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HIV阴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4~2011-10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0例HIV阴性肺隐球菌患者(包括7例免疫功能抑制者)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①肿块或结节型8例,其中孤立病灶3例,多发病灶5例,下肺、外周分布为主.②实变型7例,其中局限病灶3例,密度较高,边界较清;多发病灶4例,双肺散在分布.③混合型5例,表现为结节、团块、实变及磨玻璃影混合存在.20例患者中,晕征6例(30%),空洞11例(55%),支气管气相为10例(50%).结论 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病灶以下肺及外周分布为主,晕征、空洞及支气管气相有一定提示意义,有助于作出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8例肺隐球菌病(PC)CT表现及探讨误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细胞学证实的28例肺隐球菌病CT征象.结果 28例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为:①结节或肿块型19例,其中孤立12例,多发7例,可合并"晕征"或空洞等,无胸膜凹陷征;②浸润实变型4 例,见支气管空气征及周边密度趋淡;③磨玻璃样型2例,1例合并网状影;④混合型3例,呈两肺广泛分布.28例肺隐球菌病影像诊断误诊26例,9例误诊为肺癌,7例误诊为肺结核,10例为一般炎症.结论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多种多样,也存在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病史,做出全面分析和诊断,可以减少该病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PC肺部CT表现,其中肺部有基础疾病者2例。结果:CT表现为孤立病变4例,单叶多发病变2例,双侧病变3例,病变多位于肺外围。CT有3种影像表现:①结节或肿块;②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③斑片影与结节或肿块影混合。9例中出现空洞6例,伴肺段实变1例,伴少量胸水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PC肺部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多发,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形态与病程及免疫力有关,确诊尚依赖病原学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或亚急性内脏真菌病.是目前比较少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特异性,与肺部结核、炎症及肿瘤等疾病比较容易混淆,肺隐球菌病患者可有广泛性或局限性肉芽肿,少见空洞和坏死[1~3].本文分析了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肺隐球菌病19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隐球菌病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表现,探讨不同免疫状态对本病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其中儿童3例,平均年龄33.2岁(5—50岁),其中免疫功能低下者5例。CT扫描采用10mm层厚连续观察,其中2例做1.5mm层厚的HRCT。结果:成人正常免疫功能组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而CT表现较为明显,CT上以多发结节33.3%(5/15)、团块影33.3%(5/15)和片状渗出影27.1%(4/15)多见;成人免疫损害者和儿童则多为片状渗出影,分别为80%(4/5)和66.6%(2/3)。结论: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无特异性。病变多见于两下肺,正常免疫成人多见多发结节灶、团块和片状渗出影,而成人免疫损害者和儿童则以渗出影更多见,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9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男7例,女2例,有基础病变5例。结节肿块型5例(56%);实变型1例(11%);混合型3例(33%);右肺病灶4例,双肺均有病灶5例。3例可见树芽征,4例可见空洞。病灶均分布在下肺外周带和胸膜下。4例手术切除,5例治疗后CT随访斑片影吸收和结节影减少缩小,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空洞。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无特异性,CT追踪检查能较敏感准确的反映病灶的变化,认识此病的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免疫缺陷病毒(AIDS)患者肺隐球菌病(P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顺性分析4家医院2003年4月-2013年11月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非AIDS患者PC的CT影像资料39例.结果:39例PC患者中肺肿块/结节型占62%(24例),并以单发型最多见(46%,18例);混合型占21%(8例);肺实变型占15%(6例);弥漫型占3%(1例).普通型及周围型分别占46%(18例)及38%(15例).所有患者共检出可评估病灶75个,主要累及下肺区(65%,49个).充气支气管征见于57%的肺肿块/结节(26个),其中Ⅲ型22个,假空洞征7个.磨玻璃影/晕征见于46%的肺肿块/结节(21个)及52%的肺实变(15个).卫星灶见于33%(13例)的患者.结论:非AIDS患者PC的CT表现各异.肺单发/多发性肿块/结节主要位于下肺、胸膜下/接近胸膜下区域、周围磨玻璃影/晕征、Ⅲ型充气支气管征/假空洞征及卫星灶可能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的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 ①本组31例患者单发结节或肿块15例,多发结节或肿块16例;②单侧肺发病26例(83.4%),两肺发病5例;③28例患者病灶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余3例为三角形肿块与肺门影相连;④伴空洞形成6例,伴肺不张2例并液化坏死1例;⑤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多发结节伴斑片状混合病灶,并伴两侧胸腔少量积液;⑥19例可见肺血管深入病灶;⑦9例病变周围出现环状磨玻璃影呈“晕征”.结论 病灶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肺血管深入病灶及“晕征”为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隐球菌病10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0例肺隐球菌病表现为结节病变6例,其中单发结节4例,多发结节2例;肿块型3例,均为单发肿块;1例病变较弥漫,表现为两肺结节、斑片状混合病灶.10例中有9例病灶累及胸膜引起不同程度胸膜增厚,但所有病例均未见胸腔积液.7例可见增粗的肺血管深入病灶内.结节、肿块型周边出现环状毛玻璃影5例.结论 CT表现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最终诊断依靠病理或病原学、血清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007至2012年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8例PC患者的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例PC患者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43岁。临床症状轻,5例为体检发现;10例咳嗽、咳痰;3例胸痛不适;3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基础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高分辨及增强扫描。18例患者中:(1)多发病灶型(结节/团块)10例;(2)单发结节型:孤立性结节6例;(3)实变型:大叶楔形实变2例。所有结节或实变都位于邻胸膜下,16例呈宽基底状紧贴胸膜;结节/肿块边缘不规则,所有病例未见钙化。有6例出现厚壁空洞;2例周边出现"晕征",1例小结节出现"胸膜凹陷征";2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16例出现不均一强化,内见散在低密度坏死灶;2例大叶实变病变内散在片状坏死液化灶;3例孤立结节呈周边强化,中间密度稍低。2例实性结节呈均一强化。病理:18例光镜下均表现为肉芽肿样病变。特殊染色六胺银及粘液卡红均可见新型隐球菌。结论 PC的主要CT表现为结节-肿块位于肺外周并呈宽基底紧贴胸膜,病变内部以坏死为主且无钙化;但CT表现上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为肺癌、普通肺炎或肺结核;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免疫正常人群肺原发性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6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结果 26例中19例有临床表现,以咳嗽最多,共14例。