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叶天士治奇经法妇科运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仁灿 《光明中医》1999,14(2):42-43
清代名医叶天士,虽以温热病著名,但他治疗杂病,多独具慧眼,别出心裁。观其治疗杂病,引用奇经云说特多,尤其是叶氏治疗妇科诸病首重奇经。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遵叶氏治奇经之旨,治疗妇科诸病,常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举数例如下。1少女崩漏案江某,15岁,1996...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继承《黄帝内经》经旨,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奇经辨证"。叶天士奇经辨证之病证、治法、方药独具特点,病证既有单病又有交病;治法多用补法,补益之时亦重视通法;用药多以血肉有情之品补益奇经,且须以引经药物专入奇脉。叶天士奇经辨证常用于指导内伤杂病的治疗,往往能起陈年疴疾,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是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温热学派代表人之一。自幼习医,数从名师,学验俱丰,对外感热病之诊治效如桴鼓,已为世人所知,但对他在杂病方面的治疗经验却很少论及,现就其在治疗杂病方面的经验做一浅显的探讨,希望有助于临床。 1 通补奇经法 叶天士在治疗杂病,特别是妇科疾病时,尤其注重奇经八脉的作用。他认为,“奇经八脉,为产后第一要领,盖八脉丽于下,产后阴分一阳,而八脉自失所司,温补镇摄,在所必先。”但必须分清虚实,不可一味滋补,正如其所说:“医人不晓八脉之理,但指其虚,刚如桂、附,柔如地、味,皆非奇经之治。”此说在叶天士治疗妇科疾患及男子肾病之医案中广泛论及,皆以通补奇经立法,虚者常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填补八脉,温补固摄,如鹿角胶、紫河车、乌鸡骨等;实者则以苦辛之剂和芳香之品以通其脉络,而且在处  相似文献   

4.
褚玉霞教授系河南省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对经、带、胎、产及妇科杂病的诊治匠心独具,疗效斐然,重视奇经的调治为其诊治特色之一。八脉之中冲、任、督之脉皆起于胞中,带脉环腰一周,络胞而过,约束诸经,与女性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经、带、胎、产、杂诸疾均可因冲、任、督、带直接或间接损伤而致,因此,褚  相似文献   

5.
不孕症的发病除与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外,奇经病变亦是重要病机,尤其是冲任督脉.本文在总结古代奇经理论治疗不孕症的基础上,结合近现代奇经用药、内外合治等相关经验,提出了"奇经并治、内外同调"的冲、任、督内外合治不孕症特色疗法,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孕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奇经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调补冲、任、督、带四脉在妇科临床治疗中更显奇特之功。近年来,笔者运用奇经学说治疗胎盘早期剥离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杂证,屡验屡效,试举二例说明之,以供同道参考。1 胎盘早剥 武××,28岁,工人,1986年4月起患阴道不规则出血,其时妊娠5月余,经省市  相似文献   

7.
自《内经》提出奇经八脉,张元素首倡药物归经以来,辨证多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入手,对奇经八脉很少论及。叶氏继承前人经验,全面运用经络理论,将脏腑,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结合起来,发挥奇经辨证,总结奇经治法用药规律,为后世深入研究奇经证治提供了范例,用于杂病治疗,补前人治法之未备,为中医杂病治疗独开门径,其辨证用药,值得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叶天士不仅为一代温病大家,而且对治疗杂病,颇具特色,观叶案中治疗杂症、不论男女,大畅治奇之法。盖八脉虽多数隶于肝肾,但治肝肾之药,并非尽达奇经,故辨别何脉为病,选用能直达奇经之药,是有的放矢之谓也。笔者学习叶氏医案,将其归纳为治奇五法。应用于临床,获益匪浅。举隅如下。1 温奇消症法:《古今医案按·积块门》  相似文献   

