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慢性肾炎在中医文献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结于“水肿”,同时也散见于“虚劳”、“腰痛”等证中。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病本在肾。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其中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肺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而致本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NS)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水肿病范畴。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尽早控制蛋白尿防止反复发作,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本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谈一点个人体会,以供同仁参阅。1 标本缓急不同,治疗法则不一 肾病之水肿易消,但不易根除,易反复发作。究其根源,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素问阴阳别论》曰:“三阴结谓之水”。故在治疗时,“急则治其标”,宜治肺为先,宣肺祛风利  相似文献   

3.
水肿常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 ,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 ,其病机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而使肺失通调 ,脾失转输 ,肾失开合 ,膀胱气化不利 ,导致体内水液潴留 ,泛滥肌肤所致 ,水肿的发生重要的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 ,主要与肺脾肾有关 ,以肾为本 ,以肺为标 ,而以脾为制水脏 ,三焦失于通利则水肿顽固难愈。人之水饮 ,非阳气不能宣通。《景岳全书肿胀》 :“温补即所以化气 ,气化而痊愈者 ,愈出自然。”肾阳为全身阳气之根本 ,而脾阳根于肾阳 ,故温补脾肾之阳对全身气机运动变化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从而影响全身水液代谢正常…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NS)临床常见且难治,水肿是其突出症状,属中医学尿浊等范畴。水肿的形成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枢,湿与N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外湿或内湿夹杂风邪、郁热、痰浊、瘀血等,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为水肿。治疗上,或宣畅肺气以治其标,或健脾补脾以启脾之枢,或温肾阳、祛水邪而调其本。祛湿邪不忘扶正气,同时要考虑到NS水肿作为身心共病疾病,可酌情加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类的药物,以起到身心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肾炎症状复杂,涉及中医病证较多,如“水肿”“血尿”“虚劳”“淋病”等。但从水肿这一主要临床表现来看,肾炎与水肿之关系极为密切,故临床多从水肿论治。而水肿的病机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使水液停聚于体内而出现面目四肢或全身浮肿。三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肺主一身之气,在辨证施治过程中,根据个人体会,将肾炎之水肿分别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则较符合临床实际。从肺论治急性肾炎水肿多由肺气失宣、肺经热毒、肺气壅塞、水邪犯肺、肺阴虚和肺气虚等因引起,可分别以宣、清、降、泻、补五法  相似文献   

6.
杜老认为.急性肾炎主要是人体正气虚.而为风热、湿热、疫毒等温邪侵袭使然。从整体而言,急性肾炎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久治来愈.迁延所致.一般而言属于虚证。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其中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临床上把肾炎分为5型:肺热型、肺热脾虚型、脾虚型、脾肾两虚型、肾虚型。急性肾炎多见于肺热型、肺热脾虚型,慢性肾炎多见于脾虚、脾肾两虚、肾虚诸型。治疗遵循“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茁”原则立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多因风邪外袭、风湿相搏、疮毒内犯、饥馑劳倦所致,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胃三脏加以阐述分析,其中以《景岳全书·肿胀》论述最为扼要,如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推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上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说明肺胃之间,若肾水上泛,传人肺,而使肺气不降,失去通调水道的功能,可以促使肾气更虚,水邪更盛;相反,肺受邪而传人肾时,亦能引起同样结果。同时,脾肾之间,若脾虚不能制水,…  相似文献   

8.
总结韩明向教授辨治肾性水肿经验,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肺、脾、肾亏虚为本,尤以脾、肾虚损为甚;以湿、浊、瘀为标。瘀血是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贯穿疾病病程始终。治疗应重视补益脾、肾,治水不忘治肺,注重清热除湿,活用经典古方及善用活血化瘀之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怡  何立群 《中国医刊》2000,35(6):44-44
1 肾病水肿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水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最常见的症状,许多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常常因水肿就诊而发现疾病。郑师认为:引起肾病水肿的病因很多,可因于外感、饮食不节,或劳累过度而诱发或加重,但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除急性肾炎外,肾病多属慢性疾病。久病必虚,以脾肾亏虚为多见,脾失健运,肾之气化无权,水肿反复。标实之证除了水湿之邪外,可见湿从热化而见湿热,亦有久病则瘀,“水结亦病血”,可见舌质黯,有瘀斑。2 肾病水肿治疗重视脾肾,多用温阳,善用活血郑师治疗肾病水肿,除常用五苓散、五皮…  相似文献   

10.
贺志光教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志光教授从事临床、科教研4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笔者跟师学习,获益匪浅。兹将贺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介绍于下:1在健脾补肾的基础上强调活血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范围,其病机是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尤以脾肾气虚为主,外因风寒湿邪而诱发。故以健脾补肾为主治疗已被公认。但贺老师观察到单用健脾补肾法往往效果不理想。因肾病日久,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致气虚血瘀。正如清代王清任所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说明本症为本虚标实之候,脾肾两虚为本,瘀…  相似文献   

