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黄桂枝各半汤出自《伤寒论》,是先圣张仲景创制治疗表郁轻证的方剂。笔者用于临床加减治疗荨麻疹60例。荨麻疹祖国医学称为“风疹块”“瘾疹”,主要由于禀赋不耐,外受风寒风热之邪侵袭,或因饮食不当,进食腥发及辛辣之品化热,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荨麻疹西医认为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种限局性-过性水肿反应。  相似文献   

2.
《景岳全书》说 :“血本阴精不宜动也 ,而动则为病 ;血主营气不宜损也 ,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 ,火盛则迫血妄行 ;损者多由于气 ,气伤则血无以存 ,故有七情而动火者……或外邪不解而热郁于经……或乘风热则为斑为疹”。《血证论》说 :“血与火原一家 ,知此乃可言调血矣。”由此可见 ,许多皮肤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血热有关。因此凉血法是治疗皮肤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则 ,现将临床常用的十法简述如下。1 凉血消风法“风为百病之长” ,凡人体腠理不实 ,卫外不固 ,风邪乘隙侵入郁于肌表 ,使毛窍阻闭 ;不得宣泄 ,郁久化火 ,遂动血分。症见肌…  相似文献   

3.
风有内风与外风之分。随着对中风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对内风是根本原因,外风只是一个诱因的认识已取得共识。我们在继承古人论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从而得出关于中风病因发展的最精确的解释,以指导临床治疗。现讨论如下:1内风的形成与气、血、痰、火的关系古今医家认为,所谓内风者,是本气自病。风者,气之生,为大块噫气,也可以说是气机运行所形成的异常表现。人体本气的形成是始于肾,释放于肝,升降于脾,宣散于肺,贯行于心,敷布于经络,内而三焦,外而肢体百骸,以供生理之用。又以脾胃为气血之海,十二经脉之长。脾为阴土而生于阳,胃为阳土而降于…  相似文献   

4.
风哮证是哮病发作期的常见证候类型,风哮的夙根为风邪内伏,分外风与内风,外风多指风伤于肺,内风有脾风、肝风之别,风邪善行、数变,治疗以祛风解痉,降气化痰为法,明辨外风、内风,肺、脾、肝兼顾.  相似文献   

5.
荨麻疹辨治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荨麻疹的发病特点,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 一、急性荨麻疹:起病急,皮肤突然发痒,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或呈苍白色风团,多呈散在分布或融合成片,形状不规则或规则. (1)风热型:起病快,多为肺卫有热、腠理不密,外感风邪、兼有表证,风热相搏,郁于肌肤而致.风为百病之长,性轻扬善行,易与热邪相合为病,客于肌肤,搏于血分,故疹色发红,剧痒,风热相搏而头疼、发热、热扰津伤.  相似文献   

6.
荨麻疹中医称瘾疹,又称风疹块。《圣济总录·风瘙瘾疹篇》说:“盖身体风瘙而痒,搔之隐隐而起是也。”顾澄《疡医大全》说:“俱令瘙痒无度,一日三现三隐,俗名风咎疹。”《医宗金鉴》说“:此症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  相似文献   

7.
1 引言荨麻疹是皮肤、粘膜血管通透性一时性增加所致。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疒咅)癗”“隐疹”。其病因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肺主皮毛,主一身之表”。因此,风邪容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致。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65例患者,女性45例,男性20例,以21~30岁者最多,30~40岁者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对类似脑溢血的记载,有着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医统称为“中风”,虽有主火、主气、主痰之说,真中,类中之分,内风、外风之别,就其审证求因,与脑血管意外,颇多类似,《内经》记载:“民病卒中,偏瘫,手足不仁,偏枯,身偏不用”。《金匮要略》说:“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吐涎沫”。《河间六书》说:“暴风暴死,火性痰速故也;……心神昏冒,筋骨不用,卒倒无所知也”。张景岳提出:“所谓卒倒暴仆之中风,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风”。叶天士也说:“风阳上僭,痰火阻窍,以营卫脉络失和肢体偏废”。以上诸说,均较详细地论述了中风的病因与证候。这与脑溢血,病起急骤,突然跌倒,昏迷不省人事是相符的。近人张锡纯说:“此证乃五志之火挟脏腑气血上冲脑中,脑中血管若因其冲激过甚而破裂,其人即昏厥不醒”。张氏“脑充血论”,与目前认为高血压是直接引起本病的学说,立论类同。  相似文献   

9.
鼻部炎症性疾病属中医范畴病症有鼻鼽(鼻流清涕)、鼻窒(窒塞不通)、鼻渊(鼻流浊涕不已)、鼻槁(鼻干枯萎)。1病因病机肺金为脾土子,脾伤则肺气不利;肺经素有火郁,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寒伤皮毛则腠理疏密,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若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热物,以致湿热上熏;或肺胃素有痰火积热,火郁清道,热毒内燔,热伤阴津,水亏不涵木,胆火无制,则肝胆火升,平常上升之气皆氲而为浊;热移于脑则迫液下渗,漏泄既多,伤其髓海则气虚于上,多见头脑隐痛及昏眩不宁等症;肾虚则津涸骨萎。故其主要病机为肺气不足, 感受风、寒邪(或)及肺胃郁热,内外合邪,肺失宣发,郁久不愈,湿滞血瘀则风热痰浊壅滞,壅遏脉络,瘀阻气血,而鼻甲肿肌膜厚骨萎等。  相似文献   

