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误吞多枚磁性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1例误吞多枚磁性消化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中,男23例、女8例,中位年龄2岁10月,其中0~3岁占58.1%;吞入至就诊时间5 h~60 d。误食磁铁数目2~24枚,中位数5枚;最常见的异物类型为巴克球(87.1%)。4例患儿无消化道损伤,27例(87.1%)出现消化道多发穿孔,穿孔部位2~8处;小肠为最常见穿孔部位17例,其次为胃穿孔及食管-胃穿孔均5例。27例穿孔患儿中6例无异常临床表现,出现腹痛症状14例、呕吐11例、发热5例、腹胀4例。27例患儿均经消化内镜或手术顺利取出异物,内镜取出异物10例;手术取出异物21例,其中9例为胃镜无法取出或不能完全取出,而转外科手术治疗。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儿,旷置穿孔部位、肠内营养后痊愈;其余21例经手术修补穿孔。1例患儿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二次手术后痊愈,余患儿随访至今无并发症。结论误食多枚磁性异物可致消化道多处穿孔等严重损伤,消化内镜与外科手术联合,可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降低合并症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儿童食管异物现状,分析硬质食管镜在儿童食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86例食管异物患儿,术前常规检查,选取食管异物未脱落食管以下消化道患儿148例,行全麻下硬质食管镜异物取出术。结果 186例中硬币类异物138例(74.2%)、鱼刺骨头类27例(14.5%)、食物类8例(4.3%)、纽扣电池类2例(1.1%),其他11例(5.9%)。嵌顿第一狭窄处多,有177例(95.2%)。就诊时间24 h 155例(83.3%)。术前常规检查有37例患儿食管异物脱落食管以下消化道,电话随访36例自行排出,其中1例患儿行胃镜下取出;自行吐出异物1例。148例患儿行全麻下硬质食管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成功取出异物144例,其中2例异物为骨头类术中未见,术后复查排除食管异物,2例异物为硬币的术中脱落至食管以下消化道,出院后自行排出;148例患儿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根据患儿异物性质,选取适合的手术方式,硬质食管镜在儿童食管异物取出术中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各种食管异物嵌顿引起食管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因异物引起食管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异物种类、主要早期症状、近远期并发症、外科干预策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例异物引起的食管穿孔病例,常见的异物种类包括纽扣电池(n=5)、鱼骨(n=4)和硬币(n=3),常见的早期临床症状包括发热(n=9)、呛咳(n=8)、咳嗽咳痰(n=8)、吞咽困难(n=6)、拒食(n=5)和颈部肿胀(n=4)。从穿孔部位来看,12例为食管上段穿孔,1例为食管中段穿孔,2例为食管下段穿孔。15例患儿中有12例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最常见为肺炎(n=10)、颈部软组织感染(n=7)和纵膈感染(n=5)。5例因颈部或纵膈感染化脓而行脓肿引流术,其中2例因胸腔积脓引流不畅行开胸脓肿清除术、异物清除术;2例早期行食管破口胃镜下钛夹夹闭术。15例患儿中8例行胃造口术,4例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2例行胃镜直视下鼻胃管置入术。11例食管穿孔患儿自行愈合,其中3例出现食管狭窄,经扩张治愈,1例因胃瘫而行幽门成形术;2例遗留食管气道瘘于3~6个月后行食管气道瘘修补术;1例因存在持续食管胸膜瘘行食管支架置入术而治愈;1例因感染死亡。10例患儿随访3个月至2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纽扣电池、鱼骨和硬币是常见的引起儿童食管穿孔的消化道异物。发热、呛咳等呼吸道症状是食管穿孔的早期预警症状。多数食管穿孔可不经手术修补而自行愈合,手术干预仅限于清除异物和引流脓肿。经合理治疗大多数异物引起的食管穿孔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纽扣式电池食管异物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措施,为制定儿童食管异物规范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纽扣式电池食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12例,女童10例,中位年龄30.5个月。