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亦兰 《中医药导报》2010,16(7):126-12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对94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的心理干预,连续治疗3个月,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肢体恢复功能状况.在研究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HAMD、ADL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干预组HAMD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与躯体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4小时内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及一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CSS、ADL、HAMD评分及卒中后抑都发生率在护理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护理一月后,与护理前比较,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AMD评分护理较护理前均升高,早期康复护理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同比较CSS、ADL、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一月后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89%、35.0%,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栓塞后抑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脑栓塞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能力。  相似文献   

4.
孙虹 《新中医》2015,47(9):223-224
目的:观察早期情志护理对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30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临床脑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情志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抑郁评分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认知功能评分量表(MOCA)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对照组7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成护理后,观察组HAMA、HAMD、NIHSS、ADL、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情志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强化患者心理;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心理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介入心理康复治疗,应用FMA、ADL、HAMD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抑郁情况进行打分,分析比较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抑郁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FMA、ADL、HAMD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2,4,6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DL、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介入心理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通络汤联合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联合早期心理干预,观察组加用疏肝解郁通络汤治疗。结果:治疗后HAMD、FMA及ADL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通络汤联合早期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各49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运动功能量表(FuelMeyer)。结果干预后康复组HAM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康复组ADL、Fue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舍曲林联合天麻素对脑梗死后出现抑郁状态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脑梗死基础治疗、康复、心理治疗无差异,治疗组给予抗抑郁药物盐酸舍曲林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干预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抗抑郁药物干预。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12周进行HAMD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盐酸舍曲林联合天麻素干预治疗4周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舍曲林联合天麻素早期干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状,能够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抑郁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分析组LSIA、HAMD、ADL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该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3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6.88±10.32)分和(60.29±10.85)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和ADL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FMA和AD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87%和76.9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娅健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9):99-100,103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2组HAMA、HAMD、NHISS、ADL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2个月后HAMD进行抑郁评分,Bethel(BL)指数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Fe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L和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7%,对照组为68.8%,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能力,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本科收治的86例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采用中药足浴及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43例)和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对照组(43例),于患者入院及入院3个月时评价对患者睡眠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前后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SQI评分及HAMD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足浴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ADL,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采用中药足浴及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组(43例)和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的对照组(43例),于患者入院及入院3个月时评价对患者睡眠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前后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SQI评分及HAMD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足浴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中风后抑郁性失眠患者ADL,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疗程4周。比较2组护理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运动功能评分(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首次下床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费用及临床疗效。结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感觉减退评分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运动功能评分(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下床所需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费用干预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缺损功能和抑郁状态,缩短首次下床所需时间,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费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叶维敏  留盈盈  洪显钗 《新中医》2015,47(8):274-276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早期中风偏瘫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银杏达莫静脉滴注配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心理状态、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DL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NIHSS、ADL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2%,对照组为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金楹  陈晓慧 《新中医》2016,48(5):257-259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效果。方法:将68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与干预组(于对照组护理方案上实施中医康复干预)各34例。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HAMD评分、HAM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及HAMD评分、HAMA评分均改善,且干预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干预组91.2%(31/34)高于对照组61.8%(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医康复综合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中风恢复期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护理前和护理后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吞咽、肢体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空白组各30例。空白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组在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护理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评定。两组的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60例抑郁患者治疗后严重抑郁7例、中度抑郁3例、轻度抑郁50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护理干预前的HAMD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和NIHSS评分较干预前和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PSD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心理干预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日常生活运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64例经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为轻、中度的抑郁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临床的治疗和康复,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心理下预,并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0d、70d、100d采用HAMD和ADL量表对疗效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及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0d、70d和100d两组HAMD及ADL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应尽早采取中医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干预组ADL能力恢复和抑郁状态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