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220例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单纯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112例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的108例患儿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水平,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以及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82.1%,P < 0.05)。治疗前,两组FIN、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FIN水平高于治疗前,且高于研究组(P < 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F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TC、T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研究组(P < 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2.8%)低于对照组(9.8%)(P < 0.05)。结论 儿童双相情感障碍采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对代谢指标水平影响较小,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代谢指标的变化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220例儿童双相情感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单纯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112例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的108例患儿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水平,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胰岛素(FIN)、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以及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高于对照组(82.1%,P < 0.05)。治疗前,两组FIN、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FIN水平高于治疗前,且高于研究组(P < 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F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对照组TC、T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研究组(P < 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T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2.8%)低于对照组(9.8%)(P < 0.05)。结论 儿童双相情感障碍采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对代谢指标水平影响较小,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和环磷酰胺(CTX)分别治疗具有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50 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2.0]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有大量蛋白尿的HSPN患儿68例,随机分为MMF组(n=33)、CTX组(n=35),比较两组患儿完全缓解率、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尿蛋白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MMF组与CTX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尿蛋白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MF和CTX治疗具有大量蛋白尿的HSPN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 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SoJIA)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确诊为SoJIA并初次接受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即传统治疗方案组(对照组),15例;MMF 1 组:传统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病情无缓解,加用MMF治疗,7例;MMF 2 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泼尼松+MMF治疗方案,13例。观察3组患儿治疗后2、4、12周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并随访3~6个月。结果:治疗前MMF2组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MMF1组和MMF2组的泼尼松用量明显减少,ESR明显减低(P<0.05);MMF1组患儿体温高于另两组(P<0.05)。治疗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MMF1组泼尼松用量减少(P<0.05),ESR降低(P<0.05);MMF2组泼尼松用量减少,体温下降并恢复至正常,WBC值降低,ESR降低,铁蛋白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F1和MMF2组相比,MMF2组体温更低(P<0.05)。MMF治疗组均未出现MMF用药的副作用。结论:MMF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控制SoJIA患儿病情,更快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联合应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剂量,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狼疮性肾炎(LN)患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LN患儿,依据血清ANCA结果分为ANCA阳性组(n=59)和ANCA阴性组(n=454),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治疗缓解与预后情况。结果 ANCA阳性组白细胞降低并伴红细胞沉降率增快(P < 0.05)。两组患儿血肌酐、尿蛋白、尿红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08例患儿行肾脏穿刺活检,光镜结果提示ANCA阳性组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比例高于ANCA阴性组(P < 0.05),免疫复合物沉积比例低于ANCA阴性组(P < 0.05)。两组患儿治疗缓解率、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NCA阳性LN患儿肾脏病理损害更重,与临床表现不完全对应平行,及时行肾脏穿刺活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IgM肾病(IgMN)与IgA肾病(IgAN)患儿在临床及病理方面的异同。方法对经肾活检确诊的38例IgMN及40例IgAN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gMN患儿的平均发病年龄小于IgAN患儿,平均肾活检前病程长于IgAN患儿,肉眼血尿发生率、尿IgG及尿白蛋白水平均低于IgAN患儿,同时严重肾小球损伤发生率也低于IgAN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N患儿中,有严重肾小球损伤患儿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而尿白蛋白水平更高,与无严重肾小球损伤的同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严重肾小管损伤患儿以男性多见,肉眼血尿发生率、尿白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苷酶(NAG)水平以及出现基底膜厚薄异常的比例高于无严重肾小管损伤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严重肾小球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gAN患儿中,有严重肾小球损伤患儿的蛋白尿、肾小管见RBC管型、C3及Fibrinogen显著沉积和足突融合的发生率均高于无严重肾小球损伤的同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严重肾小管损伤的患儿的肾功能受损程度、出现重度系膜细胞增生及肾小球纤维硬化情况比无严重肾小管损伤的同组患儿更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IgMN与IgAN在临床和病理方面存在差异,IgMN肾脏损伤程度较IgAN轻。与IgAN不同,IgMN患儿的肾小管损伤与肾小球损伤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肉眼血尿对尿液多项化验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比较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有明显肉眼血尿的IgA肾病(IgAN)患儿、40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患儿,分别在肉眼血尿期间、肉眼血尿消失后送检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尿钙定量、尿钙/肌酐、肾早期损伤指标和尿蛋白电泳的变化情况。