19例(86.36%)发生吞咽困难,17例(77.27%)发生呕吐,5例(22.73%)发生流涎,1例(4.55%)发生恶心。病史2 h至6个月,异物滞留时间6 h 6例,6~24 h 5例,24~48 h 3例,≥48 h 8例。异物崁顿在食管上段者14例,食管中段者3例,食管下段者5例。结果 22例患儿中19例(86.36%)治愈出院,2例(9.09%)好转出院,1例(4.55%)死亡。21例(95.45%)发生食管黏膜糜烂,12例(54.55%)发生食管周围炎,3例(13.64%)发生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2例(9.09%)发生食管狭窄,1例(4.55%)发生大出血。纽扣式电池食管异物所致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是食管黏膜糜烂,其次是食管周围炎、食管穿孔、食管狭窄、大出血。3例食管穿孔中有1例经增强营养及控制感染后自然愈合,1例于胸外科予食管穿孔修补术后痊愈出院,1例合并食管穿孔及食管气管瘘发生大出血死亡。食管气管瘘2例中有1例于外院行胃造瘘及食管旷置术,1例食管气管瘘患儿尚在随访观察中;食管狭窄2例已行食管扩张术,其中1例疗效欠佳尚在随访观察中;结论纽扣式电池食管异物的常见并发症是食管黏膜糜烂、食管周围炎,更为严重者可以发生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甚至大出血死亡。对于该类患儿应尽快就医、尽早手术、采用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病情观察、定期随访,这样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引起的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异物患儿7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772例患儿异物均由电子胃镜取出,男414例,女358例,中位年龄2.8岁。消化道异物主要发生在年龄 < 3岁婴幼儿组(59.5%);异物主要分布于食管段(57.5%)和胃内(28.9%);异物滞留时间≤24 h 465例(60.2%), > 24 h 307例(39.8%)。异物的类型主要为圆形金属异物(37.2%)、长条形异物(24.7%)、尖锐异物(16.2%)、电池(14.4%)、腐蚀性物质(4.8%)和磁铁(2.7%)。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轻度并发症(368例,47.7%)、严重并发症(98例,12.7%)及无并发症(306例,39.6%)。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 3岁、基础疾病、异物位置、异物类型、异物滞留时间 > 24 h是引起上消化道异物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OR=2.141、7.373、6.658、8.892、6.376,P < 0.05)。结论 通过对上述导致消化道异物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地了解,在临床上及时准确地选择恰当的干预方式,可降低各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应用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38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丽蓉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02-704
目的阐述应用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优越性及指征。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因偶然因素发生异物摄入的患儿38例,年龄7个月~13岁,摄人物包括铁钉、一元硬币、螺丝刀等,其中14例嵌顿于食管。选用Olympus GIF—XQ240电子胃镜和相关器械内镜处理儿童消化道异物。结果内镜下异物钳取成功33例,失败5例,成功率86.8%;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异物吞下后只要当时未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表现,可多给患儿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排出。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必须去除的指征为:①食管内异物;②吞人为尖锐或针尖状,或长度大于4cm或宽度大于2cm的异物,异物滞留于胃或十二指肠内;③含有毒性的异物;④钝形异物,2周后仍滞留于胃内或1周后仍滞留于十二指肠内。食管内异物因有引起食管穿孔和糜烂、瘘管形成的危险眭,必须在24h内去除。电池具有腐蚀性,可腐蚀食管,故若吞人电池必须在4h内尽快取出。  相似文献   

7.
