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特别是以手术、放化疗等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应用,带瘤生存者越来越多,而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四大手段之一,其运用在临床越来越广泛,但化疗所导致的严重粒细胞减少和机体免疫功能损害易发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常成为肿瘤患者的终末感染。为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对我院收治的116例发生真菌感染的肿瘤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索肿瘤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的规律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合并真菌感染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梅  杜迎春  杨勇  刘丹 《西部医学》2007,19(1):99-99,10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56例确诊的真菌感染患者采取抗真菌治疗.结果 治愈46例(82.1%).死亡10例(17.9%)。结论 机体抵抗力低下、放化疗、激索、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真菌感染,应予重视。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控制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0例恶性肿瘤经放化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软件对真菌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95例出现了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9.79%,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3种最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55.10%、12.24%、8.16%,真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口腔、泌尿系统是发生真菌感染的最主要部位,构成比分别为54.74%、14.74%、13.68%,感染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住院时间长短、是否应用广谱抗菌药以及是否使用激素是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患者的性别与是否引起真菌感染无明确的相关性。95株真菌对治疗真菌的常见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酮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27.55%,其次为益康唑耐药率为18.37%。结论针对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因为真菌感染而影响本身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珍旭  陈姗 《西部医学》2005,17(5):523-524
目的探讨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院内继发真菌感染3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医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居多;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老化,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恶性肿瘤放化疗,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和侵入性医疗操作;感染病原菌检出主要以念珠菌为主。结论降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为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何丹 《中外医疗》2013,(29):44-45
目的 探讨肿瘤放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情况和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真菌的耐药性,为控制肿瘤放化疗患者的真菌感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有针对性、高效性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以来住院进行放化疗的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130例.取病患的痰液、胸腹水、尿液、粪便及血液等作为实验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经分离后,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的373份标本真菌培养后得56株真菌,阳性率为15.018%;经分离后鉴定,感染的真菌种类包括有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其他假丝酵母菌,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40株)为分布最多,占总菌数的71.43%,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8株),占14.29%;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为癌症患者的放化疗、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及不当的激素治疗和侵入性操作等;真菌对酮康唑、益康唑类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其耐药率分别为25%、28.57%.结论 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明确其致病真菌种类有针对性的应用抗菌药,对于肿瘤放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同时减少了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继发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和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黄石中心医院就诊的胸部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真菌感染患者60例(真菌组),同时选取放化疗后无病原菌感染患者180例(无感染组)作为对照,分析真菌感染分布及药敏情况以及真菌组和无感染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结果 真菌感染以呼吸道部位感染最多,占50.00%;真菌种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3.33%。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对酮康唑耐药率最高,分别达到21.88%、28.57%和37.50%。真菌组患者年龄>50岁、有糖尿病、临床分期Ⅲ~Ⅳ、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激素、抗生素使用时间>14d、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KPS评分<80分、Hb水平<110g/L、ALB水平<40g/L比例分别为65.00%、46.67%、68.33%、55.00%、56.67%、48.33%、60.00%、45.00%、35.00%和36.67%,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碳酸氢钠雾化吸入预防胸部肿瘤放化疗过程中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将符合条件的117例胸部肿瘤放化疗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按常规治疗,加用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雾化吸入,对照组则按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及住院费用。结果同期放化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提高,住院费用减少。结论碳酸氢钠联合氟康唑雾化吸入可有效地预防胸部肿瘤放化疗过程中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尤其肺癌。近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上升,有超过胃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而跃居首位的趋势。在我国许多大城市,肺癌已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占据第一位。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本身疾病的特点。往往是医院感染的易患人群。而近年来肺癌手术、放化疗等技术不断进步,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导管介入治疗和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患者的生存时问不断延长,同时深部真菌感染的机会也明显增多。现将我院近十年来老年肺癌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做一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肿瘤放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情况和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真菌的耐药性,为控制肿瘤放化疗患者的真菌感染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有针对性、高效性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来住院进行放化疗的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80例。取病患的痰液、胸腹水、尿液、粪便及血液等作为实验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经分离后,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送检的80份标本共培养出12株真菌,阳性率为15.0%,经分离后鉴定,感染的主要菌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6株),占总菌数的70.0%,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2株),占15.0%;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的耐药性,其耐药率高低依次为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其中益康唑与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酮康唑与制霉菌素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明确其致病真菌种类有针对性的应用抗菌药,对于肿瘤放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同时减少了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继发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皮肤转移最高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手术和放化疗后,多为胸壁皮肤转移,远处皮肤单发转移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乳腺癌远处皮肤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常晓悦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19-1222
近20年来,随着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癌症放化疗的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艾滋病的流行,免疫缺陷患者不断增多等因素使得肺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态势。在肺部真菌感染(IPFI)中以念珠菌和曲霉菌最常见,其次为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常被原发病掩盖,容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定期随访对生存期影响.方法 从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确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且进行术后放化疗的患者,通过医学统计软件进行随机数字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病种、年龄、手术类型、化疗方案等的选择等比较无显著差异,通过对其定期随访,判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随访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随访,能防止复发和及早发现复发、并采取有效的治疗,从而使总的治疗率有所提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68例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率为3.1%,真菌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60.3%)、消化道(22.0%)、泌尿道(10.3%)等,病原体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3.2%)、热带假丝酵母菌(14.7%)、光滑假丝酵母菌(7.3%)、克柔假丝酵母菌(5.8%)。结论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真菌感染以呼吸道部位最多、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叶菊娥 《中外医疗》2011,30(33):50-5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136例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率为3.1%,真菌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60.3%)、消化道(22%)、泌尿道(10.3%)等,病原体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3.2%)、热带假丝酵母菌(14.7%)、光滑假丝酵母菌(7.3%)、克柔假丝酵母菌(5.8%)。结论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真菌感染以呼吸道部位最多、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了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56例,感染率为6.00%。抗生素、侵袭性操作、放化疗、激素、住院日等是老年人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老年患者真菌感染予以高度重视,预防为主,加强护理,减少或避免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因素,尽可能把老年人院内真菌感染控制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及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老年(≥60岁)、一般状况评分差(体能状态评分〉2分)、晚期肿瘤、经过抗生素治疗及侵入性操作者。病原学检测标本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占59.0%。治疗后痊愈+好转例数为55例(90.2%),死亡4例(6.6%)。结论减少危险因素、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可降低恶性肿瘤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成分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立翔  李伟道 《重庆医学》2004,33(6):919-921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不同于一般疾病,有其特殊性.恶性肿瘤患者输血,虽然可以提高放化疗的耐受力,但是又能促进肿瘤的复发转移,增加术后感染的危险性[1].随着大剂量放化疗和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扩广应用,肿瘤患者的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郑东  邹尧  刘延方 《继续医学教育》2011,25(7):78+82-78,82
肝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在血液科,肺部是主要的真菌感染部位,而肝脏真菌感染也时有发生。通过病例,介绍3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肝脏真菌感染后的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9.
张健  杨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137-137,14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引起真菌感染的危害性。方法: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真菌感染51例,确诊为真菌感染后,予以抗真菌治疗。结果:治愈44例,死亡5例,自动离院2例。结论:真菌感染治疗中,合理选用抗真菌药固然重要,但去除感染因素、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等综合治疗措施同样不容忽视,肿瘤科医生应重视真菌感染,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加强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院肿瘤内科治疗的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4例(2013年7月~2014年12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波尼松)剂量低于40mg进行治疗,研究组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波尼松)剂量40-20mg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使用不同剂量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88%,对比两组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对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