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就创伤失血性休克100例急诊抢救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某医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对其进行急诊抢救.结果 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经过急诊抢救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80例(8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6例(16%),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4例(4%),其中死亡2例,抢救总有效率96%.结论 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时,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医生对患者病情判断要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收录分析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的35例老年休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作用.方法 收录35例患者资料,分析比较应用参附注射液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性休克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气分析pH值与氧分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心率、二氧化碳分压、BN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大(P>0.05).显效20例(其中心源性休克7例、感染性休克10例、失血性休克1例、低血压2例),有效8例(其中心源性休克2例、感染性休克6例),无效7例(其中心源性休克1例、感染性休克6例),总有效28例(80.00%).其中心源性休克患者有效率90.00%高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72.73%(P< 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性休克患者中临床疗效肯定,尤其在治疗老年性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1年以来,应用某厂生产的电脑筋治疗钳治疗内痔46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也曾经发生过术后2例大出血病人,占4.3%,发生了出血性休克,虽经抢救成功,但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4.
综合应用中药注射制剂抢救休克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休克的疗效。方法76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补充血容量、抗感染、抗过敏,抗心率失常、纠正酸中毒、纠正心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滴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于出现高热、神昏症状的感染性休克同时静滴清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纠正休克需用时间短、成功率高,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在休克治疗中综合应用中药注射液可缩短休克纠正时间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重庆召开了全国中医急症治疗学术交流会,为了推进这一工作,兹将部分资料综述如下。一、关于中医治疗休克方面:这次会议共收到有关中医治疗休克的资料十余篇,疗效都较好。 (一)生脉针治疗休克已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四川省报导了114例,包括感染性休克98例、心源性休克13例、其他类型休克3例。一般在用药后5分钟至1小时即可迅速见到升  相似文献   

6.
何××,女,24岁,家务,1992—5—18初诊,该患者妊娠七个月,5—2日至6日鼻衄血两次,经治疗衄血已止。5—9日至5—16日突然发生休克,经孙吴县某医院抢救治疗,先后输血两次,每次输血量1000毫升,纠正休克,病情稍有缓解,以维持机体,速来庆邀余诊治。  相似文献   

7.
普外科急腹症复杂多变,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需要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常伴有休克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的休克易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F),死亡率高,因此预防和治疗休克在急腹症治疗中尤为重要。外科休克主要包括低血容量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术前的低血容量、感染、贫血、黄疸、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疾病均可导致出血和感染,继而发生休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医家对失血性休克的研究成果。结果: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病、辨证相结合,针药合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疗效明显,但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
抽搐治验1例     
李某,男,49岁.因生气致休克,醒后双上肢阵发性麻木伴不定时抽搐,发作1周.发病后曾在本村卫生室和驻军某医院诊治.先后给予补液、葡萄糖酸钙、维生素B_1、维生素C、谷维素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1周来抽搐不止.于1987年4月3日来我针灸室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家兔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变化规律及葛根素的治疗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休克组、复苏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制作创伤性休克模型,复苏组和治疗组分别在休克1.5 h后予以平衡液进行复苏、静脉输注葛根素治疗。各组于休克前,休克后0.5 h、1.5 h2、h、3h、4 h采集血液检测TXB2和6-K-PGF1α,并计算其比值,观察创伤性休克家兔在休克过程中TXB2与6-K-PGF1α的动态变化及葛根素的保护作用。结果休克组30 min后血浆TXB2水平和TXB2/6-K-PGF1α比值明显升高(P<0.01),而复苏组在复苏后90 min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或0.01),治疗组在用药后30 min即明显降低(P<0.01)。6-K-PGF1α在创伤性休克早期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用药后30 min即明显升高(P<0.01)。结论创伤性休克家兔TXB2水平和TXB2/6-K-PGF1α比值增高,葛根素对创伤性休克后微循环障碍的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80%以上,约50%在休克开始10 h内死亡,80%在1周内死亡,是AMI病人的重要致死原因。现代医学对心肌梗死合并休克的治疗在近几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造成其死亡率居高不下(50%~80%)。本课题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肌梗死合并休克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比较,探索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心梗合并休克的效果及其机理。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既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又能稳定血压,减慢心率,增加尿量,改善肢冷、发绀、出汗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48例休克患者均为我院急诊抢救和留观病人,全部符合1982年全国急性“三衰”会议提出的休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2岁;其中感染性休克10例,心源性休克6例,低血容量休克6例,过敏性休克2例。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9~71岁,平均53.1岁;其中感染性休克9例,心源性休克7例,低血容量休克7例,过敏性休克1例。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针对不同休克病因进行常规抢救和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加生理盐水100ml,每日1次,疗程3~5d。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动态观测血压、心率、尿量、微循环灌注等情况,及测定血气变化及酸碱度、电解质。  相似文献   

13.
王文龙 《新中医》2015,47(3):3-5
脓毒性休克是常见的内科危重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的"三高"特征,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虽然西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总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近些年来,使用中医药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研究备受关注。近几年笔者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可能作用机理浅探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馨贤  金源源  王倩 《河北中医》2023,(2):344-347+352
脓毒性休克是当前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具有高发病率及病死率。以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液体复苏、生命支持等手段为主的常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尚无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的西医治疗方案。有研究证明中医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有一定疗效,但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中医治疗相关的研究较少,目前仍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通过阅读国内外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相关文献,本文对中西医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治疗现状及未来治疗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女,8岁。患儿于78年8月因高热不退由某职工医院转本市某医院儿科,经检查确诊为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经西药治疗后,虽高热退,但仍精神时有失常、手足蠕动、颈项强硬等不瘥,因而延余会诊,改用中药。初诊:患儿双目直视,时而痴笑,口角流涎,头向后仰,手足蠕动,不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休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将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休克抢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抗休宁煎剂,50mL,日3次口服或鼻饲,观察生命体征及多巴胺用量、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多巴胺用量及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抗休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疗效,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休克危重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喜炎平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心律、血压及尿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休克疗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选取5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传统补液法治疗的2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亚休克疗法治疗的2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死亡率为12.00%,对照组死亡率为24.00%,治疗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补液治疗时采用亚休克疗法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的降低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针刺足三里、关元穴治疗的研究,观察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观察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测定第1、2、3、5、7天血清PCT数值。结果:针刺治疗组患者治疗3天后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有差异,5天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灸治疗组24 h后休克指数明显降低,且两者之间有差异性(P0.05)。经治疗后的治疗组PCT较对照组下降趋势明显,5天后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第3天后两组之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关元穴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扶正排毒液治疗内毒素休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液对内毒素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本实验研究在复制家兔内毒素休克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扶正排毒液对内毒素休克的治疗作用,观察指标主要应用平均动脉压(MAP)。结果家兔注射内毒素(LPS)后,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血压迅速下降,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紫绀、耳缘静脉淤血、心率加快、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应用扶正排毒液及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低血压得到纠正。结论扶正排毒液可以用于内毒素休克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