9.
奇经病变多虚证,或表现为以虚证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其病变可以单经病变,更多的时候是两条以上经的交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奇经病的理法方药,确定奇经病诊治"通因"为要,开辟了内伤杂病诊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擅用奇经理论,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尤多阐发,且遍及各门。特别对内伤杂病中的久病虚证,经用一般方药无效者,往往从奇经辨治而取效。今试将叶案中的有关奇经辨证用药法,归纳为七,辨析如下: 一、通补奇经法:本法以鹿茸、鹿角胶、鹿角霜、杞子、沙苑、柏子仁、茯苓、菟丝子等为主药,适用于奇经诸脉交伤虚损之虚劳、淋浊、泄泻、崩漏及产后诸病,为奇脉虚衰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正>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对“温热病”和“脾胃病”的论治贡献卓著。而叶氏治疗各科杂症通过长期医疗实践,观察分析了奇经症候及病机,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药.《临床指南医案》一书,论述最详,颇具代表性,尤以通补奇经治虚损杂病有独到之处。叶氏《临床指南医案》中常见;“温通柔润”、“温养”、“温润”及“柔剂温阳”等称,是叶氏用通补奇经治虚损杂证的主要方法,现将叶氏“温通柔润”剂作一临床分析如下。 一、继古医典籍及诸家。对“温通柔润”荆有新发挥。 古医典籍对“温通柔润”剂虽无专论。但叶天士宗《内经》中。劳者温之”、“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昧”。“燥者濡之”的治则。以《伤寒论》芍药甘草汤“用柔济剐”.叶氏认为“脾肾为柔脏,可用刚药;心肝为刚脏,可受柔药”。“阳土喜柔”、“肾恶燥”(引文见叶案原书,下  相似文献   

12.
朱祥麟 《中医杂志》1995,36(10):594-595
余临证治病每注重奇经,尤其是对久延不愈之患者,治验较多。奇经病证不限于男妇性科,内伤杂病亦恒有之。今举奇经病医案6则,以就正于海内同道。1 阳维脉病低烧案王××,女,43岁,1991年10月15日。主诉低烧20余日,经查血、尿、胸透等检验均无异常发现。已用解热、抗生素诸药及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等皆乏效。现证面色萎黄,体质瘦弱,低烧以入暮较高(37.8℃),并畏寒,口干不欲饮水,少纳乏味,舌淡、中后呈白黄腻苔,月经如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对奇经辨证论治研究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桂在继承《内经》和《难经》有关奇经的理论上,融汇脏腑、十二经脉和奇经理论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了前所未有的比较全面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奇经辨证论治学说,不仅填补了奇经辨治的空白,更为内伤杂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清初名医叶天士,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温病学家,也是一位治疗杂病的大师。他治内伤杂病颇有心得,提出许多独到见解,如理虚大法,阳化内风,奇经论治,脾升胃降,胃阴学说以及络病证治对后世皆有很大影响.笔者以《临证指南医案》为据,就其理虚  相似文献   

15.
总结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奇经理论辨证论治月经病的规律,为月经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叶天士认为月经病多责之冲任二脉,病久则奇经八脉俱病。叶氏辨治奇经病先辨病位、病情轻重程度及其与脏腑的相关性,再分清奇经病之虚实、阴阳、寒热,辨治以通补为原则,常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补奇经。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彦彬  石艳华  孙盛  赵联伟 《陕西中医》2006,27(11):1446-1448
本文通过明辨伤寒与温病之不同,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阐明温病传变规律及治疗大法、温病变法救治、“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思想、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善用古方,用药轻灵、络病理论与通络法、通补奇经治顽疾等8个方面,论述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而阐明叶氏不但是温病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对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亦颇多建树,开通络治法及通补奇经治法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陈林榕  吴焕林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582-2584
叶桂在继承《内经》和《难经》有关奇经的理论上,融汇脏腑、十二经脉和奇经理论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了前所未有的比较全面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奇经辨证论治学说,不仅填补了奇经辨治的空白。更为内伤杂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从《难经》的奇经八脉入手,重点探讨任脉的生理、病机和临证等,指出其不同于十二经脉之功能特点,其归入奇经,能够总任一身的阴经,有统任诸阴脉的功能,发挥奇经作用,使奇经理论系统化,成为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脉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重要影响和作用,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更证实了《难经》阐发了《内经》的旨意,发前人所未发,有独特的学术价值,给后世医学理论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奇经病变多虚证,或表现为以虚证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其病变大多涉及肝肾二脏,可以单病,更多的时候是两条及以上的交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奇经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理法方药的辨治原则,开辟了内伤杂病诊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果志霞  曹力明 《河南中医》2011,31(10):1106-1108
叶天士是中医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也是当时吴医的优秀代表,他的主要学术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温病学方面,在中医诊断学、脾胃学说、儿科方面、络病理论、内风杂痹、中风学术、奇经虚实辨治等方面均有颇多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