11.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腰痛、尿浊等范畴,中医治疗水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临床思维模式。本文试从临证思维这一角度探讨PNS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1病因病机的临证思维临床诸多因素可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脏腑气血阴阳不足,水液输布紊乱,水湿停聚,精微外泄而发为本病。病延日久,正愈虚,邪愈盛,故PNS的病理性质为虚实夹杂之证,病初偏于邪盛,多与风、湿、热、毒、瘀有关,而病至后期,肺、脾、肾俱虚,精微外泄,肾络瘀阻,转以正虚为主,肾虚尤著。在整个病变过程中,以脾肾功能失调为中心,阴阳气血不足为病变之本,以风邪、水湿、湿热、瘀血为病变之标,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其辨证首先要明确标本虚实之主次,病变早期水肿较甚,以标实为主,需辨风热、湿热、湿毒、气滞、水停之偏颇;疾病后期水邪退却,尿蛋白持续不消,病变重在脾肾两虚,临证要明辨气虚、血瘀、阳虚、阴虚之不同。在临证中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蕴郁为标,同样,不同有效部位的成分也可以在同一张谱图上给予表现出来,如安宫牛黄胶囊国家标准中的盐酸小檗碱属于生物碱,黄芩苷属于黄酮化合物,但在合适流动相下,它们的含量测定在同一谱图上体现出来,盐酸...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在危重病抢救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我们认为,肺心病心衰时静脉输液治疗应按证设施、按需应用,不可滥用. 1本病多属水气凌心输液不当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肺心病心衰与肺、脾、肾三脏病变有关.由于肺虚则不能通调水道,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不能化气行水,肺脾肾三脏之虚均可导致人体水液代谢紊乱,水湿停聚而致水肿、痰饮;饮邪凌心而致心悸、气喘.所以水肿、心悸、气喘是肺心病心衰的主证.故肺心病心衰多属标实本虚之证,其本在肺脾肾三脏之虚,其标在水湿痰饮凌心.故治疗上应以补肾、健脾、宣肺、利水为主.因此,静脉输液应结合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按证设施、按需应用,并且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否则不但无益于治疗,反而会加重肺脾肾三脏进行水液代谢的负担,致水肿更重,心衰难控.  相似文献   

13.
水肿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因水肿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名,只可说是一个症状,在很多疾病中都可引起水肿,可能包括心、肾水肿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唯肝硬化腹水(膨胀)不在其中.水肿病关系到肺、脾、肾三脏,故《内经》早就有“其标在肺,其本在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原则性指示.明代张景岳更明确说道:“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炎以水肿为主症,属中医水肿病的范畴,其病以邪实为主。慢性肾炎以水肿、虚损为主症,属中医水肿病、虚劳病的范畴,其病以正虚为主。中医所论述之水肿病,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炎有很多相似之处。《金匮要略》根据病因、脉证把水肿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和石水;根据五脏证候又把水肿病分为心水、肺水、肝水、脾水和肾水;在元代朱丹溪把水肿病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此种分类方法对临床辩证有一定指导作用,故一直留用至今。  相似文献   

15.
杜老认为,急性肾炎主要是人体正气虚,而为风热、湿热、疫毒等温邪侵袭使然。从整体而言,急性肾炎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久治未愈,迁延所致,一般而言属于虚证。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其中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临床上把肾炎分为5型:肺热型、肺热脾虚型、脾虚型、脾肾两虚型、肾虚型。急性肾炎多见于肺热型、肺热脾虚型,慢性肾炎多见于脾虚、脾肾两虚、肾虚诸型。治疗遵循“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艹坐”原则立法  相似文献   

16.
水肿系因肺脾肾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所致.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涉及膀胱、三焦.合理的中医综合护理措施能很好的缓解水肿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指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引起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而中医药在认识及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方面有其独到见解,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及书籍、临床收集验案,总结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认为本病病机是以肺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阻滞为标,这其中又以脾肾亏虚最为关键,属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最主要是调理肺、脾、肾三脏,而其关键又在脾肾先后天之本。后天不足,气血化源亏虚,无力推动濡养,水液停滞。先天不足,肾失开阖,膀胱气化失司,精微外溢。先后天充足,脾肾得健,则元气充沛,水液代谢有序,精微得固。同时,水液停滞必然导致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形成,在健脾益肾、培补先后天之本的同时要活血化瘀、淡渗利湿。因此,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应辨别虚实,分清主次,调理脏腑,固其根本,蠲痰化饮,利湿消肿,活血化瘀,推陈致新,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外感、水湿、湿热、瘀血等邪实为标,两者贯穿其中。治疗分别从肺、脾、肾及三焦入手,清热利湿,补脾益肾,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辨证论治。水湿内停、湿热蕴结、瘀血留滞是其病发生、发展、迁延难愈的基本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重养阴益气 消渴虽有热在肺、脾(胃)、肾之分,其病理则均为阴虚火盛。肾藏精,主水,为水之本,故其病本则在肾。前人对本病的治疗,一般取滋阴清热法,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祝师根据中医理论并结合他的老师施今墨先生的经验,认为消渴证虽有虚实之分,然三消之证多虚,病本在于肾虚。故治疗以增液汤合生脉散、玉锁丹,加苍术配玄参(降血糖)。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辩证认为老年久咳常属于内伤咳嗽,与脾肾肺三脏有密切的关系;慢性气管炎病之标在肺,其本在脾肾。肺主气,司呼吸;脾有运化水谷及统血的功能;肾主水,可以设想在慢性气管炎的发生发展中,除直接与呼吸功能障碍有关外,也还可能与消化系统有联系。血液胃蛋白酶元系在胃壁主细胞崩解时,由细胞内液吸收入血并经肾排泄至尿中,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