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升麻炭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选升麻炭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外观性状、异阿魏酸含量为指标,对炒炭药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进行考察。结果:升麻炭最佳炮制工艺为加样量3 kg,炒制温度400 ℃,炒制10 min。结论:优选得到的升麻炭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适合指导升麻炭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优选甘遂醋制最佳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确定醋甘遂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大戟二烯醇含量为指标,醋的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醋甘遂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醋的用量为30%,炒制温度控制在260℃,炒制时间为7 min。结论:优选出的醋甘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虎耳草醋制工艺。方法 L9(34)正交设计试验,以用醋量、浸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化学指标原儿茶酸、岩白菜素含量和药效学指标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综合加权评分,优选虎耳草醋制工艺。结果米醋用量为55%、浸润时间为2h、炒制温度控制在80℃、炒制时间为20 min时为醋制虎耳草最佳炮制工艺。结论优选出的醋虎耳草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止咳作用较强,可为虎耳草药材的炮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醋炙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α-香附酮的含量、醇浸膏得率、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考察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其质量的影响,优选醋香附的炮制工艺参数。结果香附最佳醋炙工艺为闷润时间75 min,炒制温度145℃,炒制时间8.5 min。结论优选的醋香附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制备出质量可控的醋香附饮片。  相似文献   

5.
醋甘遂饮片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确定醋甘遂饮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甘遂的毒效成分之一的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为指标性化合物,利用HPLC法,以醋的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L_9(3~4)优选出了醋甘遂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醋甘遂的炮制工艺,醋的用量为30%,炒制温度控制在260℃,炒制时间9 min.结论:优选出的醋甘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醋炙独一味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炮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加醋量、闷润时间、温度、炒制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优选醋炙独一味的炮制工艺.结果:选择醋炙法对独一味进行炮制,其最佳工艺为加30%醋闷润5 min,调节温度至200℃,炮制15 min.结论:醋炙独一味与生品相比,总黄酮含量提高了21%,为有效利用独一味资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醋商陆饮片的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吴皓  王媚  陈海兵  史闰均 《中草药》2011,42(6):1101-1104
目的确定醋商陆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加醋量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RP-HPLC法测定炮制品中活性成分商陆皂苷甲的量,以小鼠胃肠道试验评价刺激性毒性,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醋商陆的炮制工艺。结果优选出的醋商陆炮制工艺为:加入30%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于120℃炒制30 min。结论优选出的醋商陆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江边一碗水的醋炙工艺。方法:以鬼臼毒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闷润时间、醋用量、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对醋炙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鬼臼毒素含量,流动相甲醇-0.1 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45∶55),检测波长290 nm。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醋用量30%,闷润时间2 h,炒制温度150℃,炒制时间4 min;醋用量、炒制时间对醋炙工艺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鬼臼毒素质量分数达5.48%。结论:该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为江边一碗水的民间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11):1540-1544
目的:优选夏天无醋炙最佳炮制工艺,为阐明醋炙入肝增效理论的科学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天无及其炮制品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两个药效成分含量为衡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夏天无炮制工艺。结果:加米醋量20%,浸润夏天无药材3h,中火130℃炒制5min为最佳炮制工艺。结论:优选的醋炙工艺稳定可行,能够较好地提高药效成分含量,醋用量、浸润时间、炒制温度对夏天无中有效成分溶出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石典花  张姗姗  孙立立 《中成药》2012,34(7):1324-1328
