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前联合入路手术方法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不稳中的疗效.方法 通过选择本院下颈椎骨折脱位、小关节交锁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32例,采用后前联合入路,安放生物膜保护脊髓,取自体髂骨块植入间隙内;安放内固定物.然后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和JOA评分.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了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随访期间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和ASIA运动功能指数评分有统计学意义 (P值<0.05).结论 后前联合入路加用生物膜治疗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Yu ZS  Wei F  Liu ZJ  Ma QJ  Chen ZQ  Dang GT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5):1752-175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骨折脱位。方法对1997至2003年9例同时伴有颈椎前后柱损伤的颈椎多节段骨折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4-63岁。7例连续型损伤的病例均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加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钢板固定;2例Ⅱ型齿突骨折合并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加下颈椎后方侧块螺钉固定。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手术在全麻下操作。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运动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其中Frankel A 4例,Frankel B 2例,Frankel C 2例,Frankel E 1例。ASIA运动指数评分平均为31.3分。术后平均随访2年7个月。结果随访患者获得满意的复位固定及融合,无手术并发症。无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3例患者神经损伤有恢复,其中2例神经根功能恢复,1例脊髓功能恢复正常。ASIA运动指数评分平均为63.8分。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的方法,短时间内使多节段颈椎损伤获得减压和稳定,最大限度地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并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是可行的治疗颈椎多节段损伤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髓恢复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ASIA(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高于治疗前,D~E级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脊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2年3月48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院时及术后随访时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及JOA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9-6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术后除Frankel分级A及B级患者各1例无恢复外,其余患者恢复1-4级.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分析颈椎原有的病变情况,针对脊髓受压迫节段选择合理术式对脊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Frankel分级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结束时JOA评分平均为10.3分.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改善到C级,C级5例改善到D级,D级3例改善到E级.影像学检查25例颈椎生理屈度正常,无一例发生再"关门"现象,未发现有不稳定现象.最终随访时有4例患者颈部轻度僵硬和活动受限.结论 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多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辅以康复治疗效。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39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神经、血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3.17%,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前路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术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和JOA17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5.3±2.5)分,术后随访末次JOA评分为(12.2±3.7)分,改善率为5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8.
双开门减压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42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脊髓JOA评分由...  相似文献   

9.
闫鹏  郑伟东  李亮  张季凯  谭云冰  宋成 《吉林医学》2013,34(16):3114-3116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行减压、植骨、内固定;后路12例行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18例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1例行棘突间钢丝捆绑固定,术后定期行X线片检查观察损伤节段的融合情况,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因脊髓损伤平面上升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术后失访,余28例患者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4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可靠、减压充分、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方便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减少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17例合并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全麻下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前路带锁钛钢板固定及自体骨或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固定。结果:本组17例经6~48个月的随访,围手术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颈椎椎体高度丧失为1.9%,融合率100%,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提高l~2级。结论:合并脊髓损伤的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可行的,对解除脊髓的压迫状态,促进脊髓残留的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颈椎骨折、脱位伤伴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随访3个月至4年,植骨均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损伤症状改善满意.术前脊髓损伤Frankel 分级:A级12例,B级4例,C级5例,D级7例,术后恢复至B级2例,E级26例.按日本骨科学会(JOA)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术后改善率平均77.26%.结论 前/后路尽早行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外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预防或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等并发症,提供脊柱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颈椎骨折脱位并四肢瘫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随访0~12个月,平均(5.8±3.6)个月。4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存活,脊髓功能ASIA评分提高0~1级。术前ASIA分级为A级9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B级2例,无提高3例,死亡4例;术前ASIA分级为B级14例,术后ASIA评分提高为C级6例,无提高8例。4例死亡病例均为单纯前路减压手术:1例术后呼吸、心搏骤停死亡,2例因自主呼吸微弱出院后在家中死亡,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8例ASIA分级提高一个级别的均为一期前后路减压手术。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并硬膜下减压是治疗此类患者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09-01间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带锁钛钢板固定51例,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严重骨折脱位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8个月,植骨于3个月左右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有3例无恢复,其余病例至少有1~3级以上的恢复或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理、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1998年至2007年本院收治23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前路减压脊柱稳定重建8例,后路减压9例,前后联合减压脊柱稳定重建6例,观察各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JOA评分平均较术前改善。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根据病理基础及受伤机理选择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术式选择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10年7月笔者对8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后路和一期后-前路或是前-后-前联合入路(后路撬拨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颈椎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钛板(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比评估的方法,使用测量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和Frankel评分表评价脊髓功能恢复与脊柱损伤重建稳定性等情况。结果 8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在手术参数、术后力学参数方面对其进行比较,联合入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较单纯前路或后路组长,神经学方面,7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月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一期联合手术入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方面较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具备更宽的适证,需要掌握严格手术指征和根据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颈前路锁定钢板(CSLP)在颈前路砬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颈脊髓病、颈椎创伤、肿瘤及结核患者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行CSLP固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3例患者,切除椎体48个,完成减压71个间隙,平均3个间隙,术后植骨稳定,早期活动。随访6-16个月,平均8.7个月。颈脊髓病患者术前平均JOA评分8.1分。术后14.8分,恢复率为75.3%,优良率为87.5%,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减压融合术后。SA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颈前路锁定钢板能保证植骨稳定,减少并发症,简化手术程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后路颈椎管扩大减压、骨折复位、侧块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盘切除以及钛网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技术在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56例,患者入院后即安装头环行颅骨牵引,适度复位后早期手术。先取俯卧位行后路手术,植入钉棒系统实现损伤部位的减压、复位和固定。通过部分切除关节突和撬拨、撑开等方法使骨折复位,采用旋棒技术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患者改仰卧位,拆除颅骨牵引装置,行前路椎体或椎间盘次全切除,再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及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CT,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及椎管减压情况,以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37例获得随访,失访19例,其中因死亡失访8例。随访时间9.0~35.0(平均13.7)个月。颈椎均获复位,损伤节段稳定,无植骨不融合病例。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或脱出,未出现血管、食道损伤等并发症。12例末次随访时仍残留颈部疼痛,12例并发颈后伤口感染,经抗炎治疗后I期愈合,13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大多数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对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采用I期后路侧块钉棒联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获得良好复位,椎管前后方压迫均能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即刻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