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方法 对10例初诊JM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确诊的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儿进行对比。结果 与CML及MDS患者相比,JMML患儿皮疹、瘀斑及淋巴结肿大的出现几率较高,而血清胆碱酯酶(ChE)最低。JMML患儿抗碱血红蛋白(HbF)最高,白细胞计数高于MDS组而低于CML组,粒红比与病态造血比例分别低于CML与MDS组;JMML组成熟单核细胞标记CD14表达较高,髓系标记CD33、CD11b、CD13及CD15的表达高于MDS组而低于C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D7及CD2高于CML组而低于MDS组(P < 0.05)。结论 JMML患儿皮疹、瘀斑、淋巴结肿大以及ChE降低较为多见,骨髓病态造血现象较少,CD14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正>幼年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兼有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特性,发病率占儿童全部白血病的2%~3%,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惟一有望治愈JMML  相似文献   

3.
<正>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疾病,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差。近十余年,国内相继有文献报道,并在其分类、细胞免疫学、分子遗传学、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4.
<正>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多潜能造血干细胞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白血病。该病是一种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特征的疾病[1]。据报道,JMML在<14岁的儿童中年发病率约为1.3/1 000 000,占所有儿童白  相似文献   

5.
<正>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慢性髓系白血病,恶性程度高,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MDS)和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D)的特征。目前发现RAS  相似文献   

