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种冻干流脑A群多糖菌苗引起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湖北省罗田县卫生防疫站王学斌1994年1月,罗田县河卜镇林家咀村因接种冻于流脑A群多糖菌苗而发生过敏性紫病1例,在我县尚属首次。现报告如下。患儿龚某,男,10岁.汉族,学生。1月18日下午1时,在村卫生室...  相似文献   

2.
接种A型流脑多糖菌苗引起毛母质瘤一例报告山东省日照市卫生防疫站(276800)杨宝骥,丁兆斌,周全和,牟成祥某女学生,14岁,1989年10月21日于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A型流脑多糖菌苗0.5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8801...  相似文献   

3.
自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多糖菌苗广泛使用以来,我省的流脑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流行规律也发生了改变。近来,在菌苗的免疫程序上由过去着重于大年龄的多次加强接种转为在抓好基础免疫接种情况下减少大年龄的接种针次,并结合疫情预测,达到合理使用菌苗,提高经...  相似文献   

4.
从1985年到1994年我县对的45万人次进行接种观察,结果显示接种流脑多糖菌苗不仅打断了流脑流行环节,而且大大降低了流脑的发病率,现降至0.21/10万。1985年至今,每年只有1至2人患病,为未接种菌苗者,观察表明流脑多糖菌苗人群保护率为98.61%。  相似文献   

5.
成羊结膜接种S105菌苗10亿,S105菌苗能从结膜进入机体,并在头部淋巴结内行短期定殖,从而起到免疫原性刺激;羔羊结膜接种S105菌苗10亿,1个月后血检330只,SAT与CFT均为阳性,4个月后转为阴性;孕羊接种S105菌苗后,既不引起流产,又无排菌现象。  相似文献   

6.
伤寒Vi多糖菌苗人体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10月在江苏省宜兴市对我国研制成功的伤寒Vi多糖菌苗以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途径进行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并以伤寒菌苗及Vi多糖菌苗的稀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0μg皮下组最优,其体温中反应率为2.59%,局部红肿的中和反应率24小时仅2.59%,48小时全部消退。接种前GMT为5.43,接种后1个月上升到50.18,四倍增长率达91.6%,接种后6个月仍保持在38.18。30μg肌肉组接种反应与30μg皮下组相似,但抗体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后者快。20μg皮下组的接种反应不比30μg皮下组轻,接种后1个月的GMT较后者低。伤寒菌苗组局部中强反应率显著高于Vi菌苗组。笔者认为Vi多糖菌苗全身和局部反应是轻微的,免疫原性是好的,初次接种只需注射一次,该苗在伤寒预防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7个有代表性的省市进行了A群脑膜炎菌苗不同免疫方案的研究。根据菌苗对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免疫反应性及持久性制订的免疫方案,经过8~10年的观察,各省市均有效的控制了80年代的流脑流行,使发病率下降至有史以来最低水平。经监测证明,80年代流行的A群脑膜炎菌与60年代相同,均为CIoneⅢ-Ⅰ型,它曾引起世界性流行。接种菌苗的最适免疫剂量证实为30μg,比国际通用剂量少20μg。对不  相似文献   

8.
<正> 1、流脑菌苗预防的群特异性。即 A 群多糖菌苗仅对 A 群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感染有预防作用,对 B 群就无此作用。所以在流脑流行季节,对疑似病人,不能仅凭有菌苗接种史,就贸然排除流脑的诊断,应充分考虑到其它群型致病的可能性。2、接种年令与免疫应答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年令愈大对菌苗的免疫反应性愈强,成年人和年长儿童接种后可获得有效的免疫  相似文献   

9.
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致荨麻疹1例报告陈俊琴,胡红安(湖南省安化县卫生防疫站413500)患者王某,女,38岁。于1996年3月15日10时,由我站医务人员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给王某左上臂三角肌外侧注射伤寒Vi多糖菌苗0.5ml(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始兴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与流脑多糖菌苗预防效果的观察梅丽雅,叶蟠德始兴县位于粤北山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该县冬春季主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自八十年代后期广泛接种A群流脑多糖菌苗以来,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现将始兴县1978~199...  相似文献   

11.
黄浦区人群流脑抗体水平调查上海市黄浦区卫生防疫站200002周建军我区自1982年开始接种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多糖体菌苗以来,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由1967年的历史最高发病率374.20/10万下降到1991年的0.14/10万,充分显示了疫...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2月19日,市区某幼儿园在进行4周岁儿童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多糖疫苗加强免疫时,误将接种剂量扩大10倍,接种13名儿童,部分儿童发生弱、中反应,经严密观察和对症处理,未发生重大意外。经家访:每名儿童流脑疫苗均属第3次免疫,接种24...  相似文献   

