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BPH)和60例Pca患者血清中检测游离PSA(f PSA)和总PSA(t PSA)水平。计算F/T(f PSA/t PSA),检测超声测量前列腺三维直径,计算前列腺体积(PV),得出单位体积PSA浓度(PSAD),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结果计算PSA相关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两组数据间的F/T、PSAD和PSA年增长率(PS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PSA/t PSA的特异性达91.2%,敏感性为88.3%;PSAD的特异性达81%,敏感性为52%;PSAV的特异性可达90%、敏感性63%。结论前列腺癌中t PSA、PSAD、PSAV等指标与在前列腺良性增生中的相应指标有明显差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PSA密度(PSAD)在诊断老年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前列腺肥大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其中确诊为前列腺肥大93例为增生组,前列腺癌27例为癌症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PSA检测,计算前列腺体积,并计算出PSAD.结果 增生组和癌症组患者的平均血清PSA浓度和平均PASD数据存在差异(P<0.05).虽然PSA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阳性预期率和总效率都明显不如PSAD好(P<0.05).结论 患者血清PSA在4~30 ng/ml范围时,PSA的诊断数据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期率较低,可以结合PSAD进行诊断,从而提高确诊为前列腺癌的准确率,可以避免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实施不必要的穿刺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 PSA)及游离 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 PSA)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 1 30例前列腺癌 (PCa)、76例前列腺增生 (BPH)以及 4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 f PSA、t PSA,并计算 f PSA/ t PSA比值 ,评价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 f PSA/ t PSA比值为 0 .1 5为评判上限时 ,前列腺癌组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 (P<0 .0 1 ) ,认为 f PSA及 f PSA/t PSA比值可有效区分 PCa和 BPH(P<0 .0 0 5) ,其诊断敏感性为 91 .6% ,特异性为 88.1 % ,准确性为 87.8% ;尤其是当 PSA值界定在 4~ 1 0μg/ L灰区范围内效果更明显优于常规的 t PSA和 f PSA单独测定结果。结论  f PSA和 f PSA/ t PSA比值的应用 ,使血清 PSA测定更具临床意义 ,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表达强度。评价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别提取前列腺癌患者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标本,通过RT—PCR方法扩增目标基因组,同时用荧光标记物与目标基因组中特定部位结合,循环特定次数后用荧光定量PCR仪测定荧光标记物的浓度,从而了解PSMA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通过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比较来了解PSM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PSMA表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表达。结论PSMA是较PSA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检测前列腺癌的指标,为临床早期筛选前列腺癌提供更强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用于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前列腺癌患者69例(前列腺癌组)、同期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前列腺增生组)及健康体检老年男性5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SA、PSAD和HMGB1含量。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t=29.674、25.212、23.665,对照组:t=35.654、36.293、30.286,均P<0.05);前列腺增生组血清PSA、PSAD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7.203、22.603、19.910,均P<0.05)。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PSA、PSAD、HMGB1单独检测。PSA与PSAD、PSAD与HMGB1、PSA与HMGB1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PSAD、HMGB1水平明显升高,PSA+PSAD+HMGB1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同时伴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增高患者的组织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以 PSA为标记物 ,在62 6人中进行前列腺疾病普查。通过手术或经会阴四点穿刺取活体组织观察其形态学。前列腺组织标本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HE与 Mas-son染色。结果  37例活检标本中 ,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 ,5例为前列腺癌。结论  50岁以上人群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占 81 .0 8%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1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检测在前列腺癌(PCa)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238例PCa患者,根据ECT、X线、CT及MRI结果诊断骨转移组112例、非骨转移组126例;分析血清PSA、PSAD水平与PCa骨转移的关系。结果以血清PSA>20 ng/m L为骨转移诊断标准,两组骨转移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骨转移敏感度性76.79%,特异性为82.54%。以血清PSAD>0.40 ng/(m L·cm3)为骨转移诊断标准,两组骨转移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骨转移敏感性82.14%,特异性为75.40%。以血清PSA>20 ng/m L联合PSAD>0.40 ng/(m L·cm3)为临界值诊断骨转移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14%和84.13%。应用ROC曲线确定诊断PCa骨转移的临界值,血清PSA为20 ng/m L,PSAD为0.40 ng/(m L·cm3)。结论血清PSA、PSAD均为判断PCa患者有无骨转移的可靠指标,PSA+PSAD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PCa骨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 PSA)及f PSA/t PSA比值、铁蛋白及嗜铬粒蛋白(Cg)A在前列腺癌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血清t PSA、f PSA,并计算f PSA/t PSA比值。结果前列腺癌组与BPH组f PSA/t PS比值、铁蛋白、Cg A水平差异显著(P0.01)。结论运用f PSA/t PSA比值,结合t PSA、铁蛋白、Cg A水平含量,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取50~70岁之间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其血液中A1蛋白的表达与PSA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PSA浓度,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20例前列腺癌患者、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和20例正常者新鲜前列腺组织中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A1蛋白表达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PS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RT-PCR与westem-blot检测结果一致,A1蛋白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A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A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PSA的浓度相关。结论 A1蛋白阳性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病变程度相关,A1蛋白在细胞凋亡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联合检测A1和PSA的表达变化对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PSA、FPSA/T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美国家男性泌尿生殖系肿瘤中前列腺癌最常见,近年来,我国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单体糖蛋白,其血清中的含量足前列腺癌诊断指标之一。PSA的应用使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提高了70%,其流行病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也可升高,故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不高。本文通过对105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8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和前列腺抗原癌变(PSAD)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上述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血清分类PSA筛查的前列腺病变老年患者398例,且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比较各组分类PSA水平、PSA密度(PSAD)以及不同超声特征分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分类PSA水平及PSAD。结果 398例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48例,前列腺炎33例,前列腺增生317例。