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NICU 中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亲母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收集2014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收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前组)以及实施母乳质量改进措施后的2015 年8 月至2016 年6 月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后组)资料。对两组患儿住院期间亲母母乳喂养情况(喂养率、喂养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质量改进后,亲母母乳喂养率和喂养量均明显增高,母乳强化剂添加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均较改进前提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改进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亲母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可提高NICU 亲母母乳喂养率,改善早产儿消化系统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早产儿配方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胃肠耐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VLBW的早期胃肠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出生体重≤l 500g的126例早产儿分成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早产儿配方奶,对两组患儿的胃肠耐受、并发症及生长发育进行监测.结果 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日、达全肠道喂养日龄、住院天数、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2.81 d、25.76 d、37.95 d、23.8%、14.3%、6.3%、3.2%,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16.02 d、27.75 d、45.49 d、42.9%、30.2%、19.0%、1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进行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近期生长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喂养方案能否促进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胃肠道营养建立及其对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3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20年5月实施早产儿标准化喂养方案前后1年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n=160)和试验组(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n=152),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开始肠内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中心静脉留置时间的差异及相关早产儿常见合并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肠内喂养开始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和中心静脉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Ⅱ~Ⅲ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早产儿常见合并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产儿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帮助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更快建立全肠道喂养,减少静脉营养使用,降低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不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进行母乳喂养、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条件下黄疸消退、体重增长、耐受全胃肠营养的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区别。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4月我科收治的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母乳喂养的39例,另72例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喂养,观察两组在黄疸消退日龄、回升到出生体重日龄、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日龄、住院天数等的差别,并比较两组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酸中毒的发生率方面的不同。结果两组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日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6,P<0.01);两组在喂养不耐受和酸中毒发生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203和4.811,P<0.05);黄疸消退日龄、回升到出生体重日龄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和0.27,P>0.0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积极进行母乳喂养,这对于早日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酸中毒发生率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与配方乳喂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进行母乳喂养、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条件下黄疸消退、体重增长、耐受全胃肠营养的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区别.方法 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4月我科收治的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母乳喂养的39例,另72例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喂养,观察两组在黄疸消退日龄、回升到出生体重日龄、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日龄、住院天数等的差别,并比较两组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酸中毒的发生率方面的不同.结果 两组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日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6,P<0.01);两组在喂养不耐受和酸中毒发生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203和4.811,P<0.05);黄疸消退日龄、回升到出生体重日龄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和0.27, P>0.0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积极进行母乳喂养,这对于早日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酸中毒发生率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奶方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开奶对生长发育和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开奶奶方,86例胎龄 < 34周、出生体重 < 1 500 g的早产儿分为标准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SPF组,n=31)、深度水解蛋白奶喂养组(eHF组,n=27)和母乳喂养组(对照组,n=28),比较各组早产儿生长指标、喂养情况、血生化、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率。结果 SPF组、eHF组和对照组三组间院内体重、头围及身长增长速率、住院时间和出院时EUGR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SPF组和eHF组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SPF组的足量喂养时间明显短于eHF组和对照组(P < 0.01),而后二者无显著差别;SPF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eHF组和对照组(P < 0.01);SPF组和eHF组的出院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eHF组出院时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明显低于SPF组(P < 0.01);各组喂养不耐受、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HF和SPF均可用于 < 34周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开奶,且不增加EUGR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对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的重要性。