儿童消化道疾病620例胃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韩宇  张彩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1):1451-1451,1454
目的 探讨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胃镜下表现及其疾病谱。方法 选择620例消化道疾病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118例行胃黏膜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620例患儿中,胃镜检查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290例(46.78%),异物106例(17.1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5例(10.48%),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炎43例(6.9%),胆汁反流性胃炎38例(6.1%),十二指肠球炎37例(6.0%),胃溃疡11例(1.77%),食管炎6例(0.97%),食管静脉曲张3例(0.48%),复合性溃疡,息肉各2例(0.32%),食管腐蚀伤,贲门失弛缓症各1例(各0.16%),胃黏膜基本正常15例。结论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以炎症和溃疡病最常见。胃镜检查对诊断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儿童消化道异物特点和预后,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消化道异物的病例,根据异物性质和位置确定门诊观察和住院观察取异物,建立资料采集表格,单人采集如下信息:年龄、异物类型、停留部位、误吞时间、临床症状、取异物地点、取异物方式、并发症、异物去向。结果2006年5月至2016年10月1 257例消化道异物纳入分析,男845例,平均(3.0±2.1)岁,误吞异物时间(1.7±1.5)d。出现临床症状266例(21.2%),其中上消化道症状210例(78.9%)。硬币类异物比例最高(53.2%),其余为电池、磁铁、长条/尖锐异物和不规则异物。就诊时异物停留在胃内最多见(40.8%)。自行排出异物者215例,时间(3.5±2.5)d。门诊观察806例中自行排出185例(23.0%);住院观察治疗451例中自行排出30例(6.6%),干预取出420例,其中食管镜取出230例(54.8%),尝试胃镜取出169例(40.2%),外科手术取出21例(5.0%)。门诊观察和住院取异物病例中出现并发症110例(8.8%),其中98例(86.4%)出现黏膜损害,2例食管异物因并发食管穿孔、主动脉食管瘘导致消化道出血死亡。以Logistic二元回归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症状、停留部位、干预方式和异物类型是儿童消化道异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条/尖锐物的内镜干预率(49.2%)和临床症状出现率(32.3%)均最高,磁铁异物外科手术率(17.4%)最高,纽扣电池并发症发生率(25%)最高;食道异物的内镜干预率(78%)、症状出现率(68.8%)和并发症发生率(16.6%)均最高。结论儿童消化道异物类型多种多样,预后与异物类型、停留部位、临床症状和干预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误吞异物多发生于6月龄至6岁儿童,多数异物可自然排出体外。其中误吞尖锐果核在我国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嵌顿在食管的尖锐果核需早期识别并紧急处理,若未及时诊断处理,可能并发严重的食管穿孔或瘘,侵犯主动脉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消化道异物宣教,避免儿童误吞尖锐果核等特殊异物,以及误吞该类异物后给予规范处理,这些方面对预防和管理消化道尖锐果核类特殊异物均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穿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收集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上消化道异物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 73±1. 16)岁,范围为10个月至5岁。穿孔部位以食管上段最多见,滞留上消化道时间为(2. 6±1. 69) d。对食管穿孔直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情况,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PICU住院治疗且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鼻饲管分别给予试验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评估两组患儿的年龄别体重Z值、STRONGkids营养风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评分。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出院前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胃肠耐受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指标。结果 68例机械通气患儿中有26例(38%)存在营养不良,包括中度营养不良10例(15%),重度营养不良16例(24%);出院时有10例(15%)存在营养不良。63例(93%)患儿存在中、高营养风险,包括中度营养风险21例,高度营养风险42例,极危重组和危重组中的中、高营养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缩短,血清PA水平和体重增长率增加,在胃肠道耐受性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及疾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检出率较高。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改善行机械通气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更适用于需机械通气危重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2.
