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对22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象及血液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等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有129例(58.1%)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以叶酸缺乏为主185例(83.3%)。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越严重,骨髓中巨变等病态造血越明显。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病态的程度往往反映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7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外周血及骨髓象变化。方法 对74例经骨髓象检查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及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中40例(54.05%)有消化道症状,38例(51.35%)三系血细胞均减少,12例(16.22%)有神经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需与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进行鉴别。结论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血细胞异常的患者,应积极动员患者尽早做骨髓穿刺检查,注意寻找多分叶核的粒细胞及巨型杆状核细胞的存在,及时明确诊断,注重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及膳食结构调整,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营养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性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和叶酸维生素(Vit)B12缺乏性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本文结合临床分析比较营养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要点,简述缺铁性贫血及叶酸、Vit B12缺乏性贫血的常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年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3例临床分析李薇,高素君,李红荣,李舜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长春130021)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细胞内DNA合成障碍及分裂受阻所致的大细胞性贫血。该病虽在婴幼儿及...  相似文献   

5.
38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丽菊  王小超  陈诗强  揭旭日 《内科》2008,3(1):155-156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BA)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的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但近年来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有增高的趋势,为探讨老年人MBA的病因、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对我院1999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8例老年人MBA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从形态学进行分析。方法 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分析三种类型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结果 把巨幼红细胞贫血按形态学特点分为以红细胞巨变为主和以粒系细胞巨变为主或以红细胞和粒系细胞巨变同时存在的三种类型。但三者给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都有明显疗效。结论 分析此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从而了解三种类型的区别,以便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83岁,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23年,再发10 d。患者60岁时因乏力纳差就诊,发现贫血,进一步骨髓象等检查明确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血象恢复正常。每4~5年发作1次,用药后血红蛋白即恢复正常,近几年发作频繁,1~2年1次,应用叶酸及维生素B12血红蛋白正常后停药,近10日患者又感乏力纳差,2016年1月22日入院查血常规示:WBC 6.7×109/L,Hb 66g/L,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内科其他疾病29例,占81%;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20例,占56%;外周全血细胞减少22例,占6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在活跃以上。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的32例,占89%。维生素B12减少者20例。检出伴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息肉,十二指肠憩室,食道憩室,结肠憩室,食道裂孔疝,慢性结肠炎,胆囊炎、胆石症)34例,占94%,贲门癌1例,占2.8%。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非血液病就诊而易于漏诊。临床上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鉴别。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与存在的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进行相关检查可避免遗漏潜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因多种原因导致人体内叶酸、维生素B12减少或缺乏,引起造血细胞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营养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结果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增高,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血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浓度测定,或叶酸和(或)维生素B12试验性治疗有效.但在临床上患者就诊时医生首先获得的是其全血细胞减少的血象资料,因此会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或急性白血病等,须行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学等常规检查,虽然外周血可根据MCV提示是否为大细胞性贫血,但其与MDS的鉴别较为困难.骨髓涂片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受血液肿瘤诊断模式的影响骨髓病理学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全血减少患者.我们回顾性分析72例MA患者骨髓涂片和相应的骨髓活检,发现两者存在一定差异,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孕妇及婴幼儿是本病的高发人群,老年人患该种贫血常不被注意。现将我院同期住院的88例成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中60岁以上的36例老年患者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60岁以上老年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6例,其中男性ZO例,女性16例,男:女为1.2:1。年龄61~81岁,平均72岁。诊断标准:(1)治疗前周围血Hb和RBC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且表现为大卵园形红细胞明显增多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呈增生象,出现巨幼红细胞,但不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现象;(2)有营养缺乏…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难治性贫血常以红细胞减少、出血、贫血、感染、骨髓中出现红系、粒系、巨核细胞质和量的改变。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以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导致细胞的巨型改变。但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骨髓形态学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甚至误诊。本文对我院血液病研究室近年来确诊的难治性贫血1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76例,进行临床及形态学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钧 《内科》2008,3(2):188-189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和外周血的特点,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巨幼样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8例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和外周血,记录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造血情况。结果18例均呈大细胞贫血,MCV〉100fl,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中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关键,但注意与MDS、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6)、溶血性贫血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8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巨幼细胞贫血多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四肢麻木、消瘦及纳差、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病因主要为摄入不足及患消化系统疾病,经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巨幼细胞贫血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对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性补充叶酸。  相似文献   

14.
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分裂,关键是 DNA 的变制和倍增.细胞分裂时 DNA 也平均地分配到二个子细胞中。叶酸与维生素 B_(12)是合成 DNA 的重要辅酶,参与嘌呤和嘧啶的合成及氨基酸的转化等代谢过程.叶酸与维生素 B_(12)缺乏可导致骨髓内出现形态上和功能上异常的巨幼样细胞,最终引起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发病,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我国巨幼贫以营养不良占多数,其中婴幼  相似文献   

15.
巨幼细胞贫血(巨幼贫)是由于叶酸或及维生素B12缺乏,细胞DNA合成障碍及分裂受阻而致的大细胞性贫血。其特点是骨髓及周围血中出现形态和功能异常的巨型变细胞,临床上常伴有消化道或神经系统症状,少数疾病如红白血病和遗传性乳清酸尿(Orotie aciduria)虽可伴有巨幼贫,但血清叶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难治性贫血患者骨髓形态差异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武警四川总队成都医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5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以难治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淋巴样小巨核、粒系病态、红系病态占比。结果观察组淋巴样小巨核、粒系病态、红系病态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难治性贫血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骨髓形态差异,因此可以采用骨髓形态差异对巨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早期发现巨幼细胞性贫血对视路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择31例无特殊眼病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及27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并同时行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B12与叶酸浓度。结果:患者组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患者组血清叶酸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图形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P〈0.01),同样N75潜伏期也延长。但是,N75振幅在患者组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能早期发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视神经系统的异常,作为一种临床榆测方法有一定的府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主要表现为脊髓后索和侧索受损症状;周围血象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15例,缺铁性贫血1例;胃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均阳性2例;血清维生素B12降低1G例,叶酸异常1G例;电生理检查均有明显改变。经治疗后明显好转。认为SCD诊断除依据典型脊髓侧索、后索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贫血及血清维生素B12减少外,还可借助于电生理、MRI检查诊断,早期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巨幼细胞贫血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导致细胞DNA合成障碍引起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异常的贫血。现将我科2001—2003年收治的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巨幼细胞性贫血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及时正确的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避免误诊,误治,对30例巨幼贫患者进行分析。认为巨幼贫多见于妊娠期妇女和婴幼儿,但近年来老年人发病有明显的增多趋势。本组20例患者均有不同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提示巨幼贫与消化道病变关系密切,巨幼贫可并有溶血现象和出血倾向。巨幼贫诊断明确后治疗效果显著,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