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报道甲氰吡酮(MIL)对失血性休克猫试行治疗并探讨其血流动力学机制。实验表明,在低血压期(平均动脉压35mmHg,3h)iv MIL(2μg/(kg·min),10min)能显著提高失血性休克猫的生存率(给药组80%,对照组20%,P<0.05)。在开胸失血性休克猫(平均动脉压40mmL/Hg,自动回血40%,回全血后给药观察)iVMIL(8μg/(kg·min)10min),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收缩性能指标如  相似文献   

2.
APSAC是新型高效溶栓药物.它给药方便,注射给药时间只需2~5min,在血液中稳定,作用时间长,半衰期为105~120min,向血栓扩散快,与纤维蛋白结合力高,能很快地溶解纤维蛋白,且副作用小,在溶栓药物中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提取物对+10 Gz/3 min暴露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行为变化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Gz/3 min组和药物组,每组8只。药物组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4 d后,给予+10 Gz/3 min的加速度暴露。再采用Y-型迷宫实验和旷场分析实验观察+Gz暴露后不同时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行为的变化。结果:Y-型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0 Gz/3 min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显著降低(P<0.01),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0.01),且在暴露后的第6 d仍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药物组大鼠在暴露后各时间点的正确反应次数和反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较+10 Gz/3 min组显著改善(P<0.01)。旷场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0 Gz/3 min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在暴露后即刻和2 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而药物组无显著改变;+10 Gz/3 min组和药物组的总得分在暴露后即刻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复方中药"天芪航力片"提取物对+10 Gz/3 min暴露后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对暴露后即刻的行为改变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阻断后针刺足三里穴位(双侧)时食管动力的变化,探讨针灸对食管作用的途径.方法我们研究了11只健康猫(2.5~3.5kg)在禁食8h,麻醉后平卧安置实验台上.应用荷兰MMS测压系统,7导测压管检测LES和食管体压力,比较针刺前、针刺时、滞针时和停针后的食管压力变化.6只猫给以阿托品0.2mg/kg,后应用上述方法观察,5只猫在行颈部迷走神经主干切断术前后做同样实验.结果给予阿托品后4只猫LES压力明显下降,1只压力消失,另1只无变化, 食管体蠕动波幅给药前后无变化,但用药后蠕动波收缩时限明显延长;迷走神经主干切断术组,3只猫LES压力消失,2只猫LES压力明显下降(变化率大于50%),3只猫食管体蠕动完全消失,2只猫仅残留很低的蠕动压力.迷走神经切断后LPS和食管体对针刺足三里穴完全无反应 .结论迷走神经阻断及迷走神经主干切断后,猫的食管动力可发生明显变化 ,且在阻断或迷走后LES对针灸刺激无反应,揭示迷走神经是针灸对食管动力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观察右旋布洛芬胶囊内容物小鼠单次灌胃给药后的中毒反应.试验采用昆明种小鼠,给药后观察各种反应及临床中毒症状.连续观察14 d后,处死动物,剖检,对肉眼可见异常组织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给药后小鼠先后出现少动、紫绀、腹式呼吸、呼吸减慢、俯卧不动、翻正反射消失等反应,动物死亡时间大约集中在药后60 min ~4 d内.2000、1420、1008、716、500 mg·kg-1剂量组死亡动物数分别是10、9、7、3、0.按正规Bliss法统计:右旋布洛芬胶囊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85 mg·kg-1,95%可信限为762~1028mg·kg-1.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与常用抗菌药物配伍后,是否产生药效降低或毒性增加等变化。方法:在室温下,体外实验:将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于临床常用使用浓度与常用抗菌药物配伍后,在0、30、60、120min分别观察外观、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浊度、含量等变化;体内实验:将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于2个浓度(临床常用浓度,2倍临床常用浓度)的常用13种抗生素配伍后,静脉滴注家兔,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5、18、30和60min的心电图及呼吸频率。结果:在室温下,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与13种抗菌药物配伍后,在不同时间内观察到的理化性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静脉滴注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与抗菌药物配伍后的溶液,在不同时间内测定的呼吸及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室温条件下,氯化钾氯化钠注射液与常用抗菌药物配伍稳定,不会产生药效降低或毒性增加等变化。  相似文献   

7.
