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交接表的设计及其在PCI术后患者交接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观察分析本院2015年5-7月(使用前)与2016年8-10月(使用后)各60例PCI术后患者的床旁交接班记录,设计SBAR标准的病情交接表,确立标准的病情交接流程、评定标准及制度,开展SBAR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比较SBAR标准化交接表使用前后护士交接班问题的发生率、交接班时间以及交接班满意度。结果应用SBAR交接表对PCI术后患者进行交接班后,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由实施前的36.7%下降到实施后的15.0%;护士交接班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实施前的83.3%提高到实施后的96.7%;护士交班时间由实施前的平均(14.57±1.30)min缩短至实施后的(9.43±1.56)min,交接班耗时缩短将近6 min。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交接表的设计及应用能有效减少护士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提高护士交接班满意度,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和病情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关键流程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转科患者3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交接,观察组用SBAR标准交班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出交接时间、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转出交接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模式规范了患者交接内容,有助于减少转出交接时间,降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加强了科室间沟通,增强了护士责任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肺癌术后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80例肺癌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选取2016年1月—11月103例肺癌术后患者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2组护理人员对交接班的满意度以及对患者病情"九知道"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抽查的103例和80例次,观察组次交接班满意度(100.0%vs.51.3%)和病情"九知道"知晓率(100.0%vs.46.3%)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肺癌术后交接班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张鲜花  谢春飞 《妇幼护理》2022,2(18):4298-4300
目的 分析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交接班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110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交接班,研究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班.比较两组交接护士对患儿情况掌握度,记录两组护理风险情况,记录交接班时间,并评估交接班质量,调查交接护士满意度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交接护士对患儿情况掌握度,记录两组护理风险情况,记录交接班时间,并评估交接班质量,调查交接护士满意度和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P<0.05).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交接班实施 SBAR沟通模式护理,能够提高交接护士对患儿情况的掌握度,避免护理风险发生,保证交接班质量,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杨柳  陈劲光  李素明  王静 《妇幼护理》2022,2(11):2605-2608
目的 探讨基于 I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床旁护理交接班表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儿科重症监护室工作的 23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按照传统的 PICU 儿科重症 监护室流程进行交接的护士纳入对照组,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实施采用基于 I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儿科重症监护 室床旁护理交接班表进行交接的护士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儿科重症监护室交接班书写记录时间和床旁交接班时间、交接 班质量、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护士对交接班方式的认可度以及患者对护士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士床边 交接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书面交接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交接班方式认可度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班质量、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基于 I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床旁护理交接班表能有效降低护士交接工作量,提高交床旁 护理交接质量,协助责任护士更好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并获得了护士及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清单在肾移植术后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肾移植术后护理需要交接的内容列成表格,用于护士交接班,并比较应用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护士对肾移植患者病情的掌握、病情的观察、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护理清单是一种直观、简单、实用,有利于提高肾移植术后护理质量的交班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引流管外露长度测量方法在妇科交接班时的应用。方法:将200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术后均留置1~4根引流管。对照组使用带刻度的软尺测量引流管全部外露长度的方法判断引流管在位情况,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测量法判断引流管在位情况,从交接班时间、护士测量依从性、非计划拔管率及患者、护士满意度等方面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交接班时间、非计划拔管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士规范测量依从性、护士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引流管外露长度测量法节时省力,管道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率,同时提高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士在交接引流管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框架制定的转运交接单在重症监护室(ICU)后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我科ICU转出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本院原有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选取2017年7—12月我科ICU转出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标准制定的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交接班评价满意度及患者转科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9个条目交接班评价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护士病情观察和巡视频率、整体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使用SBAR标准制定的转运交接单交接后,提高了病房护理人员交接班评价满意度,为ICU转科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连续性护理,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杨杰 《天津护理》2016,24(5):427
目的: 观察SBAR模式在神经肿瘤科重症病人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2、3月神经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的48例手术病人进行的928例次交接班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4、5月神经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的62例手术病人进行的1 184例次交接班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交流模式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交接班的问题发生率,病人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结果:两组交接班的问题发生率,病人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BAR模式使用前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交流模式,规范了重症病人交接班流程,减少了护士床旁交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护士的自我效能和病人或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从而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SBAR标准化沟通护理交接单在磁共振引导下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交接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160例拟行磁共振引导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交接和书面表格交接方法,试验组采用结合磁共振引导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的特点,自主设计改良SBAR护理交接单进行交接班。