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72例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大小变化及血清SCC(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评价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结果27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总临床有效率为62.96%(17/27),完全缓解率为7.41%(2/27),部分缓解率为55.56%(15/27),37.04%(10/27)病情稳定,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新辅助化疗对病灶大小的影响与病理类型(P=0.033)、临床分期(P=0.014)、化疗前病灶大小(P=0.047)有关,对血清SCC水平变化的影响与治疗前的血清SCC水平有关(P=0.000),与年龄、病理分级、化疗方案、病理高危因素等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病灶,降低血清SCC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再行宫颈癌根治术与直接手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以寻找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ⅡA2期)"的患者512例,其中242例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270例先行新辅助化疗2程后再行"宫颈癌根治术"。从多方面综合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结果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缩小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消耗时间、术后尿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宫旁阳性率及深肌层受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脉管阳性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需补充治疗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来说,新辅助化疗是术前缩小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新辅助化疗并不能降低手术难度及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但是降低了术后病理的脉管阳性率;接受了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后更多的接受了放、化疗等多重治疗;新辅助化疗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加消瘤放疗后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意义,评估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对该治疗方案效果的预测意义。方法:本院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ⅡA期)101例,其中研究组(术前同步放化疗组)59例,予铂类为基础的化疗1次联合腔内后装放疗2~3次(700~1200cGy/次),2~3周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42例予盆腔内外照射的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患者生存情况。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CC水平。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切除率达100%,病理有效率9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3%和92.8%,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7%和93.8%,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的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无统计学差异。新辅助化疗及放疗消瘤后血清SCC阴性者有效率及病理完全反应率较阳性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B2~ⅡA期宫颈癌中,应用新辅助化疗加消瘤放疗后手术疗效与同步放化疗治疗一致,副反应轻,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血清SCC对术前辅助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行TP与BIP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优选新辅助化疗方案。方法: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子宫切除术前予TP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予BIP方案,各2个周期,对比化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及术后2年内宫颈癌复发率。结果:①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82.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瘤体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术后2年内宫颈癌复发率为2.2%、对照组术后2年内宫颈癌复发率为11.9%,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TP新辅助化疗方案较BIP方案具有比较优势,更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66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术前化疗组(研究组)和直接手术组(对照组),评价新辅助化疗组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阳性率、宫旁及阴道断端有无癌转移等。结果 41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总临床有效率为58.54%(24/41),完全缓解率为4.87%(2/41),部分缓解率为53.65%(22/41),病情稳定36.58%(15/41),疾病进展4.87%(2/41)。研究组淋巴、脉管癌栓转移率36.58%(15/41),对照组72.00%(18/2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病灶,降低淋巴、脉管内癌栓转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负荷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探讨其预测宫颈癌化疗效果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宫颈癌患者40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1~3个疗程,化疗结束后3~4周评价治疗效果。化疗前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HPV DNA负荷量,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析化疗效果与化疗前HPV负荷量、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结果:(1)新辅助化疗临床有效率为85%;(2)宫颈癌患者HPV感染负荷量、血清VEGF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效果呈负相关(P<0.05);(3)HPV感染负荷量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525,P<0.05);(4)HPV病毒负荷量、血清VEGF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类型、FIGO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明显,联合检测宫颈癌患者HPV病毒负荷量及血清VEGF可以有效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该法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激素治疗,观察组联合术前辅助化疗。结果新辅助化疗完全缓解2.7%、部分缓解54.1%、稳定40.5%、进展2.7%,缓解56.8%,控制97.3%;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瘤生存时间(24.4±5.6)个月,高于对照组(20.3±5.1)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54.04%低于观察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生活质量术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化疗后、手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可增进近期疗效,但可能导致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长海医院入院治疗的111例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新辅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接手术组(RS组)29例、新辅助静脉化疗组(IV-NCT组)30例、新辅助静脉+动脉化疗组(IA+IV-NCT组)27例和新辅助静脉化疗+腔内放疗组(BT+IV-NCT组)25例。