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针对防褥疮气垫工作模式单一、故障报警措施缺乏、操作界面呆板等不足,本文提出基于 AVR单片机的防褥疮气垫微控制器设计方案.方法该微控制器以 Atmega16为核心,外设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气压检测电路、液晶显示电路、气泵驱动电路等,可根据体重、周期、工作时间参数设置不同,控制气泵使气垫产生幅度、周期、时间可调的波动式翻滚达到防治褥疮的作用.连接气泵对气垫充气测试,设置不同的工作参数,观察并比较测试结果.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控制器运行稳定,可使气垫产生规律的波动式翻滚,符合防治褥疮的要求.结论基于该微控制器的防褥疮气垫操作界面友好,工作模式多样,并且工作安全可靠,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程控自动翻身床由前后床头、床板及护栏、电机、减速机构、感应定位装置和电子控制机构组成。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通过左床板或右床板围绕其转轴旋转的方式改变该侧床板与中间床板的角度,再通过中间床板的整体旋转从而改变躯体与地面的重力方向,使中间床板和左右两侧床板分别作为睡眠时平卧、左右侧卧的负重床板,实现睡眠时舒缓、自然的自动翻身。本床根据人体睡眠的生理需要,借助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作用舒缓自然,能有效地解决睡眠时自主翻身困难的实际问题,提高睡眠质量,避免褥疮的发生,同时具有被动运动功能,有利于瘫痪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腰臀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尾部褥疮比较常见,我们自2006年10月~2010年4月,采用以第三、第四腰动脉后支为血供的腰臀部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2 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46~91岁,平均年龄78.4岁.外伤性脊髓损伤截瘫5例,多发性骨折3 例,外伤性截瘫合并糖尿病1例,骶骨巨细胞瘤术后1例,脑外伤昏迷2例,均并发Ⅲ~Ⅳ褥疮,褥疮范围16.8 cm×10.4 cm~24.7 cm×16.5 cm.  相似文献   

4.
通过辅助长期卧床人员定时翻身,调整压力分布避免单一部位长时间受压是预防压疮的最有效措施。但被动辅助翻身与人体主动翻身相比,身体各部位受力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影响翻身舒适性,甚至对外伤及危重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探究被动翻身舒适性影响因素,确定最优翻身策略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首先,本文研究被动翻身人体各关节承载特征,提出了一种楔形气囊构型,并将床垫楔形气囊对偶布局等效为弹簧-阻尼模型,并基于实验方法进行模型关键参数辨识。然后,通过调整施力位置、顺序,设计了不同辅助翻身策略,建立了基于刚性人体结构与柔性等效弹簧的人-垫力耦合仿真模型,获得了人体主要承压部位受力情况。最后,对15名受试者开展辅助翻身试验,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实验数据及问卷评分,验证了辅助翻身与压力调整效果,阐明了被动翻身过程人体舒适性的力学影响因素,为后续床垫构型设计与辅助翻身策略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家猪实验,研究消融阻隔气囊在肝脏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5只猪全麻后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针对消融阻隔气囊的保护作用行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每只猪均取两个治疗区,实验区加用消融阻隔气囊保护,对照区不用阻隔气囊.术后3~4 d处死猪.观察组织坏死病理变化并测量坏死组织面积.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5个治疗区,实验组消融时间为(18.2±2.6)min,肝坏死组织的最大直径为(4.9±0.5)cm;对照组消融时间为(16.0±1.8)min,肝组织坏死最大直径为(4.6±0.6)cm,两组治疗时间和肝组织坏死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膈肌损伤,对照组膈肌均有热损伤.膈肌损伤面积平均(5.2±2.0)cm2,两例出现穿孔.结论 消融阻隔气囊可在行射频消融时有效保护邻近器官,减少热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李红东 《解剖与临床》2002,7(4):185-185