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采用改良SBAR标准化沟通护理交接单的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时间、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磁共振引导下的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改良SBAR标准化沟通护理交接单后,降低了护理交接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交接班时间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1M3S理论的交接班模式在老年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医院老年科收治的435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0月老年科收治的457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老年科参与护理交接班的7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1M3S理论的护理交接班模式。比较基于1M3S理论交接班模式实施前后老年科护理交接班质量及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老年科护理交接班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t=3.039,P=0.00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3.199,P=0.001)。结论 在老年科实施基于1M3S理论的护理交接模式,可改善护理交接班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在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1009例各种麻醉手术后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8月收治的1009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麻醉恢复室常规交接流程交接,观察组采用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交接。对比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麻醉恢复室内各类交接隐患事件发生率为2.78%(28/1009),显著低于对照组21.51%(217/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接班所需时间为(3.36±0.35)min短于对照组的(5.45±1.38)min;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麻醉医生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结论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的应用提高了交接效率与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在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8年6月入住NICU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8年9月入住NICU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式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观察组采用在波士顿儿童医院设计的I-PASS病情汇报模式基础上制定的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比较两组模式交接班时病情交接漏项率及交接班的质量。结果两组均交接班180次,其中环境准备、身份识别、既往史、动态病情、气道护理、管道护理、实验室及影像学异常结果、仪器参数及报警设置、高危风险预警、记录10个项目,与实施前比较,病情交接漏项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和用药、饮食与排泄2个项目与实施前比较,病情交接漏项没有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接班质量对照组(87.89±8.97)分,观察组(93.78±5.20)分(P0.01)。结论采用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床旁交接班有效地降低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病情交接漏项率,提高病情交接的完整性,同时也提高交接班质量,减少患者安全隐患,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神经外科按照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的213例病人和21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3年12月按照SBAR规范交接班的198例病人和21名护士做作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模式交接班护士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交接问题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在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住院病人满意度及交接双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均较对照组高,而交接问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可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度,降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病人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SBAR模式改良的交接单对神经外科交接班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将我院2017年1-12月150例神经外科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150例神经外科患者设为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四段式SBAR交接单进行交接班。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病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32名。比较改良前后护士交接班质量评分和两组交接班合格率。结果改良后护士交接班质量总分(94.11±2.18)分高于改良前(89.69±2.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接班质量合格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3.00%(P<0.05);结论改良的SBAR交接单在神经外科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交接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床边交接班工作流程在外科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客观、准确、安全的临床交接班工作流程和方法.方法 应用企业流程再造管理工具,规范护士床边交接班工作内容.选择外科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应用流程图表交接班,对照组仍按传统口头交接班模式,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 护士对两组术后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护理措施到位率、并发症的预防及发生率、两组术后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床边交接班工作流程能有效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感染病区护士床边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SBAR沟通模式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交接班表,应用于护士床边交接班.结果 使用交接班表进行床边交接班后,床边交接班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32.7%降低到5.5%(P<0.01),科室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由(2.44±0.36)分上升到(2.75±0.46)分(P<0.01),患者及家属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由2015年第三季度的84.21%提升到2016第一季度的92.62%.结论 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边交接班,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也在工作中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最佳的心内科晨间交接班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针对传统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的交接班内容太多但不全面,接班人员职责不明确,床旁交接流于形式、不到位等不合理环节,由护士长、责任组长组成流程再造小组,对原有交接班流程进行考量、分析,将交接班人员时间、内容、职责等重新设计、完善和实施,观察流程再造后每日平均交接班时间、出院患者满意度、接班护士满意度、两组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流程再造组接班护士满意度及出院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交接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再造组每日平均交接班时间显著少于传统交接班组;再造后的交接班流程显著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P<0.05).结论再造后的晨间交接班流程,明显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客观、准确、安全的临床交接班工作流程和方法。方法针对传统晨间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的时间不合理、交接班内容重复但不全面,接班人员职责不明确,床旁交接流于形式、不到位等不合理环节,对原有晨间交接班流程进行考量、分析,将交接班人员时间、内容、职责等重新设计、完善和实施,观察流程再造前后每日晨间交接班时间、出院患者满意度、交接班护士满意度、2组护理工作质量的差异。结果流程再造组交接班护士满意度及出院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交接班组,每日晨间交接班时间显著少于传统交接班组,晨间交接班流程显著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再造后的晨间交接班流程明显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信息单的反交班模式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3~5月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6~8月收治的81例作为观察组,按照基于患者信息单的反交班模式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交接班时间、患者病情知晓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情知晓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基于患者信息单的反式交接班可明显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