结果 IgAN和APSGN两组患儿在肉眼血尿期间的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尿钙定量、尿钙/肌酐和尿小分子蛋白百分比水平较肉眼血尿消失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尿白蛋白定量、肾早期损伤各指标(如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水平、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钙/肌酐、尿白蛋白百分比水平与肉眼血尿消失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肉眼血尿期间,IgAN和APSGN两组患儿的尿蛋白定量水平均高于尿白蛋白定量水平(P0.001);而肉眼血尿消失后,两组患儿的尿蛋白定量与尿白蛋白定量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眼血尿时尿蛋白、尿钙定量结果均偏高,而尿白蛋白定量则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IgA肾病(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30例患儿(IgAN组)及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并比较IgAN组与对照组的血和尿AngⅡ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AN组肾组织中AngⅡ表达,分析IgAN组肾组织中的AngⅡ与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IgAN组的尿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组的尿AngⅡ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7,P=0.046);不同病理分级IgAN患儿的尿及肾组织AngⅡ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与尿AngⅡ水平及肾组织Ang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0.79,P均=0.000)。结论 IgAN患儿尿AngⅡ水平升高,并与病理分级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正相关,检测尿AngⅡ可能对评定IgAN疾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用于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PALF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血浆置换组(PE组)和DPMAS组,每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DPMAS组人工肝次数、ICU住院时间均小于PE组(P < 0.05),两组12周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均下降,DPMAS组下降更显著(P < 0.05);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均下降(P < 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E组治疗后白蛋白较治疗前上升,而DPMAS组较治疗前降低(P < 0.05);PE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缩短,而DPMAS组较治疗前延长(P < 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反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PMAS治疗PALF有效且安全,可作为PALF人工肝治疗时的备选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p-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儿科血液病区收治的ALL患儿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所有患儿确诊后均进行正规化疗,其中完全缓解56例(缓解组),复发12例(复发组)。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46名作为对照组。测定ALL患儿化疗前、缓解后、复发后及对照组儿童外周血p-Hcy、hs-CRP、LDH和TSGF。结果 缓解组化疗前和缓解后p-Hcy、hs-CRP、LDH和TSGF高于对照组,且缓解后低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 < 0.01、 < 0.05)。复发组复发后各项指标高于缓解组缓解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与缓解组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缓解组化疗前p-Hcy与TSGF呈正相关(r = 0.72,P < 0.05),p-Hcy与LDH呈正相关(r = 0.82,P < 0.01) ,p-Hcy与hs-CRP呈正相关(r = 0.82,P < 0.01)。结论 动态监测外周血中p-Hcy、LDH、hs-CRP及TSGF的表达,于明确儿童ALL化疗疗效及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融合团体箱庭疗法对学龄前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学龄前AS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接受融合团体箱庭疗法。通过社交反应量表(SRS)、情绪识别工具和沙盘主题特征的变化评定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干预前试验组儿童SRS总分、各因子得分以及正立、倒置、上半面孔、下半面孔的面部表情识别正确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儿童SR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较前降低(P < 0.01);对照组除正立位外,其余位置表情识别正确率均较前增高(P < 0.05);试验组各位置表情识别正确率均较前增高(P < 0.05)。干预后试验组儿童SRS总分与除社交知觉因子外的其余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各位置表情识别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儿童干预前与干预后沙盘主题特征个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融合团体箱庭疗法可有效提高学龄前AS儿童的社交反应和情绪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MMF)与环孢霉素A(CsA)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并采用泼尼松联合MMF或CsA治疗的164例SRNS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泼尼松联合MMF(简称MMF组;n=112)与泼尼松联合CsA(简称CsA组;n=52)治疗儿童SRNS的临床疗效。结果 CsA组治疗后1个月的缓解率为67.3%(35/52),高于MMF组(42.9%,48/112)(PPPP结论 泼尼松联合MMF或CsA治疗儿童SRNS疗效均较好且安全,治疗3个月内CsA优于MMF。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OPG)的效果,为儿童OPG的治疗探索新方向。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化疗的OPG患儿30例,根据是否加用贝伐珠单抗分为传统化疗组(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n=12)和联合化疗组(贝伐珠单抗、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n=18)。随访至化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后的视力、肿瘤大小及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化疗组肿瘤缩小患儿比例高于传统化疗组(P < 0.05)。两组视力好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传统化疗可有效使肿瘤体积缩小,且与传统化疗相比,化疗的不良反应并不增加,可作为儿童OPG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联合甲泼尼龙(MP)、环磷酰胺(CTX)双冲击疗法治疗儿童重症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重症HSP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MP+CTX双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DFPP治疗,共3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系列微量蛋白含量、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完全缓解患儿达缓解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均未发生出血性膀胱炎、血小板下降、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FPP联合MP+CTX双冲击治疗儿童重症HSPN较单纯MP+CTX冲击治疗能进一步减轻肾脏损害,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活动期及缓解期血脂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JIA患儿远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方法将128例初诊为JIA活动期患儿根据亚型分为少关节型48例,多关节型38例,全身型22例,附着点型20例,其中38例多关节型JIA患儿又根据类风湿因子(RF)是否阳性分为RF阳性多关节型15例,RF阴性多关节型23例;同期另随机选取45例行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对87例治疗后处于缓解期的患儿进行血脂指标的复查,并与活动期各血脂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JIA活动期,全身型、RF阳性多关节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DL-C水平明显下降,TG水平明显升高(P < 0.05),而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亚型各血脂指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F阳性多关节型JIA患儿缓解期与活动期比较,血浆HDL-C明显升高(P < 0.05);其他亚型JIA患儿缓解期与活动期比较,血浆各血脂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全身型、RF阳性多关节型JIA活动期存在血脂代谢紊乱,RF阳性多关节型JIA缓解期血脂紊乱有所改善,其远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是否增大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缓解期儿童伴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时维持临床控制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100例达到临床控制的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以最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复合制剂(ICS/LABA)每晚吸入维持临床治疗。伴发AURI时均予常规处理;观察组除常规处理外同时给予早期短期升级治疗,即在维持治疗基础上每日早晨加吸等量ICS/LABA复合制剂,维持升级治疗7~10 d。两组急性发作时均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按哮喘指南诊治。治疗3、6、9、12个月后观察两组哮喘控制水平、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肺功能指标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3、6、9、12个月各随访时间点,观察组哮喘控制率均在90%以上,对照组为80%左右,两组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随访时间点观察组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大、小气道指标均明显改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吸入糖皮质激素量以及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均明显减少(P < 0.05)。结论哮喘缓解期儿童伴发AURI时早期短期升级治疗可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提高哮喘控制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105 例初诊ALL 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9 例,其中低危型18 例,中危型7 例,高危型24 例;对照组56 例,其中低危型21 例,中危型7 例,高危型28 例;两组均按相同危险度分型给予相同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治疗组同时给予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每日0.5~1.0 mL/kg;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替代输注,至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对影响两组预后的因素分布及两组诱导缓解治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第19 天以及两组B-ALL 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结束达CR 时不同微小残留病(MRD)水平的发生率。结果 105 例ALL 患儿中,B-ALL 型99 例,T-ALL 型6 例。两组患儿各预后因素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5 例患儿的总CR 率为79%,治疗组(82%)与对照组(77%)的CR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临床危险度分型患儿CR 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诱导治疗第19 天,治疗组患儿MRD ≥ 10-4 的发生率(69%)低于对照组(95%,P<0.05);80 例达CR 的B-ALL 患儿中,对照组43 例,治疗组37 例,治疗组MRD ≥ 10-4 的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58%,P<0.05);且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治疗组高危型和低危型患儿MRD ≥ 10-4 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可增强抗肿瘤作用,改善儿童ALL 近期预后,提高儿童ALL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小球系膜区微量IgM 沉积在儿童微小病变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意义。方法 以临床诊断为PNS、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MCD)及肾组织微量IgM 沉积的106 例患儿为研究组,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MCD 型PNS 患儿81 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微量IgM 沉积对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的影响。患儿均口服足量泼尼松治疗,对糖皮质激素耐药者或频复发者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 研究组糖皮质激素耐药率高于对照组(27.2% vs 12.3%,PP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频复发病例联用MMF 治疗后复发频率均显著减少(P结论 MCD 型PNS 患儿肾脏的微量IgM 沉积可能是糖皮质激素耐药及频复发的重要因素;糖皮质激素耐药及频复发患儿联用MMF 治疗可能是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7年3月首次确诊为膀胱输尿管反流、予以内科保守治疗且行定期随访的138例患儿(反流输尿管218支)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反流级别分为低级别组(Ⅰ~Ⅲ级,141支)和高级别组(Ⅳ~Ⅴ级,77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38例入组患儿中,男82例,女56例。患儿确诊时年龄31 d至10岁(中位年龄8个月);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中位数1.4年)。确诊时高级别组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液微量白蛋白、尿液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 < 0.05)。存在反流的218支输尿管中,随访中反流级别降低有132支(60.6%,其中完全消失74支),级别不变43支,级别加重43支。其中低级别组完全缓解率高于高级别组(41.1% vs 19.5%,P=0.001),反流完全缓解时间亦短于高级别组(P=0.002)。结论 大部分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反流级别在随访过程中可降低,甚至达到完全消失,其中低级别反流患儿的转归优于高级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组织线粒体DNA(mtDNA)中5-羟甲基胞嘧啶(5hmC)的甲基化含量及动态变化。方法 将24只7日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 h模型组和48 h模型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颈总动脉结合缺氧法构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不接受结扎及缺氧处理。采用化学氧化法结合重亚硫酸盐转化测序技术(oxBS-Seq)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组织mtDNA的5hmC水平。使用Western blot验证5hmC相关酶TET1、TET2、DNMT1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24 h、模型组48 h的5hm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Western blot显示mtDNA中5hmC相关酶DNMT1的表达在24 h和48 h模型组中显著升高(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多个线粒体基因位点在模型组大鼠中均呈现5hmC水平差异(P < 0.05)。结论 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组织mtDNA中5hmC相关酶DNMT1的表达水平增高,提示大鼠在缺氧缺血脑损伤后5hmC甲基化水平存在异常,可能与缺氧缺血大脑损伤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