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MSCT征象,探讨MRI和MSCT诊断该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7例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MSCT表现。结果 14例肿瘤位于单侧鼻腔,其中左侧6例,右侧8例,3例位于双侧鼻腔。A期2例,B期6例,C期9例,D期0例。MRI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T_1WI呈等、低信号,T_2WI呈高、稍高信号;CT平扫表现为等、低混杂密度肿块,1例见条状、斑片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呈轻度至明显强化。7例复发。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有其好发部位,MRI及MSCT表现出一定的影像特征且能明确肿瘤分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I型AIP患者的MRI资料,包括T_1加权成像、T_2加权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累及部位、范围、信号及动态强化方式。结果 18例中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14例,局限性肿大4例。胰腺病变区T_2WI均呈稍高信号,T_1WI呈稍低信号,T_1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病变区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15例,T_2WI均为低信号,T_1WI呈略低信号9例、等信号6例。MRCP示胆总管胰头段呈"鸟嘴样"11例。18例增强扫描病变区动脉期均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呈均匀强化。包膜样结构动脉期均无强化,平衡期及延时期强化。18例激素治疗后复查MRI示胰腺外形、信号异常明显好转,胆管狭窄、扩张程度明显减轻。结论Ⅰ型AIP的MRI表现以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病变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病变区T_2WI呈稍高信号,T_1WI呈稍低信号,增强呈渐进性延迟强化为特征。其特征对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CT(14例)、MR(6例)平扫和增强扫描及所有病理学资料.结果 20例胸部节细胞神经瘤中,发生于后纵隔17例、侧胸膜2例、右侧整个胸腔1例.14例肿瘤平扫CT值20~40 HU,平均30.5 HU,4例伴有小结节状钙化,1例伴有斑片状脂肪密度影;动脉期增强CT值0~12 HU,平均6.2 HU,延迟期增强10~20 HU,平均14.3 HU.MRI检查5例在T1 WI上为均匀低信号,1例在T1WI上低信号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脂肪影;T2WI上6例为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呈旋涡状征象;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逐渐进行性轻度强化.结论 增强后CT及MRI显示肿瘤在动脉期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延迟后逐渐轻度强化是胸部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部位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黑色素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黑色素瘤的CT、MRI及PET-CT的影像学表现,其中CT 35例,MRI 22例,PET-CT 3例。结果 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强化欠均匀,不具备特征性;MRI表现为T_1和T_2弛豫时间缩短,T_1WI呈稍高信号,T_2WI呈低信号;PET-CT均表现为葡萄糖代谢增高。结论影像学检查能很好地显示黑色素瘤的部位、与邻近组织关系,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A)的CT和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并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OCCA的CT、MRI表现,11例行CT平扫和增强,7例行MRI平扫和增强,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16例均发生于单侧附件,7例来源于右侧卵巢,9例来源于左侧卵巢。11例呈圆形或椭圆形,5例呈不规则形,边缘见分叶。肿瘤主要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3例以囊性为主"囊中有实",内见乳头状、结节状、团块状实性成分向囊内突起,呈岛屿状、栓子样改变,其中5例"实中有囊",团块状实性成分中可见散在囊状影; 3例以实性成分为主,病灶中央见囊性液化坏死影。CT平扫囊性成分CT值18~30 HU,实性成分35~56 HU,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实性成分呈持续明显强化; MRI表现囊性部分T_1WI呈稍高/高信号影6例,T_1WI呈低信号影10例,T_2WI均呈高信号影,实性成分T_1WI呈等低信号为主,T_2WI呈高信号为主,D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持续明显强化。7例病灶边缘见增粗血管影,4例肿块内见丰富血管影。结论 OCCA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较为清晰显示肿块的囊实性改变、强化方式和供血血管,对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干艳英  李大成  陈雯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2):1321-132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MRI对Castleman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为CD的MS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胸部3例,颈部2例,腹膜后1例,腹膜后及盆腔同时发生1例,颈部、胸部及腋窝同时发生1例。临床分型:局灶型4例,其中1例周围见卫星灶;多中心型4例。病理类型:透明血管型7例,浆细胞型1例。MSCT或MRI表现:透明血管型CT平扫4例伴有点状、短条状及分支状钙化,其余为等密度,1例周围可见筋膜增厚,增强扫描均呈明显持续性强化,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1例中间可见条状低密度影;MRI检查1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见条状低信号影,周围见条状血管影,增强扫描强化特点与CT相似。浆细胞型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中度强化。结论 CD的MSCT、MRI表现与临床类型、病理分型密切相关。MSCT和MRI对透明血管型CD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本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浆细胞型缺乏特征性,确诊需要结合病理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图像特征,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儿童患者12例,对本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均为单发,其中6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4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2例位于小脑蚓部;根据成分不同分为3型,即囊性、囊实性和实性为主;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平扫呈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及壁结节CT平扫呈略低或等密度,MR平扫T_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_2WI呈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瘤体边界清晰,瘤周水肿轻或无。