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留针入高压氧舱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舱留针组、高压氧后针刺组、针刺后高压氧组,每组30例,观察3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方案对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均有效,高压氧舱留针组优于针刺后高压氧组(P0.05),高压氧舱留针组优于高压氧后针刺组(P0.05),高压氧后针刺组优于针刺后高压氧组(P0.05)。结论高压氧舱留针组可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可全面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科室住院行康复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生物反馈和多维度肠道功能管理治疗,观察组18例采用生物反馈和多维度肠道功能管理治疗加电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sEMG)数据、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NBD),利用SPSS19.0统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NBD评分降低、盆底肌收缩功能、盆底肌爆发力、盆底肌耐力治疗上均有效,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作为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不但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长期的压力。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作为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常以便秘、大便失禁等症状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属,给脊髓损伤后期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阻碍了脊髓损伤患者的整体康复。因此本文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致病机制及目前可能的治疗方法两个方面,总结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研究治疗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解毒汤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益气健脾解毒汤,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并采用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道功能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肠道功能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改善心理状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健脾解毒汤对于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肠道功能具有良好作用,并且有利于改善脊髓损伤后焦虑及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神经调节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排便障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因脊髓损伤导致的排便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其情况分别采取阴茎、阴蒂背神经调节方法和骶神经调节方法进行治疗。其中40例采取阴茎、阴蒂背神经调节方法,6例采取骶神经调节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采用阴茎/阴蒂背神经调节方法治疗的40例患者中19例症状明显改善,12例病情缓解,其余患者相比治疗前病情有所改善;在用骶神经调节方法治疗的6例患者中,排便功能得到了明显地改善,无需借助开塞露和手辅助排便,且为成形软便。结论:神经调节治疗方法可以改善部分神经源性排便障碍患者的便秘症状,但目前尚无明确指标能够证实神经调节治疗神经源性排便障碍的效果,需要更多的资料对其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观察中频电刺激会阴区、盆底肌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便秘型)的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盆底肌训练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治疗组予以中频电刺激会阴区治疗,共治疗20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FIM评分、Bristol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会阴区能够明显改善神经源性肠道(便秘型)患者的排便功能,其疗效优于盆底肌训练联合腹部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7.
阮静  陈胜  陈娟  陈芳 《新中医》2021,53(12):46-49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根据损伤平面分为上运动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和下运动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前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便秘,临床有效治疗手段较多;后者表现为便秘与大便失禁并存,临床处理相对复杂,可干预的治疗方法有限。中医学理论认为,脊髓损伤导致督脉阳气受损,经气不利,大肠传导失司,糟粕排泄异常,故而出现便秘;其病性为本虚标实,常见证型为冷秘和虚秘。温脾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治阳虚寒积证,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运用此方治疗上运动神经源性脊髓损伤后阳虚便秘可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煎服五苓散,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一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煎服五苓散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金熠婷  全毅 《新中医》2022,54(12):197-201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临床文献进行挖掘,探析现代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用穴规律。方法:检索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的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和规范穴位处方等相关信息,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核心穴位和配伍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40个针灸处方,涉及47个穴位,包括45个经穴与2个经外奇穴,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为天枢、足三里、支沟、上巨虚、中脘、关元、大肠俞、神阙、气海;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是治疗应用较多的经络,阳经腧穴的使用频次明显多于阴经腧穴。基于穴位组合同时使用频次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穴位组合包括天枢与支沟、天枢与上巨虚、天枢与中脘。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总结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用穴特点,可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选穴组方依据和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脊髓损伤后,膀胱失去神经支配出现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和尿失禁,从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常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而且极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肾衰竭是造成后期脊髓损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2]。根据文献报道中医的灸法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膀胱功能[3]。笔者对30例脊髓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