前列腺癌组游离PSA(F-PSA)、总PSA(T-PSA)、PSAD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炎组和前列腺增生组,F/T-PSA显著低于前列腺炎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前列腺炎组F-PSA、T-PSA、PSAD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两组F/T-P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前列腺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将患者分为隐匿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结节型F-PSA、TPSA、PSAD均显著高于隐匿型和结节型(P<0.05),弥漫浸润型与弥漫浸润结节型F-PSA、T-PSA、PSA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隐匿型和结节型F-PSA、T-PSA、PSA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F/T-P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PSA有助于提高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应开展穿刺活检,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OST)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在前列腺癌及骨转移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通过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90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58例;进展性骨转移20例和局限性骨转移38例。血清中PSA、CTx、OST、BAP的浓度变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标志物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结果骨转移组血清PSA、CTx、OST、BAP浓度均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与局限性骨转移组比较,PSA、CTx、OST、BAP浓度在进展性骨转移组中均有明显升高(P<0.05);ROC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标志物PSA、CTx、BAP、OS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656、0.752、0.733,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6.8%、59.2%、37.1%、58.3%;90.0%、80.0%、96.6%、76.5%;PSA、CTx、OST、BAP是可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其总符合率为84.3%。结论PSA、CTx、OST、BAP水平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明显升高,联合检测有可能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徐强  姚茂银 《山东医药》2008,48(1):115-11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患者各50例,分别根据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结果分为0~4 ne/ml组、4~10 ng/ml组、>10 ng/nd组.采用放免法测定PSA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已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葡萄糖.运用HOMA模型中的胰岛素抵抗计算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发现PSA 4~10 ng/ml、>10ng/ml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患者IRI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认为IRI可能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骨形成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与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的意义. 方法 通过测定57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年龄61~90岁)PSA、TRACP5b、ALP、ICTP血清浓度,分成骨转移(27例)与非骨转移(30例)两组,以转移灶在5个及以上者划分为进展性(18例)和局限性骨转移(39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评估各标志物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结果 PSA、TRACP5b、ALP、ICTP血清浓度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均高于非骨转移组(P<0.05);与局限性骨转移组比较,PSA、TRACP5b、ALP、ICTP、Gleason评分在进展性骨转移组中均有明显升高(P<0.05);PSA、TRACP5b、ALP、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657、0.762、0.743,最高诊断价值的是PSA,ALP、ICTP与之相当,TRACP5b次之,其敏感性分别为66.7%、59.3%、37.0%、59.3%,特异性则为90.0%、96.7%、80.0%、76.7%;PSA、ALP、ICTP与Gleason评分是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总符合率为84.2%. 结论 PSA、TRACP5b、ALP、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相当,联合检测并动态观察可能有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早期筛查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各30例患者行按摩前、按摩1 h内及按摩24 h后的PSA监测。结果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与自身对照比较按摩前与按摩1 h内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前、按摩1 h内与按摩24 h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按摩1 h内及时抽血测定对PSA值无影响,门诊病人有针对性实施PSA监测对筛查早期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78例健康人(对照组)、32例前列腺炎患者(炎症组)、1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增生组)、34例前列腺癌患者(PCa组)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FPSA/TPSA(F/T)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炎症组、增生组及PCa组FPSA及TPSA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其中PCa组显著高于炎症组及增生组,P均〈0.01。PCa组F/T值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均〈0.01。认为血清FPSA、TPSA和F/T值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C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萧畔  丁克家 《山东医药》2005,45(21):3-4
目的探讨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PSA,采用B超检查及直肠指诊估算前列腺体积。结果血PSA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关系不大,而与前列腺体积明显相关。结论测定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PSA时,将其前列腺体积作为血PSA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有助于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地观察及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及超声引导下穿刺对前列腺肿大病变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及前列腺癌(PCa)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临床分期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拟诊为PCa患者进行检查,然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方法为系统6点加可疑结节处穿刺法;与血清PSA及病理结果对照;并将前列腺癌血清PSA、穿刺活检阳性百分数(PPBCs)、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病理证实413例中PCa 149例,前列腺增生171例,增生并炎症44例,增生并上皮内瘤(PIN)、非典型增生(AAH)共49例。前列腺癌与临床(Whitmore-Jewett法)A、B、C、D分期对照有一定的临床分期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不同PCa临床分期的TRUS声像图特点:血清PSA、PPBCs及Gleason评分三者分别与PCa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前列腺病变尤其是前列腺癌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PSA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病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生素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患者血清PSA和游离PSA(f PSA)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老年PSA异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环丙沙星治疗3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SA相关参数水平变化,同时对研究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血清PS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PSA(t PSA)及PSA密度(PSAD)水平明显下降,f PSA密度(f PSAD)水平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而f PSA/t PSA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指标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15例(37.5%)前列腺癌;11例(27.5%)前列腺炎;14例(35.0%)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SA水平无显著变化,而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后血清P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生素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水平,结合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角蛋白19(CK19)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 leason分级、PSA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74例前列腺癌标本和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K19的表达,LEIA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浓度,分析CK19表达与G leason评分、PSA水平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K19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是77.0%,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是12.0%,P〈0.05;CK19在G leason分级为2~4、5~7、8~10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0.0%、86.1%、93.8%,P〈0.05;CK19阳性率在PSA水平为〈10 ng/m l、10~20 ng/m l、〉20 ng/m l中的阳性率分别是45.8%、90.3%、94.7%,P〈0.05;CK19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无关。结论 CK19表达对于前列腺癌的G leason分级、PSA水平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