13.
为积极有效地预防伤寒,我们于1996年4月在本校北院组织了大学生伤寒Vi多糖菌苗的接种及接种前后血清学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我校九三。九四、九五级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本科大学生中,于接种前和接种后一个月,分别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置-20℃冻存备查。12菌苗来源及接种方法伤寒Vi多糖菌苗由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950652,30pg肌肉注射,有效期内使用。1.3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采用间接血凝法测定血清Vi抗体。致敏与非致敏血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14.
流脑流行与人群抗体水平及带菌状况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80年代流脑流行周期的系统观察,首次阐明流脑流行与人群抗体水平及带菌状况之相关关系。观察结果显示,当流脑疫情处于散发期,流脑发病率及人群带菌率均处于低水平,人群流脑抗体水平也随之下降。当抗体水平降到低水平时。人群带菌率、流脑发病开始上升.然后抗体水平也随之升高.使用A群脑膜炎多糖菌苗免疫人群后,抗体水平显著上升,流脑发病、人群带菌明显下降。了解了这种变化规律,可早期观察流脑流行趋势,有利于采取各种防疫措施,指导流脑菌苗的接种工作,提高菌苗接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后长期效果。方法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结果接种后伤寒Vi多糖菌苗1~3年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在这3年中保护效果无差别。结论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是今后预防伤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必要每年均接种。  相似文献   

16.
1998年 4月 8日 ,南部县光中乡卫生院为该乡两所小学学生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接种过程中发现在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盒内有卡介苗 ,并已作为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皮下接种。事故发生后 ,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 ,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现报告如下。1 事故发生原因及反应经过1998年 4月 7日 ,南部县光中乡卫生院在该县卫生防疫站购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5盒 (50支 ) ,其中 2盒是其它乡未用完退回的。疫苗在退回、发放、接种时都未进行核对。经查退回的 2盒“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混装有卡介苗 ,其中1盒 2支 ,另 1盒 7支。…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国产伤寒Vi 多糖菌苗的质量,作者对国产伤寒菌苗和法国菌苗进行了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抗体的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表明接种伤寒Vi 多糖菌苗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都很轻,是相当安全的;免后1 个月、6 个月和12 个月Vi抗体的阳转率和GMT,国产菌苗与法国菌苗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国产伤寒Vi 多糖菌苗的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Hu Zhen  et al.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4,13(3):164-166
近些年来对A群多糖脑膜炎菌苗最适免疫剂量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流行病学及血清学效果的对比研究。首先肯定了我国生产的菌苗与法国Merieux研究所生产的苗苗在人体接种后观察一年内具有同等杀菌抗体反应。以后在严格对比下观察了国内生产的多糖菌苗接种30μg及50μg一年内的血清杀菌抗体反应。结果完全相同;而全身反应则30μg为50μg剂量的五分之一。在我国80年代流脑流行地区内确证了30μg免后人群保护率为99%与国外50μg的保护率(97.2%)相似。国内连续三年在流行地区内对比观察了30μg、与50μg的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其人群保护率相似.与国外(Reingold).的报告亦相似。最后结论是本菌苗的最适免疫剂量为30μg.不但其预防效果与50μg相同,而且菌苗反应轻微,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50名学生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后3年追踪观察表明: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后体内可快速产生Vi抗体,免后1月抗体阳性率为97.3%,GMT为38.34,且Vi抗体在体内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的较高水平;免后3年加强1针,Vi体内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的较高水平;阳性率为83.3%,GMT为25,20,但没有达到初免后1月水平。结合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观察资料,说明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后人体至少有2  相似文献   

20.
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我国伤寒Vi多糖菌苗研制协作组制备的伤寒Vi多糖菌苗进行接种反应及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并以其稀释液作为对照,对777名接种者的反应观察结果表明,菌苗组发热轻、中反应率分别为16.93%和0.05%,对照组分别为15.01%和0.03%,两者发热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菌苗组仅出现两例局部轻反应。对81506名接种者的流行病学观察,以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作为病人诊断标准,菌苗的保护指数为3.49,保护率为71.35%,总的保护指数为4.58,保护率为78.17%。临床资料显示,接种组发病者的发热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者。笔者认为伤寒Vi多糖菌苗全身、局部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保护率较高,发病者可降低发热强度,且初免只需注射一针,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新一代菌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