CT最常见征象为结节,共21例,其中8例单发,9例簇状多发,4例散在多发;1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19例边界不清楚;21例结节阳性病例中14例有结节周围晕征。病灶多发生于双肺下叶(15例),并多分布于外带(18例)。磨玻璃样影多见于老年人群,占66.7%。结论免疫正常人群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胸部CT典型的表现为双肺下叶外带簇状多发结节灶并结节周围晕征。而在老年人群中发现磨玻璃样影,无论伴或不伴结节,均需高度考虑隐球菌病可能。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临床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与CT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上,下肺各2例,查体发现1例,3例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1例伴低热及乏力。CT表现除1例呈类圆形外,3例为不规则肿块,边缘上规整,形态不规则,部分病人可有厚壁空洞,且绝大多数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少数病例可为多发结节或渗出性实变。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2年,乏力1年入住心内科。原有高血压病1年。近期偶有少量咳嗽,无畏寒、发热,无消瘦、夜间盗汗。入院查体:T36.8°C,P10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mmHg。神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无隐球菌脑膜炎(CM)的隐球菌肺炎(PC)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旨在为CM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2年6月于本院经肺部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P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8例合并CM(脑膜炎组),49例不合并CM(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结果:脑膜炎组免疫功能受损病史、CD4+T细胞比例降低及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吸烟史、CD3+及CD8+T细胞比例降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膜炎组空洞、胸内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晕征、充气支气管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灶分布、CT分型、病灶数目、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有无合并CM的P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的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8例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型肺部隐球菌病的CT表现。结果本组18例结节/肿块分布于下叶、胸膜下各有12例,胸膜反应多见(11/12);14例直径小于3cm,13例边缘清楚,9例伴空洞形成,其中7例为AIDS患者;分叶征(3/18)、毛刺征(4/18)、晕征(2/18)均少见;10例行CT增强的病灶中有7例呈现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孤立性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需在鉴别诊断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艾滋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和CT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P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分别对免疫低下和免疫正常P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征象进行对比.结果:共收集49例非AIDS PC患者,包括免疫低下组24例和免疫正常组25例,平均年龄(51.8±12.5)岁.PC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和发热,免疫低下组均明显多于免疫正常组(P=0.015;P=0.028).在病灶数量上,免疫低下组以多发为主15例(62.5%),免疫正常组以单发为主16例(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在CT征象上,免疫低下组表现为结节或肿块11例(45.8%),实变13例(54.2%),合并磨玻璃密度影7例(12.9%);而免疫正常组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21例(84.0%),实变4例(16.0%),合并磨玻璃影1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3).病变内部空洞形成率在免疫低下患者13例(54.2%)明显多于免疫正常患者6例(24.0%,P=0.030).结论:咳嗽和发热更常见于非AIDS但免疫力低下的PC患者.非AIDS PC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免疫状态有关.免疫低下者以肺内多发、实变影为主,免疫正常者以肺内单发、结节/肿块影常见;空洞和磨玻璃密度影更容易发生在免疫低下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免疫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无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免疫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肺内CT表现为左肺舌叶胸膜下直径约1 mm的孤立结节1例;肺内大小不均匀多发结节20例,胸膜下及肺外带分布12例,肺内弥漫分布8例;结节直径<10.0 mm 18例,其中3.0 mm以下14例,>10 mm2例;结节为类圆形且边界光滑15例.淋巴结肿大17例,CT增强后3例轻度强化、2例环形强化.14例合并肝、脾、肾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肺外病变.随访1例患儿死亡,20例痊愈.结论 免疫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以肺内多发小结节伴多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的CT特征,并易合并肺外器官播散.  相似文献   

18.
<正>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多发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单独报道较少,该病常见于免疫正常人群,其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或无症状,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转移瘤的鉴别较困难。我院近期收治1例无症状的多发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CT误诊为肺癌并肺内转移,现回顾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4月经穿刺病理确诊的14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患者均行CT平扫,CT表现为双肺多发病灶6例,左肺病变2例,右肺病变6例,病灶分布以下肺外周和胸膜下为主;多发结节病变9例,实变影2例,实变伴结节3例。14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成功,穿刺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临床不易确诊的肺隐球菌病,选择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隐球菌病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基根  陈龙华  高军 《放射学实践》2005,20(12):1047-104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CNB)诊断肺隐球菌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4年10月本院行PCNB诊断肺隐球菌病的7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痰涂片和胸部X线检查,其中3例行纤支镜检查,6例行CT检查。结果:所有痰涂片、纤支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胸片、CT显示肺内肿物和/或实变;7例肺穿刺活检物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穿刺术后1例发生气胸。结论:对临床难于确诊的肺隐球菌病,CT引导下PC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