6.
成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已有一整套得到国际血液学界认同的诊断分型、预后和疗效判断标准。现有研究证实以上这些成人MDS标准并非适用于儿童MDS,如按MDS FAB标准诊断,至少有30%的儿童MDS不能进行分型诊断,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则对儿童MDS和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患儿的预后判断价值甚微,最近甚至有人认为儿童MDS与成人MDS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概念。的确,儿童MDS存在以下不同于成人MDS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一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JMML)患儿临床资料,提高对JMML的疾病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复杂临床表现的JMML患儿的病例报道,并进行相关总结分析,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2岁发病,以贫血、出血,肺部感染起病,合并1型神经纤维瘤病,并出现血型鉴定困难、溶血性贫血等表现。经抗感染,输血支持后出院, 1月后患儿死亡。复习文献表明:RAS/MAPK信号传导路径异常活化在JMML发病机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I型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性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伴发或继发JMML的风险显著增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血型鉴定困难,多与骨髓干细胞恶性增值、引起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减弱或改变有关。结论: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发育异常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差,死亡率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大多数患儿治愈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E-cadherin在儿童ALL的意义及甲基化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集42例初次确诊的ALL患儿确诊时(治疗前组)及诱导化疗第33天(治疗后组)的骨髓血5 mL,应用RT-qPCR、Westerm blot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和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组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组(P<0.05);治疗后组E-cadherin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较治疗前组下降(P<0.05);至试验终点时,甲基化阴性者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高于甲基化阳性者(P<0.05)。 结论 E-cadherin表达与儿童ALL发展相关,表达降低及甲基化水平增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诊断依据是脾肿大,白细胞增高到20×109/L~30×109/L,单核细胞>1.0×109/L,外周血可见幼稚粒细胞,骨髓增生活跃伴原始粒细胞<20O%。体外试验可见粒细胞、单核细胞自发性生长并缺少t(9;22)或BCR/ABL融合蛋白。胎儿血红蛋白(HbF)增高>10%是诊断JMML的强有力证据。单体7综合征不应考虑为诊断JMML的禁忌。如果JMML发病时年龄>1岁,提示病情有迅速进展的高度危险,应及早进行骨髓移植。小婴儿患者可能适于非强化治疗,如6-巯基嘌呤(6-MP)、6-硫鸟嘌呤(6-TG)或顺式维甲酸等。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DNA异常甲基化导致的表观遗传学改变相关。因此,近些年以地西他滨(DAC)为代表的去甲基化治疗,逐渐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综述DAC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安全性及最佳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突变基因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明确且完成JMML 常见突变基因检测的14 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14 例JMML 患儿中,男11 例(79%),女3 例(21%).诊断时中位年龄2.0 岁(范围0.6~6.0 岁).14 例患儿中检出PTPN11 基因突变4 例(29%),N-RAS 基因突变3 例(21%),1 例同时伴有PTPN11 和K-RAS 基因突变(7%),6 例未检测到突变基因(43%).4 例PTPN11 基因突变患儿均为男性,中位发病年龄2.5 岁,从发病至明确诊断中位时间为1.0 个月,外周血WBC 计数及单核细胞绝对值明显增高,PLT 计数降低,随访至今3 例患儿死亡,1 例病情进展;3 例N-RAS 基因突变患儿男女比例为2: 1,中位发病年龄2.0 岁,从发病至明确诊断中位时间13.7 个月,随访至今2 例患儿死亡,1 例未见明显进展.结论 PTPN11 是JMML 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类型,常伴有血WBC计数及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PLT 计数降低,疾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N-RAS 突变病例病情进展缓慢;复合突变基因类型由于病例数少,临床特征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是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少见类型,以往认为其疗效较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差。但近十年来发达国家AML 的治疗疗效显著提高,5 年无事件生存率接近70%,这归功于以危险度为基础的分层治疗、以疾病生物学特征为依据的针对性治疗和不断完善的支持治疗。精确诊断是危险度分层、评估预后、指导治疗的前提,如何减低早期病死率以提高总体生存率、如何实施恰当支持治疗以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和降低治疗相关病死率是提高儿童AML 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儿童急性白血病(AL)治疗效果随化疗方案的改进和危险分层治疗的引入取得很大进展。但微小残留病变(MRD)仍然是影响AL预后的一大难题。MRD水平影响化疗方案的选择、复发风险的分级,同时还可用于判断预后。目前检测MRD的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术(FCM)和PCR。随着二代测序技术(NGS)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其在MRD检测尤其在干细胞移植(SCT)后MRD检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微小残留病变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患儿进行临床及基因学特点分析,探讨基因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5例临床诊断JMML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进行JMML常见突变基因检测。结果 15例JMML患儿中男女比例为6.5:1,发病年龄为19(2~67)月,11例(73%)患儿为4岁以内发病,首发症状以腹胀、发热多见,所有患儿均有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单核细胞均 > 1.0×109/L、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比例1%~7%、骨髓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均 < 20%、骨髓原始单核+幼稚单核细胞1%~10%。10例(67%)患儿的血红蛋白F(HbF)高于相应年龄正常值,最高62.5%。15例患儿均未见Ph染色体,其中1例存在7号染色体缺失。15例患儿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5例(33%)检测到PTPN11基因突变,4例(27%)NF1基因突变,3例(20%)CBL基因突变,3例(20%)RAS基因突变。除1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其余均未予规律化疗。15例JMML患儿的随访时间为18(1~48)个月,死亡8例(其中4例为PTPN11基因突变患儿,3例为NF1基因突变患儿,1例为RAS基因突变患儿),存活7例。存在PTPN11基因突变的患儿预后最差,病死率最高。CBL及NRAS基因突变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HbF水平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s=-7.21,P=0.002)。结论 JMML患儿基因突变类型与预后相关,存在PTPN11基因突变的预后最差,具有CBL及NRAS基因突变的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JAK-STAT 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等功能, 该通路与造血系统的发育及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JAK2-STAT 作为JAK-STAT 通路中的重要信号轴, 它的异常激活在血液系统肿瘤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JAK2V617F 突变是骨髓增殖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JAK2 突变亦有不同的发生率, JAK2 突变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JAK2 突变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突变引起JAK-STAT 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 继而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凋亡分化受阻相关。JAK2 激酶抑制剂也逐渐进入临床试验用于JAK2 突变的血液系统疾病的靶向治疗。该文就近年来JAK2 基因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临床特征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C)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 年1 月到2013 年6 月1 420 例初诊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0~14 岁)的临床资料,重新评估患儿骨髓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按照2008 版WHO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中RCC 诊断标准重新进行诊断分型.患儿临床转归通过每3~6 月门诊就诊随访获得.结果 1 420 例患儿中,152 例(10.7%)诊断为RCC.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比较,RCC 患儿发病时血红蛋白较低,胎儿血红蛋白比例增高.RCC 患儿诊断时异常核型者比例为21.5%.中位随访时间为36 个月(范围1~283 个月).RCC 患儿对环孢素和雄激素治疗的完全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率分别为19.0%、26.7%、54.3%.RCC 患儿5 年和10 年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7.9% 和72.4%;5 年和10 年的预期克隆演变率分别为15.3% 和20.0%;2 年预期新发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3.6%;5 年和10 年预期白血病转化率为10.0% 和20.0%.结论 RCC 具有成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本特征.RCC 患儿预后差,向白血病转化风险高,环孢素治疗有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MAH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针对24例MAHS的原发病、临床特点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儿中11例(46%)为肿瘤诱发,13例(54%)为化疗相关。原发病为急性白血病的有17例、淋巴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系统症状、肝脾肿大为前三位常见症状。血细胞减少、血清铁蛋白升高、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为前三位常见的实验室异常。22例给予HLH-2004方案治疗、2例放弃治疗。24例中死亡18例、失访1例、存活5例,生存时间3 d至2年4个月不等,中位生存期28 d。结论 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18.
培门冬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 作为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药物重要组成已超过30 年,可明显改善儿童ALL 的远期疗效。然而,L-asp 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促使了培门冬酶(pegaspargase,PEG-asp)的发展,已有大量研究证明,PEG-asp 在保留了L-asp 的抗肿瘤活性的基础上,半衰期较L-asp 明显延长,且存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潜在优势。该文概述L-asp 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历史、PEGasp的发展进程,归纳文献资料评估不同种类L-asp 的药理学潜力与临床疗效,以及PEG-asp 临床应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该文收集了所有网上已发表的、可供分析的PEG-asp 临床资料,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伴肺不张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75例MPP伴肺不张患儿根据BAL疗效分为效果明显组(51例)和效果不明显组(24例),进行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BAL疗效的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评估BAL治疗时的病程对BAL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BAL治疗效果不明显组与效果明显组相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更低,多个肺叶不张比例及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比例更高,BAL治疗时的病程及阿奇霉素治疗时的病程更长(P < 0.05)。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L治疗时的病程较长(OR=1.23)、多个肺叶不张(OR=11.99)、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OR=5.31)为BAL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行BAL治疗时的病程≥11.5 d提示BAL疗效不佳,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54.9%。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BAL治疗时的病程连续性变化与BAL疗效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 < 0.05)。结论 对于MPP伴肺不张的儿童,早期BAL治疗效果更佳;多个肺叶不张及支气管管腔或开口炎性狭窄等支气管镜下表现提示BAL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