0.05)。胚胎复苏后成活细胞比例对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有明显影响(P0.05)。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解冻后胚胎质量对妊娠的成功率起主要作用,准备适宜的子宫内膜厚度能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受精方式对胚胎冻融结局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胚胎冻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中心进行胚胎冻融移植的142周期(IVF104周期,ICSI38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142周期共复苏胚胎375枚,IVF组275枚,ICSI组100枚,两组的复苏胚胎存活率相比无差异(89.09%和87.00%);IVF组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38.46%、21.22%,ICSI组分别为34.21%、24.14%,两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ICSI对冻融胚胎的存活率和发育潜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授精方式的受精效果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收集我院生殖医学科294例不孕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两组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胚胎移植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妊娠结局。结果 IVF组患者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均高于ICSI组(P0.05),而胚胎移植术少于ICSI组(P0.05);两组的妊娠率、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CSI组患者的新生儿畸形率高于IVF组(3.85%vs 0.00%),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与常规IVF治疗女性因素引起的不孕症临床结果相似,但存在较高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多态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因男方因素行IVF—ET/ICSI—ET共715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临床资料,研究ART助孕结局情况。结果715例患者中检出正常核型693例(96.9%),助孕妊娠312例,妊娠率占45%,流产29例,流产率占9.3%;检出多态性核型21例(2.9%),助孕妊娠10例,妊娠率为47.6%,流产1例,流产率为10%。结论染色体核型正常组与染色体核型多态性组的妊娠率及其流产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染色体核型多态性患者不影响ART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IVF)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100%畸形精子症病患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治疗的100%畸形精子症病患148对,其中79对病患选择进行IVF治疗,另外69对病患选择ICSI治疗。对比两组妊娠结果与胚胎结果,并且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20例和未妊娠组128例。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100%畸形精子症病患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 IVF组优质胚胎率、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ICSI组,而早孕流产率显著高于ICSI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可用胚胎率、胚胎植入率以及临床妊娠率对比无差异(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筛选出3个影响因素,即:优质胚胎、可用胚胎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结论采用ICSI对100%畸形精子症病患妊娠率提高效果不明显,但是能有效降低早孕流产率。其中子宫内膜厚度、胚胎质量是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