郭少杰 《医学信息》2007,20(9):1665-1667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速度的心律平对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例分为快速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分别以15mg/min和7m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给药,复律后立即停药,未成功转复的病人在第20min重复给药一次,观察两组用药后半小时、1小时的一次给药有效病例数、二次给药总有效例数、一次给药起效时间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一次给药有效率快速组为88%,常规组为66%,X2=6.83,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二次给药总有效率快速组和常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和9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起效时间快速组6.65±2.46 min,常规组为12.65±2.63 min,两组一次给药平均起效时间比较t=10.66,P<0.001,平均起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副作用发生率低,无差异.结论 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显著,而且快速注射(15mg/min)比缓慢注射(7mg/min)更加符合心律平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效率高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初产妇自然分娩患者围产期间不同硬膜外给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院经阴道分娩的108例初产妇资料,按给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间断组(52例,间断给药)和持续组(56例,持续给药).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产程时间、药物总量及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初产妇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与镇痛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间断组镇痛后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持续组(P<0.05).两组产程时间、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用药总量明显多于间断组(P<0.05).结论:硬膜外间断给药镇痛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初产妇机体疼痛,降低分娩初产妇用药量,不会增加初产妇认知功能和新生儿妊娠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 十四、间歇性跛行时间测定在闭塞性脉血管疾病中应用本实验作检查,一者是检查动脉受损的程度,再者是测定肌肉供血的情况,此检查可以鉴别肢体的其它疾病。检查方法是请病人以120步/min的速度、即2步/s在平地上行走(或作平板行走试验),记录病人下肢出现疼痛时的时间,作此实验时,可请一健康人伴同行走以作对照,动脉损害越重,行走的时间就越短,经过治疗后,可再作此实验对比其恢复情况。病情严重的程度按:轻者走500m以上发病,中度者走200~250m以上发病,严重者仅走100m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对新生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同侧顶叶皮质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新生7 d SD大鼠,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MK-801 1 mg/kg,并且细分为创伤前30 min给药、创伤即刻给药和创伤后30 min给药3个亚组).造模24 h取材,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创伤后30 min给药的神经细胞出现胞质和核染色质的浓缩深染,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空泡;创伤即刻组的神经细胞胞质内线粒体有肿胀,但胞核的变化不明显.结论:适时和适量运用MK-180能延迟神经细胞核染色质和粒线体的变性损伤,使之停留在损伤早期,为临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 环磷腺苷(cAMP,商品名美心力)是机体内参与物质代谢、调节细胞理化和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物质,是生命信息传递的第二信使,临床麻醉中常用于心衰、心肌缺血等病症的治疗.本实验采用经典的小白鼠耐缺氧试验的方法,观察了环磷腺苷对心肌耐缺氧时间的影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健康小白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28~30g,实验前禁食12hr,不禁水.250ml广口瓶2只,经生理盐水较正容积,内置10g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并铺以滤纸吸收尿液.环磷腺苷用生理盐水稀释至0.1mg/ml备用.实验小鼠根据环磷腺苷给药时间不同随机分为两组(30min和60min组),每组40只,各组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0min组实验组腹腔注入环磷腺苷10mg/kg,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30min后将小白鼠置入广口瓶中,并以涂有凡士林的瓶塞密封;60min组实验方法与30min组相同,但注药至密封时间为60min.观察各组密封后小白鼠的死亡时间.统计学显示:3min实验组死亡时间为74.8±14.3min((?)±s,后同),对照组为53.5±9.6min;60min实验死亡时间为72.6土11.4min,对照组为54.5±11.3min,各时间组内差别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艾塞那肽微球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的免疫原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市售药Byduren比较。方法:选用16只食蟹猴,雌雄各半,分性别随机分成受试物组和市售品组(n=8),分别单次皮下注射给予受试物/市售品0.44mg·kg-1。于给药前、给药后2、4、6、8、10w采集全血,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分析血浆中抗艾塞那肽抗体产生情况;于给药前(0h)、给药后0.5、1、3、6、12h,1、2、3、5、7、10、14、17、21、24、28、31、35、38、42、45、49、52、56、63、70d采集全血,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分析血浆中艾塞那肽浓度,WinnonLin计算各药代参数。结果:给药后2w受试物组1只动物产生抗药抗体,给药后4w受试物、市售品分别有4只、3只动物抗药抗体产生,至给药后70d,两组各有7只动物产生抗药抗体,且抗体的滴度影响血浆艾塞那肽浓度,滴度大于1:125的动物血浆药物浓度及系统暴露量明显升高。受试物、市售品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后,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给药后的前6h有一个初始释放,此后药物低浓度释放,药物的主要释放在给药后约10d开始,28d左右达峰,至给药后70d两组动物艾塞那肽仍持续释放。