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已知,以肥胖、胰岛素抵抗为背景,兼具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提高了患动脉硬化疾病(缺血性心疾病、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今天将此种病态称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尿病发病危险增高。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主要病理特点是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结果引起高血糖及糖尿病特有的微小血管损害导致神经损伤、视网膜病、肾病,严重者也可引起大血管损害导致动脉硬化。另外,胰岛素抵抗可因体力活动减少、肥胖、高血糖等发病和进展,并随年龄增长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之  栾昌海 《日本医学介绍》2006,27(12):564-566
一、前言 高脂肪膳食加之缺乏运动的生活习惯造成了以肥胖和胰岛索抵抗(IR)为基础改变的糖尿病、高血压及脂质代谢异常综合病症,即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发病者增加。因此,研究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已是紧急课题。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关注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汇集一身的易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病态,提出所谓x综合征、致命四重奏(deadly quartet)、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概念,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理解这一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征(multiple risk factor syndrome)的基础上,存在着重视胰岛素抵抗和内脏脂肪蓄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与嘌呤代谢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等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聚集在同一个体,将提高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自Reaven提出X-综合征以来,相继报告死亡四重奏、胰岛素抵抗综合征、Syndrome X plus、内脏脂肪综合征等,范畴虽不同却是相同的疾病。这些也被统称为多危险因素综合征。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纲要(NCEP)的成人治疗方案(ATPⅢ)提出代谢综合征,该概念与多危险因素综合征的病态相同。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合并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等,目前认为其背景为共同的代谢异常,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场合,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低下,因而发生从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动员增加而引起的高VLDL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蛋白脂肪酶功能低下引起的低HDL胆固醇血症。另外,在肝脏高胰岛素血症通过甘油三脂的增加而使VLDL也增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质代谢异常即为高甘油三脂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高自由脂肪酸(FFA)血症。如以有无胰岛素抵抗把原发性高血压分为二类来观察其脂质代谢情况时,有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甘油三脂和FFA呈有意义的增高,而HDL胆固醇呈有意义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图1) 代谢综合征是多危险因素综合征,做为综合征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等征侯的并存,是指均易促进动脉硬化症的疾病。因此其分子机制,用1种机制,或1个分子(基因)的异常不能说明其全部。然而可以认为其存在有较共同的疾病基础,特别是胰岛素抵抗、内脏型肥胖备受关注,以此为基础说明各种病态,并进行分子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小谷光  杨宇 《日本医学介绍》2006,27(12):567-569
冠状动脉疾病占欧美各国死因的30%~50%,在日本,与脑血管疾病一样位于死因的前列。高胆固醇血症是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纠正血清胆固醇值是冠脉疾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但实际上。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引起冠脉疾病相比,更多情况下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冠脉疾病。1988年,Reaven认为多危险因素是以动脉硬化为背景,提出了X综合征概念,包括高胰岛索血症、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形成了动脉硬化的高危群体。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健康体检中代谢综合征的检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Vague就指出上半身肥胖与许多疾病有关。1988年Rearen提出促进动脉硬化的几种危险因素重积一起的综合征,称为X综合征。此后虽Kaplan提出“死亡四重奏”、De-Fronzo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松泽的内脏脂肪综合征,但均共同存在糖耐量异常、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上半身肥胖等)。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的本质就是剩余能量贮留引起的内脏脂肪过度蓄积,以及由其诱导出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各种机体功能障碍。近年来已经阐明,脂肪细胞可分泌各种炎症性细胞因子。还有报道称,炎症反应时诱导的转录因子(NF-kB等),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可在脂肪、肌肉、肝和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表达,从而指出,炎症在以胰岛索抵抗为主的各种代谢综合征的病态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所谓代谢综合征是胰岛素抵抗,致动脉硬化性脂蛋白异常、高血压集聚于同一个体的心血管意外易发状态。日本2005年4月由日本肥胖学会、日本高血压学会等与生活习惯病相关的8个学会共同制定了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代谢综合征是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高危状态,表现为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压聚集在一个人身上,而在其上游存在着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一、代谢综合征的理念 包括代谢综合征各诊断项目在内的动脉硬化症的危险因子,即使每一种都是轻微改变,由于其重叠,都会对动脉硬化性疾病有强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这些危险因子确有在同一患者重叠的倾向。因此,这样的患者必须作为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在这一理念基础之上,历史上从Reaven的x综合征开始,先后产生了死亡四重奏(Deadly Quaaet)、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内脏脂肪综合征等几个类似概念。  相似文献   

14.
在代谢综合征的构成要素(内脏脂肪蓄积、糖耐量异常、脂蛋白异常、血压高值)中,血压高值(高血压)最为特异。也就是说,和糖耐量异常、脂蛋白异常相比,血压高值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较弱。不过,相对于心血管意外,它是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对于病态的理解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淑娟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0):475-476
吸烟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代谢综合征(MS)是指除内脏脂肪蓄积外,还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动脉硬化性疾病。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必须禁烟,禁烟对于二级预防意义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MS)是内脏型肥胖、空腹血糖升高,血中中性脂肪升高、低HDL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的心血管疾病易发状态。目前,针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高LDL-C血症的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确切成果,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MS也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对策的新靶点,无论在科研上,还是在临床诊断方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内脏脂肪蓄积性肥胖时,由于来自肥胖脂肪组织的游离脂肪酸、TNF-α、抵抗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过度和脂联素分泌减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此时屡屡见到的高胰岛素血症也成为高血压的原因,胰岛素作用不足又引起糖耐量异常.此外还容易并发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8.
对于日本人来说,目前是饱食时代,以机械化或汽车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逐渐欧美化。以脂肪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等生活习惯病也在增加。这些病态易集聚于特定个体,呈现代谢综合征,致病因子越多,由于动脉硬化所致的心血管病的危险越呈现相乘性增高。因此,纠正内脏脂肪蓄积或与之伴随的胰岛素抵抗在预防或管理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超速效型及长效可溶型胰岛素制剂横野浩一等北美实施的糖尿病管理和并发症实验(DCCT)显示,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和进展十分重要。从前和今后都要求严格控制血糖,因此,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比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自1921年由Banting和Best发现胰岛素后,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划时代的进步,同时也很快认识了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的产生。长期以来认为没用过胰岛素的人不存在胰岛素抗体。1970年,日本平田等报告了重度反复发作的低血糖症患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