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正常胃粘膜1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5例和胃癌34例进行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21例胃癌(62.4%)和1例伴中度不典型增生的CAG出现非整倍体。S期细胞百分率均值在胃癌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0.05),CAG组显著高于CSG组(P<0.05),CSG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细胞DNA含量测定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对早期发现癌变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非肠化、CAG伴肠化、胃癌等不同胃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ivin、CyclinD1在CSG、CAG非肠化、CAG伴肠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阳性表达率,分析Livin、CyclinD1与不同胃病变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胃癌组织中Livin蛋白与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ivin在CSG、CAG非肠化、CAG伴肠化、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28.6%、44.4%、63.6%,呈依次升高趋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在CSG、CAG非肠化、CAG伴肠化、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9.0%、33.3%、53.3%,呈依次升高趋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CyclinD1阳性表达率在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组织类型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胃癌组织中Livin蛋白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r=0.615,P<0.05).结论 Livin、CyclinD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Livin、CyclinD1有助于早期诊断胃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部干部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采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HBsAg阳性116例(5.1%),抗-HBs阳性708例(31.29/6),HBeAg阳性47例(2.1%),抗-HBe阳性132例(5.8%),抗-HBc阳性136例(6.0%),HBV感染标志阳性299例(13.2%)。HBsAg阳性116例中,合并HBeAg和抗-HBc阳性(“大三阳”)58例(50.0%);合并抗-HBe和抗-HBc阳性(“小三阳”)30例(25.9%);合并抗-HBc阳性19例(16.4%);合并HBeAg阳性4例(3.5%);HBsAg单项阳性5例(4.3%)。结论:HBV血清学5项(“两对半”)中,除HBeAg阳性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外,HBsAg、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率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两对半”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其中抗-HBs和抗-HBs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兰州市妊娠8个月孕妇1155人血清乙肝病毒标志(HBVM)检测结果。检测项目包括HBsAg、抗—HBs、抗—HBc、HBeAg及抗—HBe。HBVM五项全阴性者649例。占56.19%;一项或多项阳性者除40例抗—HBs阳性曾接受过乙肝疫苗注射外,确认为受乙肝病毒感染者共466名,感染率为40.35%。五项标志中以抗—HBc阳性率为最高。检查结果基本上可以代表兰州市人民群众的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AprueA基因表达状况,探讨Hpure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原位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0例、胃癌(CG)35例胃粘膜Hp及ureA基因感染状况。观察非癌患者胃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慢性浅表性胃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Hp检出率分别为48.57%、62.5%、0、54.28%;ureA基因检率分别为51.42%、75%、37.14%、82.86%,萎缩性胃炎、癌旁组ure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0.01)。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ureA组、Hp^ 级较HP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纤维性胃炎、胃癌患者Hpure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引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说明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系,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兵入伍前,在征集地按征兵要求进行体格检查,入伍后,又进行了严格的复查。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的检测,更是入伍前后检查的必测项目。即使如此,在部队所发生的传染病中,乙型肝炎(乙肝)仍占很大比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在新兵征集时将乙肝病毒携带者带入部队,入伍后发病,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新兵入伍时乙肝病毒(HBV)携带状况,为今后部队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某部1994年度刚入伍新兵HBVM进行了深入检查,包括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用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ELISA法对1344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和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检测,在HBV标志物阳性者314例中,PHSAR阳性107例占34.1%,在HBsAg、HBeAg、抗-HBc三者同时阳性的81例中,PHSAR阳性54例占66.67%;在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的125例中,PHSAR阳性15例占12.0%;在HBsAg、抗-HBc阳性的67例中,PHSAR阳性25例占37.3%;而在HBsAg阴性1030例标本中PHSAR均为阴性,提示PHSAR可作为HBV感染急性期及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其存在表明HBV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 ,降钙素 (CGRP)含量与高原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关系。方法 :选取工作生活环境均在海拔 30 0 0m以上的CAG患者 12 0例为CAG组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32例为CSG组 ,健康体检查者 32例为对照组 ,用放免法检测空腹静脉血ET、CGRP含量。结果 :①高原CAG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高原CSG组和对照组 (P <0 .0 1) ,CGRP水平明显低于CSG组和对照组 (P <0 .0 1) ;高原CSG组血浆ET水平高于对照组 ,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轻、重度高原CAG患者之间血浆ET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浆CGRP含量除中、重度高原CAG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外 ,其余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高原CAG患者血浆ET与CGRP含量呈负相关 (r =- 0 .2 14 ,P =0 .0 2 )。结论 :ET、CGRP参与高原CAG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含量的变化与萎缩程度有关 ,也是高原人易发高原CAG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周宁  林国英  董友志  何海明 《武警医学》2004,15(11):817-819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366例血清中,有199例HBV DNA阳性,占54.4%.血清HB-/ml占65.2%;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占95.2%,≥106 copiessAg、HBeAg、抗阳性率占29.1%,≥106 copies/ml占17.6%.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5.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 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0.
