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也因此期望只有一次的生命之旅,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多一点拥有生活的甜蜜,多一些拥享生命的尊严。然而,每个人都很难做到一辈子不生病。身体不适时,上医院、看医生,是我们呵护生命、守护健康的基本保障。无论哪个国度,医生都是神圣的职业。人们之所以尊重医生,是因为生命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2.
我们无须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从生命的诞生到生命的衰老以至死亡。人始终在与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及意外伤害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不求助于医生,于是求医,康复、病残或死亡,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人们,尽管人们都渴望鲜活的生命。但令人遗憾的是,现代医学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的生老病死问题。因为这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医生也不都是治病救人的高手。心力尽到了,却往往“回天乏术”。此外,现实生平庸、治病不成反致病的医生。这样往往会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现代人对医学知识比较了解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往往将医患双方推上公堂……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医生都是受到社会普通尊重的职业,因为医生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神圣工作,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是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们大家都在理财、投资,把钱交给别人后心里都是忐忑不安,而患者则是把钱和生命都交给了医生,病人的担忧是可想而知的,医生有什么理由让他们还要担惊受怕?和二三十年前对比,现在的医学已进步了许多,诊疗手段和水平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为什么医患关系却如此紧张?我想这就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麻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都知道,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就会接受麻醉。麻醉在整个医疗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麻醉医生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安全无痛的手术条件,还要在危急时刻抢救他们的生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上,有些病人认为口服药不如注射药见效快、作用强,只要感到身体不舒服就会要求医生给他输液;有的人则认为吃药副作用大,不如输液。其实,这些都是对输液疗法的片面认识,盲目输液的麻烦事并不少。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7.
因为已是专家的级别了,所以每周只在周三出门诊。从开始当医生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一个信念:每个患者看医生,都是一次生命的托付,医生理应用神圣的心情不负这份托付。所以无论面对怎样的患者,我都不掺任何杂念进行最基本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按任何标准来说,美国都是一个医生富裕的国家,几乎每500人就有一个医生。大部分发达国家医生与人口之比在1∶1,000左右。而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却在很不理想的情况下生活。虽然这些国家在国际报表上表明每1,000人有一个或更多一点的医生,而  相似文献   

9.
言论     
<正>"生命是平等的,无论是职工、城镇居民还是农民,人人都应享有医保服务。大病医保顺应群众急需,有利于患者治病,也解决了他们后顾之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职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更希望依托公立医院的平台在医疗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并在职务、职称晋升方面上新台阶,不太愿多点执业,而退休医生具  相似文献   

10.
1.每一个医生都不愿意发生纠纷,但每一个医生都有可能面对医疗纠纷。发生纠纷不是哪一个个人的事情,是一个科室或说是一个医院的事情。提倡院方给医生保险,参加医疗事故责任险,减轻发生医疗事故后的赔偿负担。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管理》2019,(2):65-68
生命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当过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之后,医生群体自然也无法幸免。为了了解河北省某三甲医院医生的过劳现状和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医生过劳的发生,采用中文版的《劳动者的疲劳蓄积度自己诊断调查表》对221名医生的过劳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普通人,医院医生的过劳状况堪忧,医生过劳状况在性别和科室上有差异,建议医院从院方和医生两个层面采取对策预防医生过劳。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患者临终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凝重、安详、温情的告别时间。没有人希望自己最后的生命时刻是在救护车上度过的--那时的自己正在经历电除颤,身体被各种导管连接,最终在仓促中死去。在临终的过程中,如何让临终更符合人文精神,这是我们做生命教育的医生对现代医疗模式发起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从2003年的“非典”到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确实改变了人们对医生职业的印象。它让老百姓认识到,医生原来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他们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真正是在“用生命挽救生命”;同时,医生也认识到,老百姓也都是很可爱的人,他们并不吝惜感激与尊重。樊民胜说,当前,社会存在信任危机,不同的群体之间缺乏信赖,而灾难给了重塑社会信任机制一个契机。灾难发生后,再度审视医患关系,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对医生,我始终怀着尊敬和依赖之心。我尊敬医生,因为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使者;我依赖他们,是因为人在患病的时候,几乎将整个身心交给了医生,诊治得对,人会重现生命的活力;诊治得不对,会将一个人推向苦难甚至是死亡。  相似文献   

15.
医学伦理学包括那些医生与病人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在伦理学领域中,医生在处理病人的问题时应感到一种责任,用最好的知识和责任心维护和重建病人的健康,予防将临之危险医生以不增加任何伤害、不作无必要的治疗,不开无用及有损的药物等取信于患者。必须使病人确信,医生会有效地解除其病痛,救其生命。使病者及其家属确信,在拥有现代技术的医学时代,人有作为人的尊严,医生不会无故损害病人。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的试验研究 德国每年都有数千人因为肝脏功能衰竭而丧生,而许多人本来是可以通过肝脏移植而挽救生命的,但遗憾的是,许多患者在急需手术治疗时,医生却没有捐献的器官可供使用,从而导致许多令人痛心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人生病之后,情急之下便出现有病乱投医的问题。不少人按医书治疗。看广告吃药,找游医看病。这实际上是在跟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一、莫按医书治疗 有关卫生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书籍充斥书店。它们对一些疾病产生的原因、症状、如何预防以及怎样治疗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很多患者便把这些医书当作了自己的医生,生病不去医院,而按医书治疗。毋庸置疑,医书的作者,不少是医  相似文献   

18.
藏住疼痛     
斯诺老人是英国的心理专家,年轻的时候,他居住在伦敦,常去医院和一位医生下棋。一天,他觉得无聊,又去找医生,医生正在极力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遗憾的是那个患者病情太严重了,当患者永远闭上眼睛后,患者的家人都号啕大哭,连他都被感染地流下了眼泪,奇怪的是,医生始终默默地站在旁  相似文献   

19.
1 从医学目的谈疾病控制最近美国一位哲学家出版了一本《医学目的再认识》的书 ,该书认为目前社会上 (包括医学界 )对医学的目的在认识上存在误区。1.1 误认为医学的敌人是死亡。众所周知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 ,医学是抗拒死亡的 ,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 ,人一旦面临死亡 ,只有医学、只有医务人员能起死回生 ,能够拯救死亡的医生是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其实 ,死亡是必然的 ,死亡是不可抗拒的。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以致很多人花去了大量的医药费来挽救濒临死亡的生命 ,而挽救的却是非建康的寿命 ,是没有质量的或者是质量低劣的生命。有…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正在办理医生执业变更手续,有人说,不久政府可能要让执业医生在网上注册,再也不存在执业变更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医生的流动更趋向容易,对此,我代表医生举双手赞成。医生作为劳动力也好,人才也罢,也已经逐步走向了市场,不知不觉参与着激烈的竞争,自由的流动。激烈的竞争,促进了医学人才的自身发展,对整个社会有利。医生渴望自由的流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医生都在寻找合适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属。现在政府和医院约束医生流动的手段已经越来越少,限制医生执业变更可能是惟一的行政手段,不少医生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