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西咪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人数相同各7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咪替丁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西咪替丁联合氨甲环酸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出血时间、输血量、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时间、输血量、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西咪替丁联合氨甲环酸药物治疗具有确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郑世荣 《中外医疗》2011,30(12):116-116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关键。对比分析奥美拉唑与氨甲环酸镜下喷药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能有效促进止血和溃疡愈合,取得满意疗效。我院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住院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进行了奥美拉唑针剂的临床治疗组(对照治疗组)与奥美拉唑与氨甲环酸联合治疗组(观察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显示奥美拉唑与氨甲环酸联合治疗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腰穿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立勉 《华夏医学》2002,15(1):31-32
目的:探讨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5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多次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合并交通性脑积水,余153例全部治愈。结论: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易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60例和高压氧组60例。结果常规组有效48例,无效12例;高压氧组:有效57例,无效3例。结论在单纯性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患者康复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尼膜同联合腰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尉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腰穿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以尼膜同治疗。对两组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膜同联合腰穿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1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总结。结果:Ⅰ型患者恢复良好率达100%;Ⅱ型患者良好率86.4%,致残率13.6%;Ⅲ型患者良好率38.2%,致残率41.2%,死亡率20.6%。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颅内合并损伤有关,并随着合并损伤程度的轻重预后不同,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预防方法。方法:对287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7例患者未作相应预防治疗措施,发生脑积水7例,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为4.76%;140例患者经腰椎穿刺、椎管持续引流治疗,无脑积水病例出现。结论: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以腰椎穿刺及椎管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CSF),可相应降低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尼膜同联合腰穿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效果。方法:将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腰穿术配以尼膜同治疗)和对照组(仅腰穿术不用尼膜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1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明显低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21 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尼膜同联合腰穿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更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邱会斌  焦新月 《中外医疗》2009,28(30):59-5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痊愈56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出现脑梗死2例,脑积水2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使用尼莫同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间收治的6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选用常规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尼莫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达88.2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7.65%,实验组发生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患者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尼莫同可以有效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减少再出血、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关系。方法:对6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治愈55例,致残9例,死亡5例。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Ⅰ型和Ⅱ型以及中线无移位或移位小者预后好,而Ⅲ型和中线移位明显以及环池和四叠体池受压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龙凤强 《广州医药》2007,38(5):71-7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5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能有效降低内皮素-1水平,减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内皮素-1可能是其发挥作用过程中的某一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3.
张文超  王传海  史立信 《河北医学》2014,(12):2029-2031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78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基本治疗组89例应用传统基本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营养脑神经等综合基本治疗;联合治疗组89例在传统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入院立即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泵点,于发病后24h给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发症(如脑梗塞、再出血、脑积水等)发生率,恢复脑功能,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方面,治疗效果确切,患者预后改善明显。此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与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Ⅰ、Ⅱ、Ⅲ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止血、脱水、激素及神经功能恢复药等)治疗Ⅰ、Ⅱ、Ⅲ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硫酸镁及马来酸桂哌齐特+硫酸镁治疗. 结果 在头痛症状减轻程度上,治疗Ⅲ组效果均优于其它3组(P<0.05). 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硫酸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患者头痛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独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或硫酸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白朝鲁  刘涛  梅小波 《吉林医学》2013,(35):7465-7466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致伤原因以车祸和高处坠落伤多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随着病情的加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预后差。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六味地黄丸,逍遥丸联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2例口服Vitc0.23次每天,vitE0.1,3次每天,氨甲环酸250mg,3次每天治疗组61例口服氨甲环酸250mg,3次每天,六味地黄丸8丸2次每天,逍遥丸8丸2次每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好,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甲环酸、六味地黄丸、逍遥丸联合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林峰   《四川医学》2018,39(1):86-88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圣愈汤治疗黄褐斑(chloasm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黄褐斑患者336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A组(n=168)口服氨甲环酸和圣愈汤,对照组B组(n=168)口服氨甲环酸0.25,2次/d。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64.2%,对照组总有效率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氨甲环酸联合圣愈汤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氨甲环酸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尼莫通对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近期疗效。方法共73例病人,其中23例常规治疗,44例给予尼莫通治疗,所有病例随访3mo以上。结果轻症的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通治疗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u=2.1092,P<0.05),重症患者两种方法近期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尼莫通对轻症脑挫裂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收治7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1例发生置管穿刺点渗漏,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无1例死亡。其余75例经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后,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迅速好转,未发生再出血、脑积水及脑梗死现象,恢复良好,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治疗过程中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持续腰池引流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对患者的密切观察等,对促进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痊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除了外伤性的出血,更多的病例是原发性的出血。近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已成为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仅2012-2013两年间我院神经疾病治疗中心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79例。,除17例外伤性出血外,其余62例均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本文对6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