目的优选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毒效部位特征峰峰面积之和及外观性状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加醋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选的最佳醋炙工艺为加醋量30%,230℃炒制30min。结论该研究可为醋甘遂的炮制和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葛根最佳醋制工艺.方法:以HPLC测定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含量为指标,考察辅料用量、闷润时间、文火炒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对葛根的最佳醋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葛根的最佳醋制工艺为取葛根一定量,加入20%醋闷润0.5h,文火炒制30 min.结论:优选出的葛根醋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醋五灵脂的炮制工艺。方法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醋五灵脂9个共有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及外观性状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米醋用量、电炒锅功率、炒制时间对醋五灵脂炮制工艺的影响,以综合得分为评价依据优选醋五灵脂炮制工艺。结果 醋五灵脂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五灵脂使用米醋10 g,电炒锅功率600 W,炒制时长10 min。结论 优选的醋五灵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其饮片质量控制和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均匀设计法的建昌帮四制香附炮制工艺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辅料用量、炮制温度及时间对江西建昌帮四制香附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α-香附酮及总黄酮为考察指标,HPLC测定α-香附酮含量,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江西建昌帮四制香附炮制工艺.结果:盐、醋的用量越小、温度越低、炒制时间越短,α-香附酮含量越高;生姜和黄酒的用量对α-香附酮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盐、醋的用量越大、炒制的温度越高,则总黄酮含量越高;生姜、酒及炮制时间对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建昌帮四制香附炮制辅料盐和醋的用量、炮制温度及时间对主要活性成分α-香附酮及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影响,且两者呈负相关,提示对炮制工艺的评价应结合药效指标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选莪术微波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选醋制莪术的微波炮制工艺。 方法: 以总挥发油、吉马酮和姜黄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醋用量、闷润时间、微波强度、炮制时间对微波炮制工艺的影响。 结果: 最佳炮制工艺为加15%米醋闷润45 min,60%微波热力炮制3 min。 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且易于控制,为莪术炮制工艺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化蓬莪术炮制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优化川产道地药材蓬莪术的炮制工艺,为该药材炮制前后物质的量效变化和破血行气炮制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以姜黄素、挥发油提取量及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米醋用量、煎煮时间、加水量、浸润时间对蓬莪术炮制工艺的影响,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一步优化炮制工艺参数. 结果: 最佳醋煮工艺为加20%米醋和6倍量水浸润5 h,煎煮时间1.5 h;姜黄素、挥发油提取量及干膏收率分别为0.071 mg·g-1,0.96 mL,26.68%. 结论: 正交设计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联用优选的蓬莪术醋煮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为完善醋莪术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京大戟最佳醋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以用醋量、醋水比例、煮制火候作为考察因素,以大戟二烯醇含量、醇浸出物、水浸出物、饮片外观、断面性状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为指标,优选京大戟炮制工艺。结果:优选出京大戟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药材加入醋30 g和水270 g的醋水混合液,拌匀,闷润,文火煮至醋水被吸尽,取出,晾至6~7成干,切厚片。结论:本研究制定了京大戟炮制工艺量化技术参数,在该工艺技术条件下可生产出质量稳定可控的醋京大戟饮片。  相似文献   

17.
指纹图谱技术优选甘草炙吴茱萸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甘草炙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吴茱萸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技术,单因素试验考察甘草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个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吴茱萸指纹图谱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药材-甘草100:6,闷润3h,180℃炒制10 min.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规范甘草炙吴茱萸炮制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川产丹参炒制工艺优选及其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川产丹参炒制工艺进行优选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通过L9(34)正交设计,以丹参中有效成分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酚酸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对川产丹参的炒制工艺进行优选;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下质量标准对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温度和时间对丹参炒制均有显著影响,70 ~ 80℃炒制温度影响最大,炒制5min影响最大.结论:炒丹参最佳工艺为炒制温度70~80℃,炒制时间5 min,炒丹参质量标准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延胡索醋炙工艺、物性参数及成分含量之间的测量,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和相关性,并进行醋炙工艺优选。方法首先依据Box-behnken法建立3因素3水平的醋炙工艺Box-behnken设计表。分别测定延胡索生品及不同醋炙品的物性参数(振实密度、pH值、氧化值);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淀粉含量;利用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样品中延胡索乙素及原阿片碱含量。最后对所有参数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绘制延胡索乙素含量及原阿片碱含量间的模型函数回归曲线。结果醋炙工艺中炒制时间、炒制温度、辅料用量程度越高,均会使pH值降低。炒制温度和辅料用量相同时,随着醋炙时间增加,总淀粉含量减少而支链淀粉含量有所增加,延胡索乙素含量降低,振实密度也随之下降,并与总淀粉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辅料用量越多,原阿片碱含量升高。延胡索乙素含量随着原阿片碱含量升高而升高,达到峰值后下降。结论通过对工艺、物性以及含量参数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变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动态传递过程。可以通过对工艺的控制,得到最优醋制品,成品的醋炙延胡索也可以通过对某一含量或物性参数的测量,推断其品质。最优醋炙工艺为:炒制温度110℃,炒制时间17.5 min,辅料用量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