方法 639例出生胎龄28~(+3)~36~(+6)周的早产儿中单纯母乳喂养组(亲乳母乳喂养,未添加强化剂)237例,以及单纯配方奶(液态早产奶)喂养组402例。比较喂养方式对体重增长,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与配方奶喂养相比,母乳喂养的出生胎龄28~30周早产儿日体重增长较快,喂养不耐受、NEC患病率较低,碱性磷酸酶较高,白蛋白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ROP、BPD、院内感染患病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胎龄31~33周的早产儿母乳喂养组较配方奶组日体重增长快,喂养不耐受率低,住院时间短,碱性磷酸酶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NEC、贫血、ROP、BPD、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白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胎龄34~36周早产儿不同喂养方式组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出生胎龄28~33周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喂养不耐受率的降低,住院时间的缩短以及NEC发生率的减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前瞻性对照试验评价强化母乳对住院早产儿短期生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1 800 g的24例早产儿分为强化母乳组(试验组,11例)和早产配方奶组(对照组,13例).试验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量均超过总奶量的50%,当喂养量达到100 ml/(kg·d)时开始添加FM85母乳强化剂,不够的奶量用早产配方奶补足;对照组全部用早产配方奶喂养.对两组的生长速度、血生化指标、肠内外营养情况、合并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出生胎龄(30.6±2.9)周,平均出生体重(1 80±286)g;对照组出生胎龄(31.6±1.9)周,平均出生体重(1 436±201)g.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平均母乳量占总喂养量81.6%,母乳强化剂在平均胎龄34.1周、生后24.6 d时开始添加.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18.9 vs 7.1 g/(kg·d),P=0.364]、身长(1.16 vs .00 cm/周,P=0.308)、头围(0.79 vs .61 cm/周,P=0.057)的增长速度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血尿素氮水平相似,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磷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钙值较对照组高,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母乳喂养与早产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生长速度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VLBW和ELBW婴儿3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87)和对照组(n=188)。观察组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当喂养达10 mL/次后,改用标准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对照组给予标准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两组持续喂养4周,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肠道喂养时间、胎便排净时间、自主排便次数、生长发育情况、喂养后第4天和第10天胃动素水平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和胎便排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每日自主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体重、头围和身长均大于对照组(分别是1 793±317 g vs 1 621±138 g、30.5±1.1 cm vs 30.0±1.6 cm和43.9±1.2 cm vs 42.1±2.0 cm;均P0.05);观察组婴儿喂养第4天和第10天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可提高胃动素水平,增加胃肠道喂养耐受性,促进VLBW和ELBW婴儿早期生长发育,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早产儿32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F)喂养早产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的69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EHF组(n=327)和标准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SPF组,n=365),收集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资料,包括喂养不耐受情况、达全肠道喂养时间、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尽时间,以及大便是否有潜血、是否存在肠道感染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入院后3周血清白蛋白水平、皮肤黄疸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开奶时间、首次胎粪排出时间、皮肤黄疸出现时间、入院第1、2周血清白蛋白水平、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F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肠道感染率、大便潜血阳性率及NEC发生率均显著低于SPF组(P0.05);EHF组胎粪排尽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SPF组(P0.05);入院第3周EHF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SPF组(P0.05)。结论 EHF可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率,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促进排便,使早产儿更早达到全肠道喂养,较SPF存在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后实施早期积极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及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影响。方法 比较既往营养方案组(A组,n=99)与积极营养方案组(B组,n=101)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摄入、生长速率及出院时EUGR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生后1周内肠内营养热卡摄入量及总热卡摄入量均明显高于A组。B组早产儿开奶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短,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较A组低。< 32周的B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增长速率较A组快,EUGR的发生率较A组低;≥32周的B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快及以体重、头围评价的EUGR的发生率较低。住院期间B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早产儿生后早期积极营养支持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营养状况,降低EUGR的发生率,且未增加住院期间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早产儿纠正年龄6个月内生长发育情况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出院并按时完成随访的VLBW/ELBW早产儿109例进行纠正年龄6个月内的生长发育监测。采用Z评分法评价体格指标,并分析不同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组:母乳+母乳强化剂;混合喂养组:母乳+早产儿配方奶;人工喂养组:早产儿配方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年龄别体重Z积分、年龄别身长Z积分、身长别体重Z积分、体重指数Z积分的追赶高峰发生于纠正年龄3个月内;年龄别头围Z积分的追赶高峰发生于纠正年龄5个月。VLBW/ELBW早产儿的生长偏离多发生于纠正年龄1~3个月内。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在纠正年龄3个月时均优于混合喂养组和/或人工喂养组(P < 0.05);母乳喂养组头围、身长的生长在纠正年龄6个月时均优于混合喂养组和/或人工喂养组(P < 0.05)。结论 VLBW/ELBW早产儿的生长偏离多发生于纠正年龄1~3个月内,提示应加强早期个体化随访及营养指导以减少生长偏离的发生。亲母母乳喂养并添加母乳强化剂是VLBW/ELBW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12月龄婴儿中、重度缺铁性贫血(IDA)的危险因素,并初步了解IDA对婴儿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及其气质特点。