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食管癌的病因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四川盐亭地区食管癌高发的病因学关系,用生物素标记的HPV16DNA探针对盐亭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正常食管上皮及成都食管癌低发区正常食管上皮脱落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检测HPV16DNA。结果:盐亭地区食管癌及正常食管上皮HPV16DNA阳性率分别为50.5%(20/40)和62.1%(36/5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都地区正常食管上皮HPV16DNA阳性率为15.4%(6/39),低于盐亭地区正常食管上皮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果表明,HPV感染与四川盐亭地区食管癌高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HPV·DNA。结果膀胱癌中HPV16感染率为56.2%(27/48),HPV18感染率为8.4%(4/48)。分化差者HPV16DNA阳性率为74%,显著高于分化好者(27.3%P<0.05)。浸润性者(T2~T4)HPV16阳性率为72%,明显高于浅表性者(25%,P<0.05)。结论HPV16感染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细胞DNA含量和HPV16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33例宫颈癌患者的活检组织进行了DNA含量和HPV16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细胞DNA异倍体率为66.7%,HPV16阳性率33.3%。异倍体患者HPV16阳性率显著高于二倍体患者(P<0.05);在异倍体病例中,不同倍体类型者HPV16阳性率明显不同,其顺序为多异倍体>非整倍体>四倍体>近二倍体。HPV16阳性者的DI、SPF、>2C%均显著高于HPV16阴性者(P<0.01)。该结果提示,HPV16不仅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且和癌细胞DNA含量、增植特性、肿瘤恶性度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肺癌的病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肺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肺鳞癌组织标本50份、肿瘤组织旁鳞状化生上皮标本30份,正常支气管粘膜30份中的HPV DNA。结果 三种标本中,HP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26%、36.7%和10%,其中以HPV16型所占比例最高。鳞状细胞癌和鳞状化生上皮标本中,HPV16与HPV6/11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8例结肠癌,29例结肠腺瘤,28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HPV壳蛋白抗原。结果在结肠癌中HPV抗原阳性率为74%,良性腺瘤为48%,正常粘膜为21%,3者之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与结肠癌的发生年龄、部位、大体及组织学分型无关,与转移、预后及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但无显著性差异。HPV感染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与p53,p21ras癌基因协同,在大肠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大肠腺瘤、10例腺瘤恶变、53例大肠腺癌和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HPV16、18E6,p53,p21ras蛋白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腺瘤、腺瘤恶变和腺癌组中E6,p53,p21ras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6.7%、33.3%、40.0%、60.0%、60.0%、7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占平  黄健辉   《癌症》2000,19(1):48-5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HPV16、18E6蛋白在10例正常乳腺组织,4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癌组中13例HPV16、18E6蛋白阳性材料进行HPV16、18D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癌组中HPV16、18E6阳性率为53.3%(24/45),而正常乳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HPV16、18DNA阳性率为38.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p21表达和DNA倍体的关系,寻找一种大肠腺瘤癌变早期诊断和新标志物。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散发性大肠腺癌18例、腺癌26例和23例正常组织进行了p21表达及DNA倍体分析。结果 p21标记率、DNA异倍体检出率在正常大肠粘膜-腺瘤-腺癌的顺序中依次增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腺癌的增大,两指标亦趋增高(P〈0.05)并呈同步变化趋势;p21标记率在异倍体腺癌中明显高于二倍体腺癌。结论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21标记率结合DNA倍体分析有助于临床进行大肠脱瘤癌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喉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检出HPV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技术对喉原发癌、转移癌、癌旁正常粘膜和声带息肉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PVDNA进了检测,结果:40例喉癌标本中24例检出HPVDNA,阳性率60%(24/40),其中HPV6/11、16/18DNA阳性者分别为6例(5%)和18例(45%);12例喉癌颈转移淋巴结6例检出HPVDNA,这6例均为HPV16/18;10例癌旁正常粘膜和10例声带息肉均阴性。说明喉癌的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可能与HPV16/18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喉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检出HPV 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技术对喉原发癌、转移癌、癌旁正常粘膜和声带息肉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PV DNA进行了检测,结果:40例喉癌标本中24例检出HPV DNA,阳性率60%(24/40),其中HPV6/11、16/18DNA阳性者分别为6例(15%)和18例(45%);12例喉癌颈转移淋巴结6例检出HPV DNA,这6例均为HPV16/18;10例癌旁正常粘膜和10例声带息肉均阴性。说明喉癌的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大肠腺癌中p16、bcl-2异常表达与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郑绍光  罗秉庆  唐青梅 《肿瘤》1999,19(6):341-344
