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合早期护理在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3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抽剥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41例(2017年12月1日~2018年11月30日)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2例(2018年12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G监测结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 d静脉血流速度、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出血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5 d,研究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G监测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可改善其下肢血流速度,减少DVT发生,维持抗栓和出血平衡,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统计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肿胀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肢体肿胀总发生率和肢体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肢体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栓情况和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肺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腘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提高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股静脉人工肝置管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实施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主的护理干预的人工肝患者32例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2014年1月前实施常规护理的人工肝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腘静脉及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下肢DVT、肿胀及疼痛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腘静脉及股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提高,但干预组腘静脉血流速度(21.24±2.69)cm/s及股静脉血流速度(29.77±4.85)cm/s显著高于对照组(17.23±1.96)cm/s,(23.52±4.38)cm/s(P0.05),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6.25%、术肢肿胀发生率15.63%、术肢疼痛发生率21.88%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37.50%,40.63%(P0.05)。结论对人工肝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增加术肢血液血流速度,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徐萍 《当代护士》2017,(12):30-31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卧床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以及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组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有利于血流循环加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朱春霞 《妇幼护理》2022,2(18):4176-4178
目的 探讨产妇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产妇 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 防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下肢症状、疼痛、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静脉血流速度与通畅情况、凝血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产妇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以及静脉通 畅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通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性护理能改善静脉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提高静脉通畅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缓解疼 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栓病房管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及患肢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骨折护理,研究组实施无栓病房管理。术后1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结果术后1周,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无栓病房管理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穴位按摩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遵循病人自愿原则,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住院病人270例,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B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训练,试验A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治疗,试验B组在试验A组的基础上,同时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观察3组病人患侧肢体疼痛、皮肤温度、颜色变化、肿胀、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结果]试验B组病人患侧下肢疼痛、皮肤温度、颜色变化、肿胀、下肢DVT发生例数均低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B组病人患侧下肢股静脉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高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以有效预防偏瘫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风险评估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评估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下肢肤色发绀发生率,干预前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风险评估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下肢肤色发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风险评估组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峰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评估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重症脑卒中,可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肤色发绀、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增强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王婷婷  王曾  葛国芬   《护理与康复》2021,20(2):67-69
目的观察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肢体疼痛、肢体肿胀情况,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肢体疼痛及肢体肿胀例数均低于对照组,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D-二聚体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骨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IPC)预防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IPC治疗和护理.术后2周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和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PC可降低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缓解各临床不适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在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应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与DVT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结论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后下肢静脉血流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PFNA术治疗的2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相关指标及DVT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1,2,4周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DVT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显著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相关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静脉流速,降低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给予脑梗死患者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下肢肿痛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及住院天数有无差异.结果 经本文研究,观察组下肢DVT 0例(0%),下肢肿痛2例(4.9%),股静脉血流速度(34.05±5.43)cm/s,住院天数(10.14±2.31)d.观察组无肿胀28例(68.3%),轻度7例(17.1%),中度5例(12.2%),重度1例(2.4%).两组数据相比,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痛发生率、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形成DVT,缓解下肢肿胀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下肢肿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11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共计1 056例患者。康复护理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R=0.13,95%CI 0.08~0.23),肿胀发生率(OR=0.18,95%CI 0.12~0.28),疼痛发生率(OR=0.13,95%CI 0.08~0.22)以及皮肤颜色改变发生率(OR=0.13,95%CI 0.06~0.26)方面有显著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护理可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肿胀发生率、疼痛发生率以及皮肤颜色改变的发生率。康复护理能为临床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新的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肢体脉冲式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以中医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用脉冲式气压治疗仪,比较2组下肢血流瘀滞、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血流瘀滞、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脉冲式气压治疗仪可预防产后下肢DVT,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2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CRRT患者下肢DVT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傅坤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妇科诊断为妇科肿瘤并行剖腹手术的患者326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160)和干预组(n=166)。对照组采用传统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和肢体活动等。比较两组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d内,干预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