长期卧床患者 ,骶部受压 ,易发生褥疮。 1999年以来 ,笔者采用双侧反向半圆形筋膜皮瓣修复骶部褥疮 4例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4例 ,年龄 17岁~ 4 5岁 ,均为男性。病因 :脑外伤后长期卧床 ,形成骶部褥疮。病灶直径 5cm~ 8cm ,深部侵及筋膜和肌肉层。经清创换药后 ,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满足临床进行腔内灌注热化疗的需要 ,研制 1台能精确控制温度和流速的热化疗仪。方法 采用精密蠕动泵、单片机控制 (MCU)系统、比例积分微分 (PID)算法和自制的小于 0 .5mm直径的温度传感器。结果 完成 1台热化疗仪样机 ,在温度为 30℃~ 6 0℃范围内 ,控制精度小于± 0 .3℃ ;流量控制范围 0~ 70 0ml/min ,精度小于1.7ml/min。结论 经体模实验证实 ,该热化疗仪操作简单、工作稳定、控制精确 ,可用于腔内灌注热化疗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身体与坐垫界面之间的压力是形成褥疮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人体臀部压力分布的研究,研发了一款基于人体臀部压力检测、坐姿识别的褥疮智能防治系统。方法设计一款便携式褥疮防治系统,采用棉垫、振动电机作为坐垫主体。系统主要包括电源模块、压力检测模块、主控模块、动力驱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采用触摸屏与主控模块进行通信,压力传感器采集实时压力值,控制矩阵电机组不同的工作方式。以不同体质量区间的使用者测试5种不同坐姿下坐垫的振动效果。结果该便携式褥疮防治系统承受的最大体质量为80 kg,传感器灵敏度为200 mV/kg,以振动强度与振动速度衡量,范围是0~0.8 mm/s。疲劳试验和安全性适合人体使用要求。人体试验证明,该系统可以有效识别坐姿的变化情况,根据臀部受力进行多模式的振动,进而针对性地控制矩阵电机组工作。准确判断坐姿达到定时时间后,自动开启相应的褥疮防治工作模式。结论该系统能提供多种振动工作方式,易于携带,操作方便,能根据人体坐姿压力分布状态实现智能褥疮防治。  相似文献   

9.
1 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肥胖、糖尿病,发生偏瘫后,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患者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2h左右1次.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U"型缝合加压法在闭合软组织难愈腔隙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21例(28个创面)因感染、外伤、褥疮等原因造成软组织迁延难愈的潜在腔隙创面的患者,在治疗上采取冲洗、清除腔内的坏死组织和老化的肉芽组织后,在不易制动及加压包扎的部位,采用"U"型缝合,分点加压的方法,促进难愈腔隙创面的愈合,并且对其疗效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结果 20例患者(24个创面)均在2~3周腔隙逐渐闭合。1例(4个创面)外伤截瘫伴髋臀部、骶尾部褥疮患者,因过度肥胖、双下肢不自主抽搐,致腔隙创面闭合效果较差。有效率85.7%。结论 "U"型缝合,分点加压的方法,对不易制动及加压包扎部位的腔隙创面,能减少或消除腔隙创面间的相对运动,为创面间紧密贴合及愈合创造条件,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褥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及创口处理、医疗环境舒适程度、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尤其是护理质量.褥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已病防止恶化,忌单一护理局部褥疮,忌单一护理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吸取先进经验.从而了解褥疮发生的原因、诱因、易发人群,总结褥疮的防治方法,以减少褥疮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得到更适合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提出一种用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系统由电磁铁驱动的搏动式血泵,并研究其可行性。方法首先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出电磁驱动机构,主要部件包括对称的两个电磁铁和压簧,两个电磁铁交替通电下使得动铁芯往复运动;利用容积控制原理,泵腔在动铁芯的驱动下收缩舒张;然后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出血泵模型,包括电磁驱动部件和泵腔;最后建立包括血泵、电路控制部分、示波器、加速度传感器、输入输出管路和储液池的试验台,对血泵模型进行驱动力和流量输出测试。结果血泵模型在通电电压7~12 V时动铁芯的初始驱动力为2. 97~8. 00 N。血泵模型产生的初始驱动力与工作电压呈正相关非线性关系,当通入电压12 V时血泵模型初始驱动力满足要求。当前压与后压为0、频率80次/min、工作电压7~12 V时的流量输出为0. 97~3. 81 L/min。当前压与后压为0,工作电压12 V、频率60~90次/min时的流量输出为3. 1~3. 8 L/min。当工作电压12 V、频率80次/min、前压0~40 cm H2O和后压50~110 cm H2O时的流量输出为0. 55~3. 59 L/min。血泵流量与工作电压和频率呈正相关,与后压呈负相关,与前压无显著性相关。结论往复式电磁铁驱动搏动式血泵基本满足ECMO临床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体外循环血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3.