10.
《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其大意是说,二阳之病(胃病)的发生,多由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而致。脾与胃同居中焦,属土,故脾伤可累及于胃;心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大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心伤亦可影  相似文献   

11.
陈宝义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的病机特点为,瘾疹病久,气血耗伤,血虚生风生燥,气血亏虚则藩篱不固,风邪外袭,以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瘙瘁益甚.治疗上以补虚为主,运用健脾益气养血祛风止痒之法.临证多以八珍汤加减治之.  相似文献   

12.
1 瘾疹 (荨麻疹 )患者 ,女 ,6 0岁 ,1 996年 4月 1 2日初诊。 2天前突然全身泛发大小不一的风团 ,此起彼伏 ,奇痒难忍 ,怕冷 ,自服扑尔敏片无效。查舌质淡色暗 ,苔薄白 ,脉细弱。平素疲劳过度则心悸 ,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速”。中医辨证 :风寒外袭型瘾疹 ,西医诊断 :荨麻疹。治宜疏风散寒 ,调和营卫 ,方用麻桂各半汤加味。麻黄 1 0 g,桂枝 1 0g,杏仁 1 0 g ,白芍 1 0 g,荆芥 9g,防风1 2 g ,蝉衣 9g ,生姜 3片 ,大枣 5枚 ,水煎服 ,每日 1剂 ,服药 3帖 ,汗出不止 ,口干 ,心烦 ,皮疹遇风加重。本患者心主素虚复感风寒而发瘾疹 ,宜扶…  相似文献   

13.
傅文录 《医学综述》1996,2(9):463-465
现代医学对尿道综合征尚无满意的疗法,而中医药治疗则疗效较佳。本文将研究近况予以综述及分析,以期望能对临床研究有所裨益。1 病因病机1.1 肺气失宣 肺内之上源,主肃降而通调水道,肺恶寒,若肺气虚寒,上虚不能制下则小便频多[3],又因肺主皮毛,寒邪外束,肺气失宣,津液不得四布,水液下流膀胱,而经脉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2,4];若肺之气阴不足,失其清润肃降之机,通调失常,也致小便频数[1]。1.2 脾气虚弱 “中气不足溲便之为变”,小儿后天失养,脾虚不能散精归肺,肺虚失于通调,则水道制约无权而致小儿尿频[16],正如尤在泾所云:“脾…  相似文献   

14.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为局限性风疹块样损害,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有剧烈瘙痒和烧灼感,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赤白游风”、“风丹”等。根据病情表现可分为急性、慢性荨麻疹。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或因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肉腠理之间,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析,则起风瘙瘾疹”;或因禀赋不受,过食膏梁原味、晕腥动风燥火之物;或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因平素体弱,疾病已久,气血不足,以致血虚生风;也可因内伤七情,冲任不调,营血不足,血虚生燥,笔者按中医理论对慢性荨麻疹辨证施治,取得一定疗效。临床上可分为下列几型。  相似文献   

15.
从调和营卫论治荨麻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风疹块等,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本病好发于局部或全身皮肤,常突然出现,易迅速消退,而不留任何痕迹。对荨麻疹证治,有从风、脾、血分等方面调治,笔者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认为营卫失和是该病病机关键,从调和营卫入手,效果显著,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麻黄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上治疗太阳伤寒病的主方,是辛温发汗解表之峻剂。风寒之邪伤于人体肌表、毛孔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外达,则有恶寒、发热无汗。肺失肃降上逆为喘;肌表经络受邪则头痛、身疼、无汗。舌苔薄白是邪在肌表,尚未化热入里,脉浮为病在表,紧为诸寒收引之征象。只要辨证不误,本方疗效确切。《素问·玉机真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这正是麻黄汤的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为主证,病轻者可无昏仆.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代有发展,从外风到内风,病机有主风、主火、主痰、主瘀、主气、主虚,各执一端,经过相互补充而得到不断充实.  相似文献   

18.
皮肤病虽多发于浅表皮肤,实根源于内,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心主血其华在面,肝主筋其华在爪,肾主骨其华在发,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一旦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利,皆可导致皮肤病发生,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治疗皮肤病亦需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否则只着眼于局部皮肤,而忽略内调  相似文献   

19.
刺血疗法民间流传甚广,古代也有“刺血络”和“出血泻热”的记载,笔者验于临床颇得效验。1 荨麻疹案王某某,男,27岁。1986年9月12日就诊。全身起风团搔痒近月余,间日一作或数日而发,以夜间为甚。风团色红,大如蚕豆,甚或融合成片,伴心烦失眠,口苦,便秘,尿赤。前医用疏风散热之中药未见好转,此系血热蕴于肌肤、郁于皮毛所致。拟用三棱针点刺少商、鱼际,放血数滴为度,日一次。三次痒止病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按:“荨麻疹”是由风热引起的一种过敏性风团,中医称为瘾疹,多由风热郁于肌肤所致。肺主皮毛,皮肤疾患刺手太阳肺经之少商,鱼际,  相似文献   

20.
周仲瑛教授从风痰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治疗内科疑难病证具有丰富的经验,对支气管哮喘擅长从风痰论治。认为风痰阻肺是哮喘发作期的主要病机病证,风邪为患有外风与内风之异,外风责之于肺,内风则与肝、脾有关。缓解期虽以正虚为主,但风痰内伏之宿根仍然存在,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治疗在扶正治本的同时还要适当兼顾祛邪。据此认为风痰阻肺之病机贯穿于哮喘病的全过程,祛风化痰是哮喘各期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