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应用足背动脉测量血压的方法动态观察血液透析中病人的病情变化,保持患者血透过程中生命征的稳定;方法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足背动脉血压;结果此法与下肢脶窝部测量血压观察病人血压变化效果一样(收缩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防止血透中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和双上肢重度烧伤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以及各种原因引起双上肢不能测量血压病人,用足背动脉测量血压,具有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同样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血压水在水管中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叫做水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也会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力,叫做血压。由于人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因此,血压也分为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由于静脉血压值较低,一般不易测出,因此,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种:心室收缩,血压从心脏冲入动脉,动脉被扩张,此时血管中的血压持续上升,当血压上升至最高时的值称之为收缩压,也称高压;心室舒张,动脉回缩,血管压力持续下降,下降至最低点的值称之为舒张压,又称低压。正常成人血压:收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升血压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符合动脉溶栓标准并在进行动脉溶栓过程中全脑血管造影提示血管开通的91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压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血压干预组将患者收缩压在入院前基础血压的基础上提升20mmHg左右,对照组则一般不干预血压。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90d的随诊,收集其在该时间段内是否发生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等不良反应,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标准(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治疗后24h,血压干预组NIHSS评分[(3.72±4.80)分]较对照组[(6.24±4.80)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90d时,血压干预组mRS评分预后良好者(89.4%)较对照组(70.5%)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继发性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过程中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再通的患者适当提高收缩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骨肿瘤手术中运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骨肿瘤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CTA测量腹主动脉分叉与低位肾动脉下缘之间的距离、髂动脉外径以及腹主动脉外径分别为(10.723±1.209)、(1.022±0.189)、(1.498±0.235)cm;术中所有患者的腹主动脉血流均阻断,球囊充起后,2例患者血压升高,1例球囊拔出后,左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平均手术时间为(176.4±4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89.2±69.2)ml;术后随访6-40个月,其中10例为优、21例为良、4例为可、2例为差,优良率为83.78%。结论:临床上在骨肿瘤手术中运用CT血管造影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可以使术中出血量减少,使术野保持清晰,使手术时间缩短,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郑林  张茗茗 《健康研究》2015,(2):190-191,195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10 mg组和20 mg组,观察两组血压、血脂、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炎症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20 mg组TC、LDL-C明显低于10 mg组;NO、FMD明显高于10 mg组;Se、hs-CRP明显低于10 mg组(均P<0.05)。结论 20 mg阿托伐他汀有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实施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检查的过程中PHILIPS EP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2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PHILIPS EP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血管造影检查,将血管造影检查做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查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所获得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诊断准确率以及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后可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过程中PHILIPS EPIQ 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所获得的效果一致性较强,可以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急诊显微外科治疗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急诊收治的35例41条四肢血管损伤患者,采用动脉、静脉修补;动脉、静脉直接吻合;动脉、静脉缺损静脉移植的显微外科方法状况。结果35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30例,二次手术成功4例,失败截肢l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3例,血肿形成及假性动脉瘤l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除1例肢体远端无动脉搏动外,其他血管修复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四肢血管损伤急诊诊断治疗要及时,采用显微外科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采用双源高分辨螺旋CT颈部血管造影诊断临床价值,以探究脑梗死有效诊断方法,为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1年9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均进行彩超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均进行双源高分辨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下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不同部位颈动脉血管斑块情况、颈动脉斑块类型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血管、颈外动脉血管斑块检出数量均更高;观察组患者检查方法对软斑块以及溃疡斑块检出数量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临床早期诊断十分关键,采取双源高分辨螺旋CT对其进行颈部血管造影诊断价值较高,可较好了解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情况、不同部位颈动脉血管斑块情况、颈动脉斑块类型情况,利于临床诊断,值得深入研究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ISH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值、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含量变化,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联合组对血压的调节明显优于对照组,NO水平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均明显升高,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可显著改善IS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改善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10.