增强后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不同程度强化,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本病需与其它某些小脑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 SANT)的MRI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均为单发病灶,3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边界清楚,MRI平扫表现为T_1WI呈等或略低信号,其中1例可见低信号裂隙,T_2WI呈不均匀低信号,其中3例中央见裂隙状更低信号,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早期边缘明显结节状强化并向中心填充的渐进性强化,可见"轮辐状"征象,另外1例表现为早期边缘轻度强化并逐渐向中心填充,未见明显"轮辐状"征象,延迟期病灶信号等或略低于周围脾组织,3例病灶可见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理特征为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伴有中央星状纤维疤痕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变的MRI表现基本符合其病理基础,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非中线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非中线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位于小脑灰质区,2例位于桥小脑角区;非中线髓母细胞瘤在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或等信号,信号多不均匀,所有病例均可见囊变区,呈裂隙状、条状及大小不等片状囊变区,增强后8例肿瘤实质呈明显强化,4例呈中度强化,有4例呈渐进性强化。6例瘤周可见轻度水肿,9例幕上脑室有不同程度积液、扩张。结论成人非中线髓母细胞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发病部位及仔细分析征象,可提示该诊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间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类癌患者资料.4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1例中肿瘤多发2例,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状病灶,其余9例均为单发.CT检查4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楚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中心坏死区始终无强化.MRI 8例患者中7例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边缘显示不清,病灶中心无强化低信号区范围较动脉期缩小.1例患者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状低信号影,囊内可见高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CT扫描及MRI能反映原发性肝类癌的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组织学比较,探讨其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NC的MRI征象及病理资料。1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2例CNC均位于透明隔孟氏孔区,均呈长椭圆形,边缘可见分叶。MRI平扫表现:12例均呈囊实性,内部及边缘多发囊变,边缘皆可见条索状结构,肿瘤外观呈丝瓜瓤状;12例肿瘤囊性部分呈T_1WI低、T_2WI高、FLAIR低信号;12例实性部分及囊间隔、瘤周条索状结构T_1WI、T_2WI、FLAIR均呈等信号,DWI均呈高信号,肿瘤内部均见点、条状T_1WI、T_2WI低信号血管流空影;12例周围脑组织水肿程度低,邻近脑组织呈受压改变,均引起不同程度脑积水。MRI增强扫描表现:12例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可见条形更高强化信号,囊性成分不强化。病理表现:肿瘤细胞呈大小一致排列,核周可见空晕,瘤细胞周围见分支状毛细血管、纤维组织分隔及无核神经元纤维基质岛,伴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示NSE(+)、Syn(+)12例;GFAP(+)8例;S-100(+)7例。结论:透明隔孟氏孔区的囊实性肿块呈多发囊变、边缘条索状结构、无瘤周水肿、内部伴血管流空影,以及MRI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提示CNC的诊断,对比其病理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两种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9例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资料。结果 15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均位于膝关节,弥漫型12例,局限型3例;与肌肉信号对比,增生滑膜T_1WI上呈等信号,T_2WI上呈等稍高信号为主,并见结节状T_1WI、T_2WI低信号影。9例腱鞘巨细胞瘤局限型8例,弥漫型1例,发生于膝关节者2例,足部与手部关节7例,增强扫描3例;肿块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5例可见斑点状或结节状长T_1短T_2信号影,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结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与腱鞘巨细胞瘤的MRI信号既有一定重叠又有差异,结合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学、临床病史及MRI信号,能够提高两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单发或多发,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表现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增强多呈"团块状"或"握拳状"强化.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缺乏特征性须与某些其他颅内病变鉴别,以减少误诊.将影像学征象与临床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裂头蚴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5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CT和MRI均能发现脑裂头蚴痛患者脑内多发病灶。主要CT表现为脑内多发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可见散在宽点状钙化2例,局部脑萎缩2例;增强后病灶呈环状、结节状强化。