流感嗜血杆菌阳性住院患儿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住院患儿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的基本临床特征及耐药动态。方法 回顾性断面调查2011 年6 月至2013 年5 月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0~17 岁住院患儿痰液和咽拭子Hi 分离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Hi 117 株, 111 例患儿纳入调查, 其中102 例为呼吸系统感染(91.9%), 其他疾病9 例(8.1%)。支气管肺炎及肺炎患儿Hi 检出率为50.8%(30/59),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50.0%(2/4), 毛细支气管炎34.6%(9/26), 急性支气管炎24.2%(32/132), 喘息性支气管炎17.9%(5/28), 疱疹性咽峡炎19.0%(4/2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8%(9/76), 急性扁桃体炎8.2%(7/85), 新生儿肺炎5.6%(3/54)。两个调查年度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5% vs 23%, P=0.010)和氯霉素(25% vs 8%, P=0.015)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 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BLNAR)和β- 内酰胺酶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BLPACR)两年间均有增长, 分别从12% 增加到21%, 13% 增加到19%, 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 在0~17 岁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LNAR 和BLPACR 呈增长趋势将使临床面临更加严峻的抗菌素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miRNA-497在小儿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48例脓毒症患儿,依据其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58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0例),比较两组血浆miRNA-497、心肌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miRNA-497、cTnI、CK-MB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NA-497与cTnI、CK-MB、NT-proBNP、PCT、CRP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伤组血浆miRNA-497、cTnI、CK-MB、NT-proBNP、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肌损组(P < 0.05)。血浆miRNA-497、cTnI、CK-MB及三项联合诊断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931、0.775、0.940。miRNA-497的最佳阈值为2.05时,其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分别为90.4%和91.2%。相关分析显示,心肌损伤患儿血浆miRNA-497与cTnI的相关性较好(r=0.728,P < 0.01)。结论 血浆miRNA-497对小儿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与cTnI相当,有望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MAH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针对24例MAHS的原发病、临床特点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儿中11例(46%)为肿瘤诱发,13例(54%)为化疗相关。原发病为急性白血病的有17例、淋巴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系统症状、肝脾肿大为前三位常见症状。血细胞减少、血清铁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为前三位常见的实验室异常。22例给予HLH-2004方案治疗、2例放弃治疗。24例中死亡18例、失访1例、存活5例,生存时间3 d至2年4个月不等,中位生存期28 d。结论 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经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ALL患儿73例,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后测序鉴定TS基因型。观察并记录所有ALL患儿经HD-MTX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并监测化疗后42~48 h MTX血药浓度。结果 73例ALL患儿接受HD-MTX治疗后,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肝脏毒性、黏膜损害和胃肠道反应,不同TS基因型患儿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基因型与ALL患儿化疗后42~48 h MTX血药浓度的变化无关联。结论 TS基因多态性对ALL患儿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 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贫血及其程度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72例IDA患儿临床资料,调查其发病及贫血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372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72:1;6月龄至2岁患儿占79.9%;早产儿占30.7%;出生体重< 2.5 kg者占22.9%,≥2.5 kg者占77.1%;自然分娩者占36.0%,剖宫产64.0%;未适时添加辅食者占79.3%;既往患过下呼吸道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有外伤、手术史者占4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生体重、孕周、是否适时添加辅食、既往有上述病史与贫血严重程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重、既往有上述病史者是贫血严重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IDA高发于6月龄至2岁儿童;喂养不当仍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贫血严重程度主要与出生体重、既往有下呼吸道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外伤、手术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317 例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对317 例年龄在1 个月至15 岁的PM 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M 发病以婴儿(198 例,62.6%)居多,多有呼吸道前驱感染(171 例,53.9%)。临床以发热、惊厥、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惊厥在婴儿中发生率较高(152 例,93.6%)。主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95 例,29.9%),其中22 例头颅影像学未提示而直接通过硬膜下穿刺诊断;68 例行硬膜下穿刺,其中62 例于穿刺后3~5 d 内体温恢复正常。多因素logis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SF蛋白≥ 1 g/L 是影响PM 患儿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分别OR=0.518、1.524,均P<0.05)。治疗上初诊时以第三代头孢为首选用药,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可作为替代。在对部分患儿出院后1~3 个月的随访发现,14.4%(13/90)发生延迟血管炎反应。结论 PM 多发于婴儿,惊厥在婴儿中易发生。小婴儿、CSF 蛋白≥ 1 g/L 时会增加PM 患儿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风险。硬膜下穿刺对硬膜下积液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价值。部分治愈患儿存在延迟血管炎反应,应在出院后1~3 个月内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儿童胃肠道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RBNS)的疗效,该文回顾性分析了2例BRBN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使用西罗莫司治疗的随访结果。2例伴有消化道出血和贫血的BRBNS患儿,给予口服西罗莫司(初始剂量为1 mg/d)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维持血药浓度在2.5~12.0 ng/mL之间,患儿消化道出血消失,贫血和凝血功能改善,治疗期间可停止输血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在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搜索西罗莫司治疗BRBNS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检索文献结果显示,年龄为0~18岁的BRBNS儿童病例共检索出26例,加上该研究中报道的2例,共28例使用西罗莫司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西罗莫司在儿童BRBNS患者的治疗中可能是有效和安全的,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来评估这种药物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