血压波动是机体的正常反应 我们都知道,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血压应该小于140/90毫米汞柱。那么,健康人的血压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当然不是。血压的形成主要由3个因素决定,即心脏收缩把血液射到外周血管的能力、心率快慢以及周围血管阻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美国生产AU-4及SPEC-TRA彩色以功能超声诊断仪,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血压,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h尿白蛋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下肢Guo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变细,内膜增厚,峰值流速减慢,糖尿病伴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病程明显延长,血压,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高。结论 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增强扫描及动脉血管重建在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颅脑双源CT增强扫描及颅脑动脉血管重建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6例患者可见有不同程度脑池、脑沟、脑血管周围的线样、串珠样高密度强化影,尤以基底池及环池周围异常强化;1例患者左侧颞叶见一环形强化影;2例患者颅脑动脉血管重建可见颅内动脉呈梭形改变.结论 双源CT增强扫描及动脉血管重建能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血管造影探讨对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对脑血管疾病需血管评估的患者行血管造影,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设为对照组。查找危险因素,进一步明确病因诊断。结果血管造影134例,造影结果显示:正常26例,脑动静脉畸形6例,脑动脉瘤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7例,有大动脉粥样硬化者61例,亚组分析在1-2级血管中,动脉狭窄大于50%者:颈内动脉11例,大脑中动脉8例,大脑前动脉8例,椎动脉10例,大脑后动脉1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血管造影相比,在诊断率方面,对照组低于观察组明显(P〈0.05)。结论血管造影临床操作非常简单、迅速以及可靠等,可以使误诊发生率降至到最低,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流动力学检测是临床麻醉和ICU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手术和抢救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手段。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是判断麻醉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最基本手段。根据血压可决定患者的治疗,因此如何得到可靠及时的血压数据就显得非常重要。血压的监测可通过无创的方法用袖带测得,也可通过动脉穿刺这种有创方法获得。无创监测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于血压波动较大、无创血压监测不准确等情况需应用有创血压监测以获得及时准确的血压数据。  相似文献   

15.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骨折后并发高血压、心脏病等较为普遍。骨折后剧烈疼痛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上升,导致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心脏病发作;骨折治疗期间,患因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儿茶酚胺水平上升,可直接损害心肌。加上卧床时间长,血液流动缓慢,心脏缺血、缺氧加重,也可能引起心脏传导和自律性改变,导致心脏病发作。预防办法是骨折后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更应注意,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治疗。若病情允许,可适当活动四肢,给予低脂肪、低盐饮食,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数字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于高唐县人民医院实施检查的30例脑动脉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3D-DSA检查。回顾性分析3D-DSA在对脑动脉瘤显示、动脉瘤大小、形状、瘤颈、周围血管等情况的显示程度,及时发现其他脑动脉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比分析3D-DSA技术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D-DSA检查脑动脉瘤对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部位的总诊断率为96.67%,高于DSA检查方式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检查脑动脉瘤在动脉瘤显示、动脉瘤形态、动脉瘤瘤颈、动脉瘤同毗邻血管关系方面的成像质量评分高于DSA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动脉瘤的临床诊疗过程中,3D-DSA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比DSA更准确,能够为临床医师进一步明确病情,开展系统化治疗提供确切依据。3D-DSA技术的应用是DSA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疾病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1例临床怀疑上肢动脉及静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集到的原始图像重建1.25mm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上肢血管疾病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18例上肢中CT血管成像有3例右侧肱动脉闭塞,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左侧腋动脉瘤,2例前臂动静脉瘘,4例未见明显异常,CT静脉成像中3例多发静脉石;其中18例同时进行DSA检查,2例未见明显异常,CT血管成像敏感度为87.5%(14/16),准确度为88.9%(16/18)。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造影是上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诊断上肢血管疾病的灵敏度较高,比DSA方便,快捷,可作为血管造影筛选及替代DSA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分析其病变的好发部位及管腔狭窄严重程度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近段、胫后动脉远段、足背动脉的内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超声显示6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其中74%的患者合并斑块形成,24%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2%的患者管腔闭塞。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发病率较高,彩色超声检查是动态观察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和进展情况的有效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可提供影像学依据,且对无临床症状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也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动脉血管狭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以动态、全面地观察血管变异情况、侧支代偿情况,为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我院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DSA下对脑动脉和冠状动脉置入支架8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文摘     
《健康》1996,(10)
一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上厕所排便时容易出现意外。 为何解大便会发生猝死呢?原来,当用力摒气排便时,腹壁肌和膈叽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而腹压的增高会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因而增加。据研究,排便时脑动脉压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血压骤升可导致脑溢血,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及严重的心律失常,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另外,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久蹲便后站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