MRI显示病灶多位于白质区,于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呈结节状、环状、串状或扭曲索条状强化,以矢状面或冠状面图像上显示最佳;出现脑萎缩3例;对CT所见钙化显示不佳。结论:CT和MRI能检出脑裂头蚴病患者的脑内多发病灶,并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葡萄胎(HM)的MRI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选取并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HM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14例HM均表现子宫增大,病灶充盈宫腔。12例完全性葡萄胎(CHM)病灶呈T_1WI等、稍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且内部多发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囊状高信号,分布均匀;其中5例病灶局部含少量不同时期的出血信号。1例PHM病灶内部混有出血,T_1WI、T_2WI混杂信号,未见囊。另1例PHM病灶呈T_1WI等、稍低信号,T_2WI稍高信号且未见囊,病灶局部含出血信号。14例均显示宫腔少量出血信号。DWI低信号为主,部分出血部位表现为高信号。T_2WI显示子宫蜕膜层、结合带清晰、连续,子宫肌层流空血管影。动态增强显示胚胎或胎盘附着部位清晰,呈血管样强化,附着部位子宫肌层血管增粗、强化,病灶逐渐强化,呈网状、条片状。延迟期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卵巢发现囊性病变6例。结论 HM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临床提供了更多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CT、MRI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滑膜肉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位于关节周围12例,远离关节3例。其中有3例发生远处或淋巴结转移。CT表现:9例肿瘤中2例边界不清晰,周围组织明显水肿,5例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其中4例肿瘤密度不均匀,其中2例肿瘤内可见钙化。MRI表现:10例肿瘤中5例边界不清晰,瘤周水肿明显。T_1WI 4例呈等信号,2例呈等信号夹杂斑片状稍高信号影。T_2WI上6例呈高低等不均匀信号,称为"三重信号征"。5例可见稍长T_1稍短T_2纤维分隔影。增强扫描10例肿瘤呈轻度至中度强化。结论滑膜肉瘤具有一定特征的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骶尾椎脊索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尾椎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30例均行CT、MRI检查,其中CT增强28例,MRI增强25例。结果 30例均见骶尾椎膨胀性不规则骨质破坏,偏心性1例,中心性29例,大部分肿瘤体积较大。CT:显示钙化29例,出血4例,"反引号"征10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6例,较均匀强化2例。MRI:T_1WI呈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T_2WI呈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出血26例,分隔25例,假包膜18例,坏死囊变6例,"反引号"征18例,"分节现象"15例。增强后"蜂房样"强化23例。30例中,臀部肌肉受累8例,骶髂关节受累4例。结论 CT和MRI能很好显示骶尾椎脊索瘤范围、骨质破坏程度、软组织肿块及邻近组织受侵情况,其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中的价值,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并分析30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与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9例为单发病灶,另1例位于颈1/2椎管内病灶为双侧发病。后纵隔12例,椎管内外5例,后腹膜3例,肾上腺8例,淋巴结2例。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性低密度影,低于邻近肌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或无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持续性不均匀强化。6例肿瘤内见弧形、斑点状钙化。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呈轻至中度渐进性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发生于后纵隔、腹膜后、肾上腺、椎管内外及淋巴结等部位时又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了解这些共性与个性,对进一步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性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2005-09经神经外科手术或活检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44例的MRI表现,包括病灶数目、大小、分布、形态及增强前后MRI信号的表现.4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12~76岁,平均53岁.结果 病变部位包括脑部41例,脊髓3例.病灶可单发或多发,MRI平扫T1WI大多呈略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大都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呈环形强化.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单发或多发病灶明显实质结节状强化,尤其靠近脑脊液腔时,应考虑淋巴瘤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MDCT及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OGCT的临床资料及MDCT/MRI表现,6例行MDCT扫描,17例行MRI扫描,总结OGCT影像学特点。结果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OAGCT)19例,其中3例为复发病例;幼稚型卵巢颗粒细胞瘤(OJGCT)4例。23例病灶均为单发;病灶最大径平均值(10.0±4.2)cm。发生于左侧附件18例,右侧附件5例。实性肿块4例,囊实性肿块19例。CT平扫肿块实性部分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其中2例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2例肿块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2例呈明显强化,并见肿瘤内部及边缘"蚯蚓"状迂曲血管影。MRI检查中13例肿块实性部分T_2WI压脂像呈稍高信号,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不均匀性高信号;4例OJGCT "囊中囊"的实性部分T_1WI及T_2WI均呈高信号,DWI呈环形高信号("靶征")。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明显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5例肿块呈"蜂窝征"及4例呈"海绵征";2例肿块呈"哑铃状"生长,局部见"束腰征"。结论 OGCT的MD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特别是OJGCT的"囊中囊"及"靶征"对此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