此例为正常分娩足月产女婴,身长48厘米,体重3100克,出生后3小时死亡,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右位心.剖开胸腔观察:见心肺异位,心脏位于胸腔右侧.心脏呈圆锥形,心尖朝向右前下方.心房有同等大小的左右二个心耳,具有心包.心纵径4.8cm,横径3.2cm,心底最宽处3.4cm.心脏表面,前室间沟和冠状沟均不明显,心的血管分布正常.打开心腔,见室间隔上有17个细小孔道,其它室腔结构正常.左肺两叶,占据整个左侧胸腔,叶间裂明显.右肺一叶,小而薄,长1.9cm,宽1.2cm,厚0.3cm,贴于脊柱上.左支气管长1.9cmn,外径0.4cm;有支气管长1.2cm,外径0.2cm.剖开腹腔观察:见肝呈半环形覆盖着胃、十二指肠及胰,左叶肝最长处5.8cm,宽4.5cm,最厚处2.0cm;右叶肝最长处5.7cm,宽4.3cm,最厚处1.9cm.胃横卧于肝的背侧,胃小弯朝向膈,胃大弯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卧床病人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措施,并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例卧床病人褥疮的预防和10例不同原因所致溃疡期褥疮,采用克林霉素治疗.结果 有效降低了卧床病人褥疮的发生,采用克林霉素治疗溃疡期褥疮10例,痊愈7例,3例好转后自动出院,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正确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卧床病人褥疮的发生,采用克林霉素治疗溃疡期褥疮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8岁,农民。因胸12椎体骨折伴完全性截瘫2年,发生左坐骨部褥疮11个月入院。曾在外院行阔筋膜张肌皮瓣修复失败,后行股薄肌肌皮瓣修复成功,但因术后护理不当,半年前褥疮又复发。检查:左坐骨部可见6cm×8cm大小褥疮,坐骨结节外露,可见臀肌部分坏死。手术方法:先行局部清创术,去除坏死和炎性肉芽组织。然后,依创面大小设计内侧腹股沟皮瓣7cm×18cm。切开皮瓣近端,解剖血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10个月.系第2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600 g.就诊时体重5.6 kg,身高65 cm,头围37.5 cm.智能发育水平评估低下.左手通贯掌,右侧隐睾,不能独坐,不会翻身.  相似文献   

17.
祝美玲 《医学信息》2007,20(6):563-564
临终护理是指对那些医学上已经判定无法治疗,将在1~3个月内死亡的患者的护理,宗旨是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强其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让患者有尊严的度过人生最后的旅程。2004年3月~2006年6月我院关怀病房收治了46例晚期肿瘤患者,通过对期实施临终护理,总结出了一套护理方法,再经过临床验证,收到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1基础护理1.1(1)给患者提供舒适的卧位,定时翻身,保持床单、被褥、衣服的干燥、舒适防褥疮的发生[1]。(2)环境的护理:良好的医疗环境对临终患者会产生一种良好刺激。因此,提倡按患者的意愿,尽可能满足其需要,安排单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脑卒中后便秘,需清洁灌肠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法,即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连接16~18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插入肛门10~20 cm,灌肠液采用NS500ml加入开塞露40ml,保留时间平均20min;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肠法及灌肠液,保留时间平均5min.结果 观察组灌肠显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法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男,因"6个月17天不会翻身"为代主诉就诊。患儿系第一胎,出生体重3.45 kg。手后背,不会翻身,不会坐。对声音反应可,可笑出声,会无意识发"a、o"音。查体:神志清,精神好。外观无畸形,头围46.2 cm,前囟2.0 cm×2.0 cm,平软,毛发可。神经系统:视觉粗试反应存在,听觉粗试反应迟钝,moro反射阴性,...  相似文献   

20.
截瘫病人褥疮的发生率为25%~85%.褥疮已成为一种威胁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对截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糖尿病又是褥疮发生的高危因素[1-2].因此,糖尿病截瘫患者并发褥疮的发病率更高,且护理和治疗都更为困难.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糖尿病截瘫并发褥疮患者13例,我们在精心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联合庆大霉素外敷治疗褥疮,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