方法 326例6~12月龄IDA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贫血程度分为轻度(176例)、中度(111例)、重度(39例)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重度IDA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等背景相匹配的346例非IDA儿童作为对照组。IDA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儿童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气质量表进行智能发育及气质的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多胎、母亲孕期贫血、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与贫血程度有关(P< 0.05)。以轻度IDA组为对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胎、早产、低出生体重(< 2 500 g)、母亲孕期贫血、母乳喂养、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是重度贫血的危险因素(OR> 1,P< 0.05);早产,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是中度贫血的危险因素(OR> 1,P< 0.05)。IDA组Gesell总发育商、大运动、适应行为、精细动作得分较对照组低(P< 0.05)。IDA组难养型及中间偏难养型气质的比例较高(P< 0.05)。IDA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坚持性维度得分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早产、多胎、低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母亲孕期贫血及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与6~12月龄婴儿IDA贫血程度相关。IDA患儿神经运动发育落后,消极气质类型居多,需加强对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指导家长选择恰当的喂养及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34周以下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34周早产儿694例, 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生长、营养摄入情况及相关合并症等资料。结果 694例早产儿中, 发生EUGR 284例(40.9%)。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患儿发生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UGR比例明显高于非极低出生体重儿(P<0.0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越高(P<0.01)。EUGR组早产儿禁食天数、静脉营养持续天数、首次肠内营养的日龄、全肠内营养的日龄均大于非EUGR组(P<0.01)。EUGR组患儿生后第1周蛋白质累积损失量与热卡累积损失量均大于非EUGR组(P<0.05)。EUGR组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比例高于非EUG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IUGR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4周以下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已经存在IUGR的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生后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 预防呼吸暂停、败血症等并发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早产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喂养困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出生的200例早产儿病历资料,分析IGF-1与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相关性。结果喂养困难组IGF-1水平(28±4 n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63±8 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为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保护性因素;窒息、开奶延迟、使用氨茶碱、围生期感染、低IGF-1水平为早产儿喂养困难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血清IGF-1水平与喂养困难相关,其水平降低发生喂养困难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维生素D水平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生后2 h内入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胎龄 < 36周的早产儿42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儿是否发生NEC,将429例患儿分为NEC组(n=22)和非NEC组(n=407)。采集早产儿及其母亲入院时外周静脉血进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和母亲血清25-OHD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和母亲血清25-OHD水平相关性,比较两组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NEC影响因素。结果 NEC组母亲和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非NEC组(P < 0.001)。两组母亲和早产儿之间血清25-OHD水平均呈正向关(P < 0.001)。非NEC组与NEC组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在正常、不足、缺乏、严重缺乏等状况的分布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和早产儿25-OHD水平、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用氧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可能是NEC发生的影响因素(P < 0.05)。结论 母亲和早产儿低血清25-OHD水平与早产儿NEC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提示母孕期补充维生素D对于预防早产儿NE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VLBW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为早期评价和改善脑发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20例胎龄小于33周早产儿,分为26~29+6周组(64例),30~32+6周组(56例),比较两组胼胝体生长率,分析胼胝体长度与小脑蚓部长度之间的关系,胼胝体生长率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及其与智能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 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于生后2周下降,26~29+6周组患儿生后3周~、5周~及7周~纠正胎龄40周时胼胝体生长低于30~32+6周组(P< 0.05)。胼胝体长度与小脑蚓部长度之间呈性线正相关。小于胎龄儿(SGA)生后2周内胼胝体生长率较差(P< 0.05)。12例智力发育严重异常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于生后3~6周低于非严重异常组;5例运动发育严重异常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于生后3~6周低于非严重异常组(P< 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2~6周胼胝体生长率下降,可使其发生神经运动发育严重异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 根据早期应用氨基酸剂量的不同,将2013 年3 月至2014 年6 月收治的生后24 h 内入院,出生体重1 000~2 000 g 的86 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n=29,每日1.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5 g/kg),中剂量组(n=28,每日2.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7 g/kg),高剂量组(n=29,每日3.0 g/kg,每天增加0.5~1.0 g/kg,最大达每日4.0 g/kg),同时进行常规的其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早产儿最大体重下降程度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降低,恢复出生体重天数、肠道营养达100 kcal/(kg · d)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减少,头围增长则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增加(均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血尿素氮(BUN)水平在生后7 d 时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P<0.05);肌酐、pH 值、碳酸氢盐、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在生后7 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24 h内静脉应用高剂量氨基酸可以改善早产儿生后近期营养状况,但有一过性BUN 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