我们挑选1984年入伍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HBVM)均阴性的新兵各200人,作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每人每月注射乙肝疫苗一针,连续三针。注射第一针后的1、1、6、12个月采血测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0%、96.2%、92.9%和84.6%。同时化验SGPT、HBsAg和抗-HB_c,均未发现不正常现象。而对照组在半年及一年复查有1/3及1/2新兵有HBVM阳性表现。证明乙肝疫苗安全、可靠、有效。为部队特种人员预防乙型肝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胃蛋白酶原免疫放射分析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清胃蛋白酶原 (PG)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分泌及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1 ,2 ] 。笔者用免疫放射分析技术 (IRMA)检测 14 8例胃病患者血清PGⅠ及PGⅡ水平 ,以探讨PGⅠ PGⅡ水平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1月本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14 8例 ,男 79例 ,女 6 9例 ,年龄 31~ 75 (平均 4 3)岁 ,其中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4 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39例、胃癌 (GCa) 6 2例。胃癌中低分…  相似文献   

12.
调查152例海洛因依赖者吸毒方式及HIV、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吸毒者中存在HIV感染。HBVM、HBsAg、HDVM、HCV、HGV感染率分别为69.74%、19.74%、2.63%、45.39%、35.53%。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相比,除HBVM、HBsAg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吸毒者是4种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吸毒方式对HCV、HGV感染较HBV感染影响更大,提示HGV感染在易感性及传播途径上与HCV更相似,而与HBV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HBsAg在血液、唾液、精液、腹水和脑脊液中均可检出,但在腹水中的阳性率尚不清楚。我们于1986年1月至6月,对血中乙肝病毒指标七项(即HBsAg、抗-HBs、HBcAg、抗-HBc、抗-HBc、HBV-DNA、DNA-P)中有一项阳性的10例腹水患者,测定其腹水中HBV感染标志和免疫球蛋白,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种方法检测了118名HBsAg阴性的正常人和269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比较了抗-HBc的检出率。证明免疫粘连血凝试验(IAHA)、微量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人血清抗-HBc的阳性率分别是16.1%,30.5%和26.3%。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的检出率SPRIA和ELISA比IAHA高。然而,这三种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别。我们还发现:检出的抗-HBc几何平均滴度IAHA最低,ELISA其次,SPRIA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芹灵颗粒(原芹灵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分为芹灵颗粒治疗组90例;齐敦果酸片对照组45例,两组病例治疗前肝功能均不正常,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症状体征均明显。治疗芹灵冲剂1-2代(相当生药10g/袋),po,tid,30d为1疗程,2-3个疗程。对照组剂敦果酸片40mg,po,tid,疗程同治疗组。两组患均于治疗2周复查肝功能和每疗程结束后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一次。结果:治疗组90例慢性乙型肝炎经芹灵颗粒治疗后,基本治愈19例(21%),有效64例(71%),无效7 例(8%),总有效率为92.0%。降酶和退黄率分别为88%和83%,HBsAg、HBeAg和抗-HBc转阴率分别为21%、53%和34%。对照组45例经齐敦果酸片治疗后,基本治愈6例(13%),有效31例(69%),无效8例(18%)。总有效率为82.0%。结论:芹灵颗粒具有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的症状和体征、降低血中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酸的水平,对乙肝病毒标志物有一定的转阴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前期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胃活检组织病理切片等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CAG伴肠上皮化生 (肠化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进行 HP的根除治疗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比较 ,HP感染与 CAG有关 (P<0 .0 5 ) ,与肠化、不典型增生亦有关 (P<0 .0 1) ;根除 HP后 CAG、CAG伴肠化逆转不明显 (P>0 .0 5 )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有显著好转 (P<0 .0 5 )。结论  HP感染与胃癌前期变化有关。