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检测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ffh是否存在突变。方法体外诱导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碱裂解法提取细菌基因组,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变形链球菌耐酸相关基因ffh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利用PGEM-TEasy载体进行T-A克隆,构建重组质粒,酶切电泳,并测序鉴定。结果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ffh发生了突变。结论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关基因ffh发生了突变,并可能与其耐酸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唐玉香  徐蓉蓉 《口腔医学》2011,31(5):288-290
目的 检测口腔链球菌中是否存在耐酸相关基因,并对口腔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的ffh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 厌氧培养变形链球茵和口腔链球菌,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根据GenBank基因库上发表的各种属ffh基因序列,从最保守区设计1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进行PCR。结果 在以变形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基因组为模板的PCR中,所获得的特异性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 口腔链球菌中存在耐酸相关ffh基因,且口腔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耐酸相关基因ffh同源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判定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遗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采用AP-PCR技术,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AP-PCR反应条件,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闲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远缘链球蒲耐氟菌株的基因组已发生改变。结论: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已具有自身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A)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判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遗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采用REA技术,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REA反应体系,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已发生改变。结论: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已具有自身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5.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对葡萄糖摄取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发生耐氟突变后摄取葡萄糖能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逐步法诱导变形链球菌产生耐氟菌株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不同PH值 ,有氟和无氟条件下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培养物上清液中葡萄糖减少量 ,并与亲代菌株进行比较。结果 在氟化物存在时 ,耐氟菌株糖摄取量大于亲代菌株 ;耐氟菌株和亲代株在有无氟化物条件下糖摄取量不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具有致龋性 ;其致龋力大于亲代菌株。  相似文献   

6.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DNA G+C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基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及相应耐氟菌株DNA碱基含量,即DNAG+C摩尔百分比(mol%)。结果 四株耐氟菌株DNAG+Cmol%为54.45,44.86,54.41,55.39;相应亲代菌株G+Cmol%为35.8,37.4,43.35和46.62。两者明显不同,差值大于5%。结论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耐氟菌株已发生基因型改变,且可能包括多个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7.
变形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B基因防龋疫苗的构建及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基因组AP-PCR的比较,变形链球菌体外耐酸能力的实验研究,测定牙菌斑氟浓度的超微型F-ISFET电极的研制,变形链球菌变链素粗提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远缘链球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远缘链球菌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已发表的远缘链球菌葡聚糖酶基因 (dexA)的特异片断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 ,对 12种变形链球菌群中包含a~h 8种血清型的细菌及 2 3种常见的口腔菌中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电泳鉴定 ,并对特异片断进行回收 ,测序。结果 :变形链球菌群标准菌株中 ,只有远缘链球菌 (血清d、g型 )产生特异的扩增片断 ,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文献结果完全一致 ,且显示了极高的灵敏性 ,≥ 2× 10 2 个细胞均可以用该方法检出。结论 :PCR方法可以用于快速灵敏的检测远缘链球菌 ,比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能力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测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及耐氟菌株粘附至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SHA)表面的粘附量及粘附百分率,并比较两者的粘附能力。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人菌株与耐菌株间粘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远缘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相比,其粘附百分率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超微结构变化及氟化物对细菌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分为3组:A为正常对照组;B为加氟孵育组;C为耐氟菌株组。透射电镜观察3组细菌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亲代菌株相比,加氟孵育后的菌株及耐氟菌株菌体出现不同程度超微结构改变,包括胞浆电子密度减低,细胞肿胀,内容物外溢,远缘链球菌链状结构消失等。结论: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与氟共同孵育及耐氟突变后,其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表现为自溶活动及解链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