比较不同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1IA+IV-NCT组、BT+IV-NCT组新辅助治疗的疗效(81.5%、84.0%)明显高于IV-NCT组(50.0%),IA+IV-NCT组与BT+IV-NC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A+IV-NCT组、BT+IV-NCT组中度危险因素≥2个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RS组及IV-NCT组(P0.05);4组间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V-NCT组、IA+IV-NCT组和BT+IV-NCT组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RS组(P0.05),而IA+IV-NCT组、BT+IV-NCT组、IV-NCT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4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联合治疗(IA+IV-NCT组、BT+IV-NCT组)较单纯静脉化疗增加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新辅助联合治疗减少中度危险因素的检出率,从而减少了术后辅助治疗的病例数,但对高度危险因素没显著影响;各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新辅助介入化疗方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局部宫颈癌晚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新辅助静脉化疗方案,实验组新辅助介入化疗方案,对患者的近期或者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治疗之后都产生了显著的疗效,其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4%;实验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介入化疗能够让患者的肿瘤体积在化疗之前就消失或缩小,从根本上缩短患者宫颈癌疗程,对于手术适应征扩大、切除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能保留卵巢功能,不断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新辅助化疗和单纯手术治疗IB2期、IIA2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82例IB2期、II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新辅助化疗组94例,单纯手术组88例。评价新辅助化疗组的化疗疗效以及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术后辅助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有效率为80.9%;其中IB2期有效率为78.2%,IIA2期为84.6%。新辅助化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2)。两组均无阴道切缘阳性病例。两组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转移、脉管浸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无颈管累及病例,单纯手术组有5例颈管累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5)。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术后淋巴转移率分别为16.0%、28.4%,术后辅助治疗率分别为61.7%、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3,0.036)。新辅助化疗组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6%、75.5%、67%,单纯手术组分别为89.8%、75%、6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9%、91.5%、80.4%,单纯手术组分别为98.9%、87.4%、7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控制肿瘤体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颈管累及率、淋巴转移率及术后辅助治疗率,但与单纯手术相比,不能改善患者的无瘤生存和总体生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8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与对照组73.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9%与对照组3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癌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明显优于常规根治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新辅助化疗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4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每位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患者在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共42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68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2例先行1~2次介入或静脉新辅助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0例,没有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SI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2.2%,手术组则为17.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方面,局部晚期宫颈癌明显低于早期者。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尿管支架置入率、输血率、其他相邻脏器损伤的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较早期差,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主要与LVSI及深肌层浸润有关。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影响尚不明确,也没有证据证明新辅助化疗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还需更大样本或多中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肿瘤血管影像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新辅助化疗的ⅠB2~ⅢA期宫颈癌患者89例,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每一疗程后通过CT扫描检测肿瘤的血管影像参数,同时分析化疗后的近期疗效,结合CT影像数据对子宫颈癌耐药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结果:新辅助化疗的近期有效率为85.4%;敏感组患者的肿瘤血管迂曲、膨胀程度以及分布的均匀程度在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常化;治疗后其组织血流量、血容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且第一疗程结束后此变化最大,二、三疗程结束后的数据与第一疗程结束后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耐药组患者的肿瘤血管迂曲、膨胀程度以及分布均匀程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其组织血流量、血容量以及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敏感组与耐药组治疗前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敏感组第一、二、三、四疗程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耐药组。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较好;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肿瘤的血管形态以及血管影像参数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暂时的血管正常化与化疗敏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nRH-a在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对卵巢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规律化疗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0例,其中化疗期间应用GnRH-a者14例(研究组),未应用GnRH-a者1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化疗后月经及血清AMH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均有月经紊乱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清AMH水平随着化疗次数增多而降低。化疗前及化疗1次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M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次后、化疗完全结束后,研究组的血清AM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6月内,研究组的月经恢复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MH水平随着化疗结束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化疗后1月、3月、6月,研究组患者的血清AM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对卵巢功能有明确的损害,导致患者血清AMH水平降低,与化疗次数呈正相关。化疗期间应用GnRH-a对化疗过程中的卵巢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患者化疗后月经及血清AMH水平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及探讨新辅助化疗后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缩瘤的标准。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339例。