根除 HP有助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的逆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农牧区成年人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利用日立7170S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PG水平,与内镜活检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相结合,对比分析青海高原农牧区733名接受胃镜检查的成年人血清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ll值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胃黏膜基本正常(NOR)组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ll值的中位数分别为87.7ng/mL、14.8ng/mL和6.0ng/mL。PGI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IM/Dys)和胃癌(GC)组明显低于NOR组(P均〈0.01),而。崛和IM/Dys组之间无差别两者,PU组明显高于其它胃黏膜病变组而又低于NOR组;PGⅡ在CSG、CAG、IM/Dys和GC组明显低于NOR组(P〈0.05或0.01),CSG、CAG和IM/Dys组明显低于PU组(P〈0.05或0.01),而3组之间无差别两者,CAG组又明显低于GC组(P〈0.01),NOR和PU组之间、PU与GC组之间无差别两者;PGⅠ/PGⅡ值在CAG、IM/Dys和GC组明显低于NOR、CSG和PU组(P均〈O.01),IM/Dys和GC组又明显低于CAG组(P均〈0.01);NOR、CSG和PU组之间及CSG与CAG组之间无差别两者。结论:高原农牧区成年人血清PG水平与有无胃黏膜病变及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随着胃黏膜病变的逐级加重,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值逐渐降低,而PGⅡ虽有降低现象,但无规律可循。利用血清PGⅠ水平和PGⅠ/PGⅡ值筛查高原地区胃癌前病变和胃癌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我们测定了北京地区10所医院义务献血员3126名血清中抗-HBc、HBsAg及SGPT并探讨应用抗-NBc筛选献血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检查抗-HBc用酶联双抗体竞争抑制法,血清一般按1:100稀释;HBsAg用反向被动血凝法;SGPT用改良金氏法,>120U者定为阳性。主要结果:(1)3126人中SGPT阳性者16.7%,抗-HBc阳性者11.6%,HBsAg阻性者8.1%。目前我国筛选献血员的实验室指标主要为SGPT和HBsAg,献血员中此两项指标有1项2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感染对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亚群(PG Ⅰ、PGⅡ)水平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10月-2011年4月就诊的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263例(胃癌6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4例,消化性溃疡92例)及正常对照88例,采用快速尿激酶实验、病理吉姆萨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进行H.pylori检测及PG Ⅰ、PGⅡ含量测定.结果 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阳性率为71.7%,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和正常对照分别为63.5%、56.7%和55.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 Ⅰ、PG Ⅰ /PGⅡ下降,PGⅡ上升,消化性溃疡患者PG Ⅰ/PGⅡ下降,PG Ⅰ、PGⅡ上升(P<0.05或P<0.0l).胃癌患者PG Ⅰ、PG Ⅰ /PGⅡ较正常对照降低,但PGⅡ升高(P<0.0l).正常对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Hp+者血清PG Ⅰ、PGⅡ水平与相应HP-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伴肠化及萎缩伴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PG Ⅰ、PGⅡ及PG Ⅰ /PGⅡ比值与单纯萎缩性胃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PG Ⅰ /PGⅡ比值均明显高于胃癌患者(P<0.01).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伴肠化、萎缩伴不典型增生患者中,HP+者血清PG Ⅰ、PGⅡ及PG Ⅰ/PGⅡ比值与相应HP-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中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变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是飞行员的常见多发性疾病。目前 ,对该病的诊断仍然主要依据一般的症状和体征。探讨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 ,对及时诊断和治疗飞行员的CSG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临床资料 收集 112例CSG患者 ,男性 ,年龄 2 6~ 4 8岁 (30 6±6 7岁 )。飞行时间 14 0~ 2 80 0h(914 5± 772 6h)。使用EUB 6 0 0 0型B超机 ,探头频率 5MHz。空腹探测胃的位置、形态及胃腔内的潴留液和气体。然后坐位饮入加温的纯净水造影剂 5 0 0ml,超声依次探测食管下段、胃和十二指肠球部。观察 :①胃黏膜的形态、厚度、层次及回声 ;②胃腔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