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是细胞毒性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TNF-β的结构和功能,探讨TNF-β同TNF-α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相互关联,并且为纯化应用于临床的rHTNF-β提供技术手段。本实验应用脾内免疫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株抗rHTNF-β单克隆抗体B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5特异地识别分子量为22kDa的TNF-β。B5和rHIL-1、rHIL-2、rHIL-6、rHIFN-γ、rHIFN-α、GM-CSF及E.Coli菌裂解液无交叉反应,B5培养上清与rHTNF-α有弱交叉,腹水在高浓度时有交叉反应。B5具有中和rHTNF-β细胞毒能力,亚类测定为小鼠IgG_1。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3,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和核因子-κB活化后被激活,具有高度同源性,可以调节细胞功能和机体免疫平衡。在机体的免疫自稳调控机制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Hsp90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热休克蛋白90(Hsp90)过表达系统探讨Hsp90是否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方法采用电穿孔技术建立稳定过表达Hsp90的细胞克隆,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TNFα和放线菌酮(CHX)诱导的细胞凋亡。应用W estern b 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色素c的变化。结果相差显微镜观察Hsp90过表达细胞与对照细胞相比悬浮细胞较少(分别为18%和41%),PBS冲洗后剩余黏附细胞较多。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TUNEL测定结果显示大部分对照细胞发生凋亡,相对较少的Hsp90细胞发生凋亡。W estern b lotting检测Hsp90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Hsp90过表达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提示其在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线粒体水平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空泡型的ATP酶(V-ATPase)在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对破骨细胞中的V-ATPase表达与活性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通过V-ATPase的表达与酶的活性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诱导培养破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质量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干预(5,10,30μg/L)。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对破骨细胞V-ATPase表达的影响;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出V-ATPase的相对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吸收陷窝形成情况,采用Image J软件分析骨吸收面积。结果与结论:破骨细胞经过48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干预以后,V-ATPase的表达与活性均有显著的增加,并且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的干预浓度均可增强此效应。破骨细胞经肿瘤坏死因子α干预后,培养板的骨吸收面积明显增加,这种作用随着肿瘤坏死因子α干预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由此推测肿瘤坏死因子α作为一个重要的炎症递质参与病理性骨质吸收的过程,除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以外,其可能的机制是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增加V-ATPase的表达,并提高V-ATPase活性,从而增强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七氟醚通过JAK3/STAT5信号通路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  相似文献   

6.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炎性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多种骨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目的:总结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骨及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途径,以进一步阐明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组织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3月的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骨祖细胞”;英文检索词包括“TNF-α,osteoblast,osteoclast,osteocyte,osteoprogenitor cell”,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调控了骨祖细胞的募集、增殖与分化,但在特定环境下导致骨祖细胞剥离及死亡。同时通过分泌酶类直接或间接参与骨质吸收。(2)肿瘤坏死因子α能够通过激活破骨系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提高环境中炎性因子水平,或在特定环境下直接诱导破骨细胞生成。(3)肿瘤坏死因子α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RUNX2和Osterix等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成...  相似文献   

7.
应用杂交瘤技木制备抗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对于r-HTNF-α的纯化和TNF-α分子的抗原性及功能的研究将是一种主要工具。本实验对一组抗rHTNF-α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和功能进行了研究。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Z_4、Z_8、Z_(12)、Z_ (20)、Z_(21)、B_3和E_6 抗体特异性地识别分子量为17000道尔顿的TNF-α它们与rIL-1、rIL-2、rIFNγ、rIFNα、和E coli菌裂解液无交叉反应。竞争性ELISA结果证实7种抗体分别识别TNF-α分子上5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其中4个抗体可以识别TNF-α活性中心部位。两个抗体还可以识别天然TNF-α分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单链抗体-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融合蛋白。方法 将hTNF-α的成熟肽cDNA以重组PCR技术融合于胶质瘤单链抗体基因的3′端,构建39ScFv-hTNF-α融合基因,克隆入大肠杆菌分泌型表达pET-20b( ),并诱导表达,结果 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还原SDS-PAGE和Western blot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44000,具有识别胶质瘤相关抗原的活发表主TNF-α的抑瘤活性。结论 完成了39ScFv-hTNF-α融合基因的构建,并于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双功能融合蛋白,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高效免疫导向药物。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具有强大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型的细胞因子,与4-叠氮苯甲酸反应,经红外光谱确认生成物在2127cm^-1处有叠氮基团的典型吸收,证明合成得到了光活性的肿瘤坏死因子。采用光固定法将这种光活性蛋白质固定到组织培养聚苯乙烯膜上,制成生物材料。实验进一步表明,种植TNF和固定化TNF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紫外辐射时间对固定化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光固定化TNF的微观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光活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在聚苯乙烯膜表面处于高度有序状态,且固定化的肿瘤坏死因子的粗糙度约为200~300nm。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观察Binswanger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Binswanger病组对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组16冽,健康对照组6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胞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用预内静脉与肘静脉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比值反映脑循环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Binswanger病组脑循环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高于其它两组,两个指标均与Binswanger病患者简易智力状态量表积分呈负相关。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参与了Binswanger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 Ⅰ,TNF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的表达,以及TNF-α对CB球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TNFR-Ⅰ在大鼠CB中的表达,用钙成像技术检测TNF-α对大鼠CB球细胞[Ca2+]i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NFR-Ⅰ阳性条带出现在55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TNFR-Ⅰ强烈表达在大鼠CB球细胞中。钙成像结果显示,外源性给予TNF-α可引起球细胞[Ca2+]i迅速升高。结论:大鼠CB球细胞表达TNFR-Ⅰ,可以感受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刺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枝菌酸(MA)包被聚苯乙烯微球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化的条件及特性。方法将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分别包被(0、25、50、75、100)μg/mL MA的聚苯乙烯微球实验组,分别将细胞与聚苯乙烯微球混匀、共同孵育24、48、72 h、5 d和8 d后,油红O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总胆固醇试剂盒和游离胆固醇试剂盒测定各组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当包被MA浓度为75μg/mL、吞噬时间为24 h时,RAW264.7能形成典型的泡沫细胞,其细胞内胆固醇酯相对含量为60.98%±1.32%;随着吞噬时间延长,形成泡沫细胞所需的MA的浓度逐渐递减;且随着细胞泡沫化程度增加,细胞增殖活力逐渐减弱。结论 MA包被聚苯乙烯微球可快速诱导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MA浓度与细胞泡沫化程度呈正相关,且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吞噬、抗原提呈、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的骨髓细胞,在体外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DC,利用小干涉RNA(siRNA)下调MYSM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微球实验检测BMDC的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实时定量PCR检测BMDC的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MYSM1下调后DC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下调MYSM1的表达后,BMDC的吞噬功能无显著变化,抗原提呈功能增强,IL-6、TNF-α的表达增强。结论 MYSM1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可以抑制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高分子载药微球可控释药物,易于实现靶向给药,是近年发展快速的的新剂型。 目的:制备携带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重组腺病毒微球,并进行表征分析。 方法:采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包被携带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制成微球,体外检测其形态大小、包封率、载病毒率及释放规律。重组腺病毒微球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检测感染效率,明胶酶谱分析测定微球对HepG2分泌TIMP-1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体外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 结果与结论:构建的包载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重组腺病毒的PELA微球直径约1.965 μm,包封率为60.0%,载病毒率为10.5×108/mg,在120 h内释放病毒量接近60%,总释放时间长于240 h。腺病毒微球感染HepG2细胞,当微球> 10 mg时,感染效率可达90%以上。微球感染HepG2细胞后经Western blot检测可见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蛋白的表达。MTT实验及体外侵袭实验结果均提示重组腺病毒微球对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侵袭有抑制作用,腺病毒微球组细胞增殖率较低(P < 0.05),腺病毒微球感染的HepG2细胞体外侵袭力明显降低(P < 0.01)。结果证实,制备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重组腺病毒微球,高效缓释,可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15.
<正>目的:研究保元解毒汤含药血清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萎缩模型中Ubiquitin、E214k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深入探讨保元解毒汤干预肌肉蛋白降解的机制。方法:建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肌细胞萎缩模型,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形态学变化。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TNF-α模型组,含药血清组。  相似文献   