结论: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后,艾塞那肽微球在两组动物体内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和相似的药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豆腐果苷的抗抑郁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雄性,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豆腐果苷四种剂量组(20、30、40、50mg·kg~(-1)),阳性对照组盐酸丙米嗪(IMI,45 mg·kg~(-1)),空白对照组(蒸馏水),各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观察6min,小鼠悬尾实验记录后5min内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累计不动时间,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记录后4min内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累计不动时间。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及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方法研究豆腐果苷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在小鼠悬尾实验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豆腐果苷在30mg·kg~(-1)剂量下能明显缩短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P0.05),在30、50 mg·kg~(-1)剂量下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结论:豆腐果苷在行为绝望动物模型中呈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环磷酰胺药效、副作用和药物动力学依时特征。方法 通过监测S(?)实体瘤小鼠的瘤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骨髓细胞计数评价昼夜不同时间环磷酰胺给药的反应。通过大鼠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动力学参数分析,探索不同时间环磷酰胺给药的动力学模式。结果 环磷酰胺晚上给药血药浓度高、毒性大、作用强,早上给药毒性小,药物作用足以达到治疗效果。结论 环磷酰胺对于小鼠早上给药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灌胃给药,在多种实验模型中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减少小鼠因腹腔注射冰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受热刺激后引起大鼠痛反应的甩尾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速克痛口服液对多种因素所致的疼痛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703-II注射液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采用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方法,结合血液粘度测量,共观察了氢溴酸樟柳碱、703-II注射液、盐酸奴夫卡因三种药物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实验用大鼠按常规方法麻醉,然后以静脉注射给药,分别于药后1、5、15、30、60、120min在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流态等的变化.结果发现给药后30~120min,樟柳碱对肠系膜微动脉有一定扩张作用,而703-II注射液对血管管径的作用不明显.奴夫卡因给药后1min对肠系膜微动、静脉有一过性的收缩,而后舒张,血流减慢.注射生理盐水对血管管径及血流状态无明显改变.血液粘度测定显示樟柳碱、奴夫卡因对血液粘度改变不明显.结论 703-II注射液有显著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青光眼药物跨角膜输运特性,首先,通过实验结果修正了基于菲克第二定律的药物输运数学模型,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其次,通过对数学模型的求解,分析了眼表给药浓度恒定、眼药膏以及受泪液清除作用的眼药水3种给药方式对药物进入眼球前房输运通量以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扩散系数可以缩短药物累积从非稳态阶段进入伪稳态阶段的时间,提高药物累积量;给出了不同给药方式下药物累积规律和后两种给药方式下药物进入眼球前房药物输运通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及峰值量。此结果可为建立更加完善的青光眼药物输运数学模型及青光眼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生脉注射液对新西兰兔和猫的降压作用,探讨新西兰兔用于生脉注射液降压作用研究和产品质量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兔16只和猫4只,均雌雄各半,分别经耳缘静脉缓慢注射50 mg·kg-1(新西兰兔)或腹腔注射45 mg·kg-1 (猫)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按1.0 m L·kg-1的给药体积分别给予A、B和C三个厂家生脉注射液后,立即测定其动脉血压。统计分析比较新西兰兔和猫对不同来源生脉注射液的降压反应。结果:新西兰兔对1.0 m L·kg-1的不同厂家生脉注射液均具有很好的降压反应,降压均值大于3 kPa,且不同来源产品对新西兰兔的降压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16只兔体内试验结果均为一致;而猫对生脉注射液的降压反应具有敏感性较高但易耐受的特点。结论:新西兰兔不仅可以用于生脉注射液降压作用的研究,还可用于产品间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低阻滞平面腰麻下行肛周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腰麻下小剂量缓慢给药的最佳剂量及注射速度。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肛周手术患者65例,按麻醉药剂量及注射速度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布比卡因0. 6 m L,注药速度为0. 1 m L/5 s;对照组布比卡因1. 5 m L,注药速度为0. 1 m L/s。观察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0 min、30 min血压、心率,麻醉阻滞平面,抬臀能力,VAS,外科医生满意评分,患者满意评分,术后运动及疼痛恢复时间,腰麻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阻滞平面、术后运动恢复时间和疼痛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抬臀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本研究外科医生满意度、患者舒适度、VAS及腰麻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时采用小剂量、缓慢注药可获得较常规腰麻更低的阻滞平面,与常规腰麻下行肛周手术相比有更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给麻醉猫一次性灌胃粉末活性炭后,对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电图(Ⅱ导联)、呼吸、体温以及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戊巴比妥钠30mg.kg-1给猫静脉注射麻醉,再以20%、10%和5%的粉末活性炭混悬液,分别给三组麻醉猫灌胃20ml.kg-1,给药后30、60、90、120、240分钟测定血压、呼吸频率、呼吸振幅、肛温及Ⅱ导联心电图(包括心率、P、T、R波和QRS、S-T波间期)等,各参数与给药前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又以粉末活性炭的上述三种浓度分别给三组小鼠,每只灌服20ml.kg-1,给药后30分钟,各小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1,产生的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