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应用于顺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58例顺产产后出血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113.39±33.1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3.46±66.6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为(231.13±31.1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9.08±99.7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应用于顺产产后出血产妇具有良好预防效果,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340例无高危因素且足月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0例。观察组给予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宫缩素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24 h出血量等方面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在妊高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至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人妊高症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应用宫缩素和麦角新碱。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出血情况、血压情况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此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在服用米索前列醇之后有2例产妇出现了恶心、发热等情况。结论: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妊高症产后出血能实现很好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1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同时间点的出血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娩时的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平均出血量为(131.67±30.33)m L,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213.49±50.27)m L;对照组产后2 h平均出血量为(234.61±53.46)m L,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为(286.54±53.43)m L。观察组产后两个时间点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用药风险低,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观察100例产妇,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用米索前列醇或催产素后对第三产程及出血量的影响。1组在胎儿娩出后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400微克。2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10U。结果: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2小时出血量减少(P<0.01)。因此应用米索前列醇降低产后出血致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米索前列醇宫腔内给药用于减少剖宫产术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宫腔内直接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宫腔内给药组(研究组)与单纯缩宫素给药组(对照组A)、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组(对照组B)、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组(对照组C)、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组(对照组D)5组,每组各30例。观察5组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2小时出血量、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及副反应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小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A(P<0.01);研究组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C及对照组D(P<0.01);各组产妇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一例发生副反应。结论:米索前列醇宫腔内给药法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且副反应少,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对产妇产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凝血因子的影响,为产后出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12月1日-2013年1月1日收治的120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巨大儿,多胎妊娠)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组,每组40例.A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通过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B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 U,同时20 U催产素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缓慢静脉滴注;C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 U,同时米索前列醇400 μg直肠给药.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3组产妇产后2,24 h时出血量,并测量3组产妇产前、产后血液中AngⅡ和凝血因子Ⅷ、Ⅸ水平,记录产妇分娩前和胎盘娩出后2 h收缩压情况.结果:A、B两组产妇产前和产后血液中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产后血液中AngⅡ较产前增高(t=7.196,P=0.009).A、B两组产妇产前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Ⅷ和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产妇血液中的2种凝血因子水平产后高于产前(均P<0.05).3组产妇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产妇产前和产后2 h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联合使用能提高产妇产后血液中血管紧张素和凝血因子水平,有效抑制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催产素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共294例来我院采取剖宫产分娩且血压正常的孕妇,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139例孕妇,使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另一组为观察组,155例孕妇,联合使用催产素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2小时的出血量、术后24小时的总出血量,并观察产妇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2小时的出血量、术后24小时的总出血量均比对照组患者少,(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催产素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有显著效果,临床在为孕妇实施剖宫产时可以采取联合用药预防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其中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经阴道自然分娩且产后出血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疾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静注缩宫素10 U,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即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结果两组患者第三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6.6±2.5)min,产时出血量(182.2±21.5)m L,产后2 h出血量(103.2±23.5)m L,产后24 h出血量(281.2±48.2)m L,发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率为1.25%;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11.4±3.4)min,产时出血量(257.2±38.6)m L,产后2 h出血量(257.2±38.6)m L,产后24 h出血量(478.3±45.3)m L,发生产后出血11例,产后出血率为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 ,对我院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住院的正常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者 16 0 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80 0例 ,在第二产程胎头娩出后即口服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 ;对照组 80 0例 ,在胎头娩出后静脉予催产素 2 0U。观察产后2h出血量 ,产后出血发生率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用药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产后 2h出血量 ,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16 8 4 5± 6 0 5 6ml和 188 75± 95 3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产后出血发生率 ,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1 2 5 %和 3 7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优于催产素 ,不仅能减少产后出血量 ,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且给药方法简便、安全 ,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具有剖宫产史的孕产妇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产妇均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方法,对照组产妇仅使用静脉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产妇的基础上,胎儿分娩后立即服用米索前列醇400μg,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孕产妇实行剖宫产分娩的时候,应用米索前列醇的同时联合缩宫素,可以有效促进宫缩,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明显降低孕妇的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宫缩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止血时间与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7%,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3,P0.05)。结论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子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子宫缝合术,观察组另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出血时间、出血量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出血时间(14.88±4.21)min、出血量(48.35±20.14)m LVS对照组(48.35±20.14)min、(138.20±25.80)m L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VS对照组76.0%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可降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观察,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在平安医院自然分娩的产妇230例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组与静脉注射催产素组比较,第三产程时问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也明显减少。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用药能起到协同互补的作用,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率并进一步降低产妇死亡率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米索前列醇不同时间给药防治二次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126例二次剖宫产孕妇按照入院先后编号,随机分为三组:缩宫素组(A组,42例),术中、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术后米索前列醇组(B组,41例),在A组基础上术后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术中米索前列醇组(C组,43例),在A组基础上术中含服米索前列醇。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术后0~2h、术后3~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控制措施。结果:C组患者术中、术后0~2h、术后3~24h出血量分别为(240.12±64.09)ml、(51.26±15.04)ml、(61.26±19.80)ml,均比A组出血量少(P0.05);C组患者术中和术后0~2h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0~2h、术后3~24h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A组(23.81%)(P0.05)。A组采取增加药物止血措施的比例为19.05%,显著高于C组(2.33%)(P0.05)。结论:术中含服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较术后给予米索前列醇和单纯缩宫素给药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在终止早孕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自愿终止早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其不同药物应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米非司酮,观察组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患者流产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宫缩至胚囊排出时间、出血量以及平均出血时间均显著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终止早孕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完全流产率,同时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和胚囊排出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时应用10%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358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179例.观察组: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5ml,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IU,胎儿娩出后将米索前列醇400μg塞入肛门内5cm处,紧帖直肠前壁;对照组:未滴注葡萄糖酸钙,余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后血清C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第3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1min Agp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时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可用于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3,自引:0,他引:123  
Zhao Y  Li X  Peng Y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7):403-405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82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及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60例,术中打开腹膜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64例,术中打开腹膜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IU。催产素组5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I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UI。以上各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12±560ml;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为208±554ml;催产素组为345±647ml。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米索前列醇组与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探讨肛塞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产妇于胎儿娩出时宫颈肌注缩宫素,B组产妇肛塞米索前列醇片,C组产妇同时宫颈肌注缩宫素与肛塞米索前列醇片,对比三组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产后2小时出血量A组>B组>C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A组>B组>C组;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肛塞米索前列醇片较缩宫素具有更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