16.
背景:虎纹捕鸟蛛毒素经离子通道分析技术证明是一种作用于突触前膜的N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目的:观察新型钙通道拮抗剂虎纹捕鸟蛛毒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中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 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构建全脑缺血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大鼠模型,通过留置的PE10管注入虎纹捕鸟蛛毒素或生理盐水。应用电镜、RT-PCR实验技术检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和胞内线粒体形态变化及对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 8等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虎纹捕鸟蛛毒素能维持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线粒体基本形态且能不同程度降低肿瘤坏死因子凋亡通路中促凋亡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Caspase 8 mRNA表达。提示天然活性多肽虎纹捕鸟蛛毒素作为一种新型N-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断剂,能有效阻断胞外Ca2+的大量内流,使细胞内游离钙降低,减少由于细胞内钙超载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损害,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缺血缺氧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临床研制一种操作简易,灵敏度高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定量检测CA242。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将标记抗体L1与荧光微球结合于聚酯膜结合垫上,检测抗体C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线(T),另将质控抗体Q1(羊抗鼠IgG)包被在相互平行的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质控线(C),过量的鼠源标记的荧光微球在质控线处聚集产生质控荧光信号,待测样中的CA242在T处形成荧光微球抗体-抗原-抗体的夹心复合物M2并产生荧光信号,通过荧光检测仪计算出定量结果。结果试纸条检测CA242灵敏度最低可达0.52kU/L,与CEA、CA125无交叉反应,批内CV为3.74%,批间CV为6.34%。与TrFIA方法比较相关性较好,R^2=0.9694;同一批试剂4℃放置6个月后,用100kU/L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荧光计数CV为2.43%。结论该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提供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操作简单,能适合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4(protein phosphatase 4,PP4)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JNK磷酸化中的作用.方法 TNF-α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免疫印迹检测JNK磷酸化水平和PP4表达水平,免疫沉淀结合磷酸酶活性测定法分析PP4活性变化.构建PP...  相似文献   

19.
选择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30例,分别口服微生态活菌制剂(三株口服液)乳果糖和安慰剂,观察对血内毒素(ETM)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显示三株口服液和乳果糖具有降低ETM和TNF-α的作用,和安慰剂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三株口服液对肝病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TNFα和β2-MG联合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联合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β2-微球蛋白(β2-MG)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对43例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与30名健康对照者同时测定TNFα和β2-MG水平.结果显示: ①33例初诊及复发MM患者(其中初诊16例, 复发17例)的TNFα和β2-MG水平明显高于平稳期MM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1),可作为MM复发的指标之一; ②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TNFα和β2-MG水平不同, 其中Ⅲb期MM患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Ⅲa期(P<0.01),Ⅲa期、Ⅲb期患者β2-MG水平无差异 (P>0.05), 而Ⅱb期β2-MG水平明显高于Ⅱa期(P<0.01).Ⅱa、Ⅱb期MM患者TNFα水平无差异(P>0.05).TNFα和β2-MG可作为MM临床分期有效指标.TNFα和β2-MG联合检测对MM临床分期可能会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