比较225例接受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行辅助化疗(PDS组)和114例新辅助化疗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组)患者的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以及独立因素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与治疗方案选择间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满意缩瘤的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DS组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无肉眼残留病灶比例(39.47%)高于PDS组(27.56%)(P0.05)。2IDS组术中出血量更少、输血比例更小、手术范围更小、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PFS和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病灶大小(P0.001)、FIGO分期(P0.001)和年龄(P=0.003)是影响晚期卵巢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4IDS组术后仅无肉眼残留病灶可提高患者的OS。FIGO分期与治疗方案选择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大原发肿瘤直径与Ⅳ期卵巢癌患者治疗方案选择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7),通过STEPP分析,原发肿瘤直径的界值为8.6 cm。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无肉眼残留的几率,缩小手术范围,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但不能提高患者的PFS和OS。新辅助化疗后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满意缩瘤的标准应为无肉眼残留病灶。患者的FIGO分期和最大原发肿瘤直径可能对晚期卵巢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手术治疗Ⅰb2和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治疗的107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Ⅰb2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47例,直接手术组60例。观察新辅助化疗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病理、生存情况等。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化疗总有效率为59.57%,其中Ⅰb2、Ⅱa1、Ⅱa2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57.1%和54.5%,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99±0.13)h、(3.94±0.31)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9.20±50.91)ml、(587.40±45.25)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0%、1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的宫颈深肌层浸润发生率分别为19.15%、43.33%,脉管癌栓发生率分别为10.64%、26.67%,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7.66%、4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阴道切缘阳性发生率分别为0.00%、8.33%,宫旁浸润的发生率分别为0.00%、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全身或局部肌肉关节疼痛等,程度均在0~Ⅱ度,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新辅助化疗组、直接手术组3年的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7.23%、83.33%,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80.85%、7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和Ⅱa期宫颈癌疗效确切,降低了手术难度、高危病理因素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轻、手术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1~3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通过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反应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化疗有效率为87.1%,其中5例完全缓解。化疗效果与期别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所有患者化疗后均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经过新辅助化疗,使某些局部晚期病例得以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新辅助化疗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4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或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每位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患者在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共42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有68例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2例先行1~2次介入或静脉新辅助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者20例,没有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是否行新辅助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SI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2.2%,手术组则为17.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方面,局部晚期宫颈癌明显低于早期者。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输尿管支架置入率、输血率、其他相邻脏器损伤的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较早期差,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主要与LVSI及深肌层浸润有关。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影响尚不明确,也没有证据证明新辅助化疗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在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还需更大样本或多中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NACT)对比同步放化疗(CCRT)对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预后及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NACT,观察组采用以吉西他滨为基础CCRT。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副作用及生存情况,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spase-3、Survivin、Bax、Bcl-2表达。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切缘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Survivin、Bal-2阳性表达率、未复发转移低于对照组,Caspase-3、Bax阳性表达率、未复发转移患者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吉西他滨NACT与CCRT治疗年轻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但CCRT可能改善远期生存获益,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因子及上调细胞凋亡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放疗、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三种非手术疗法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2009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和放疗科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分为两组。(1)术前治疗组:Ⅰb~Ⅱa期患者60例,包括单纯放疗组(20例)、新辅助化疗组(20例)、同步放化疗组(20例)。(2)非手术治疗组:Ⅱb~Ⅲb期患者60例,包括单纯放疗组30例,同步放化疗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和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显著高于术前单纯放疗组(55%)(P0.05);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单纯放疗组(50%)高于同步放化疗组(30%)和新辅助化疗组(10%)(P0.05);宫旁转移率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单纯放疗组低分化者肿瘤缩小率(95.7%)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59.4%),新辅助化疗组高中分化者肿瘤缩小率(87.1%)显著高于低分化者(50.3%)。非手术治疗组中同步放化疗组肿瘤平均缩小率(72.6%)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37.7%)(P0.05)。结论 (1)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体积在短时间内缩小明显,利于手术治疗,并能降低淋巴结转移率。(2)低分化宫颈癌对放疗敏感,高中分化宫颈癌对化疗敏感。(3)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