目的 研究大肠腺癌p16、bcl-2 表达与多药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大肠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p16、bcl-2、p-gp 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p16 阳性率 61.5% (32/52);bcl-2 阳性率78.8% (41/52);p-gp 阳性率82.6% (43/52)。p16 在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粘膜上皮(P< 0.05),癌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无差异(P> 0.05)。癌p16 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呈正相关,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gp 表达水平呈负相关。bcl-2 在癌旁的正常粘膜上皮无表达,在癌与不典型增生及p-gp 的表达无差异(P> 0.05)。p-gp 在癌旁与癌的表达无差异(P> 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p16,bcl-2,m dr-1基因表达对判断病人耐药程度、设计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肠肿瘤中bcl—2及PC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cl-2及PCNA在大肠肿瘤肆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大肠正常粘膜、腺瘤及腺癌中bc;-2及PCNA表达。结果:Bcl-2在正常粘膜基底部上皮细胞表达,在腺瘤(77.5%)和腺癌中(56.3%)bcl-2表达差异显(P〈0.05)。高分化腺癌bcl-2表达率(68.4%)显高于差分化腺癌(41.7%),PCNA表达在正常粘膜,腺瘤及腺癌中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HPV16,18E6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并说明E6单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0例慢性宫颈炎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18 E6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中E6表达的阳性率为70%(35/50),慢性宫颈炎组中E6阳性率为6.7%(2/30),4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E6阳性率为75%(3/4),正常宫颈组中E6表达均为阴性。E6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良恶性有显著差异( P< 0.01)。结论 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病因学密切相关,E6单抗可作为预测HPV16,18感染及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D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8型感染与人乳腺癌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分子原位杂效技术检测柳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结果: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PV 18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8.0%、30.0%和16.7%。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有HPV 18 DNA的存在且以整合型感染为主。癌组中淋巴结转移组HPV  相似文献   

15.
应用肠型胃癌单克隆抗体MGcl,PAP免疫组化染色,对大肠癌、胃癌、大肠腺瘤等进行标记,发现胃癌MGcl阳性率为85.7%;大肠癌、大肠腺瘤和炎性息肉阳性率分别为90.7%、45.8%和13.0%,三组有显著差异(P<0.05)。绒毛状和绒毛管状腺癌明显阳性者高于管状腺瘤(P<0.05)。结果表明,MGcl免疫组化标记对于大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估计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nm23—H1,p16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东  张红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3):249-251
目的 探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nm23-H1,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0例大肠癌、25例大肠腺瘤及25例正常大肠粘膜中nm23-H、p16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nm23-H1与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0%;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0.05),而nm23-H1表达在各组间虽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DNA,检出率分别为0(0/43),7.0%(3/43);16.0%(20/125),8.0%(10/125);42.9%(6/14),7.1%(1/14)及58.1%(18/31),6.5%(2/31)。统计学处理表明:HPV16的检出率除宫颈非典型增生与宫颈癌组织间无差别外,其余每两种组织间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四种不同宫颈疾患组织中HPV18DNA的检出率无显著意义的差别。结果提示:子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以HPV16尤为明显,用PCR技术检测HPVDNA不仅敏感,特异,而且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组化及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壳蛋白抗原及HPV6、11、16、18型DNA《结果显示,5例正常粘膜、15例声带息肉HPV抗原及DNA检测均阴性。11例乳状状瘤HPV怕与HPVDNA阳性率均为45.5%。22例鳞状细胞癌HPV抗原阳性率为22.7%,HPVDNA阳性率为27.3%,乳头瘤HPV检出率与组织学的检查的结果相符。结果提示咽喉部乳头瘤及鳞状细胞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组化及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壳蛋白抗原及HPV6、11、16、18型DNA。结果显示,5例正常粘膜、15例声带息肉HPV抗原及DNA检测均阴性。11例乳头状瘤HPV抗原与HPVDNA阳性率均为45.5%。22例鳞状细胞癌HPV抗原阳性率为22.7%,HPVDNA阳性率为27.3%。乳头状瘤HPV检出率与组织学检查的结果相符。结果提示咽喉部乳头状瘤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与HPV感染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对36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和9例声带息肉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PV6/11、16、18DNA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①RRP组织中HPV6/11DNA的阳性率为69.4%(25/36),其中喉乳头状瘤、口咽部乳头状瘤和鼻前庭乳头状瘤组织中HPV6/11DNA的阳性率分别为70.4%(19/27)、66.7%(4/6)和66.7%(2/3);所有RRP标本中均未发现特异性的HPV16和HPV18DNA;②9例声带息肉标本中四种型别的HPVDNA全部阴性。结果表明:RRP的发病与HPV6/11感染密切相关,多重引物PCR技术检测HPVDNA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操作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