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晨婵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37-3339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应用于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4月期间于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共1 552例为观察组,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间于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共1 28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治疗结束后评估健康教育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后的患者对于与自身相关的慢性疾病的有关内容的了解的优良率为97.29%,而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 =50.718,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9.81%,其中1 206例患者对护理工作很满意;对照组中满意率为98.36%,其中74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很满意.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17.453,P<0.05).结论 在门诊输液室中进行健康教育中应用护理程序一方面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朱立新 《北方药学》2013,(11):177-177
目的:探析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取得的效果。方法:2012年1~5月在我门诊输液室对120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做好记录。结果:通过调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我门诊输液室的各项护理满意率全部达到95.00%以上。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输液室的运行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吕文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30-131,13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提高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来本院治疗的患者30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投诉率、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投诉率为0.27%(4/1500),输液并发症发生率为8.33%(125/1500);观察组投诉率为0.00%(0/1500),输液并发症发生率为1.73%(26/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减少输液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探讨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260万例患者中的护理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策。结果门诊输液室的护患纠纷有18例,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占56.6%;护理操作生疏占27.8%;静脉穿刺失败占11.1%;病情观察不到位占5.6%。仔细分析之后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护理纠纷很快得到及时的化解以及有效的预防。结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纠纷,要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对策,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化解和预防护理纠纷,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收到好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472例,其中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入院治疗的236例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入院治疗的患儿236为观察组。对照组静脉输液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输液采用系统化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危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反复穿刺、纠纷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针头脱落、刺伤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错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5);对照组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实施系统化风险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各类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危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根据输液室的特点,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更新服务理念,开展微笑服务、爱心服务等活动改变工作作风,加强护士培训,落实查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体评价显著上升(Z=2.566,P=0.010),满意率由去年同期的91%上升到97%,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由原来的62%上升到78%。患者对输液室护士的穿刺技术、输液滴数准确性、输液卡的填写、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提高7%。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地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306例,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输液采取程序化管理,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输液室护士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时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渗漏、拔针出血、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液室护士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评分均在良好水平,除恐怖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管理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室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均明显提高,液体渗漏等发生率显著降低,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引入人性化理念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某院自2015年4月起将人性化理念引入至门诊输液室护理实践中,随机选择实施人性化护理前(2015年1月~3月)和实施后(2015年4月~6月)于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各50例做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两病例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人性化护理实施后门诊输液病例组输液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输液病例组,其对门诊输液护理服务质量的认可度则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人性化理念应用于门诊输液室护理实践之中,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病例的就诊安全性及其对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的认可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晓丽 《医药世界》2009,11(6):274-274
经过我院护理部、药剂科、输液室等相关科室近2a的临床实践及不断改进,一种新型多功能输液卡已在我院输液室正式使用。护士在为门诊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由于中间环节较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我院输液室发生的因输液外渗、药房发错药、药物与病历不符、输错接错液体、漏输药液等共63例。由于我院输液卡使用年限较长,格式老化,项目不全,发生护理缺陷后无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从2007年起我科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加强环节管理。  相似文献   

10.
陈丹萍 《黑龙江医药》2014,27(5):1267-126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实施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输液室输液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塑造了护理人员良好的专业形象和社会效应、降低了输液室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门诊输液室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护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护理改善措施。选取护理管理改善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实施护理的200例患者,对比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改善前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0%,改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9.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有助于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提高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本院门诊输液的6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心理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导致门诊输液等待时间长、满意度低的原因,借助六西格玛法以期改善门诊输液现状。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记录门诊70例输液患者等待时间,分析该时间差异和各等待环节耗时比例;选择10名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座谈,分析门诊输液时间长的可控影响因素,并绘制鱼骨图。结果患者满意度为72.95%;门诊输液等待平均时间38min;可控影响因素主要有环境、材料、人和方法4方面14个典型可控因素。结论针对性采取措施,有望缩短输液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陈洁  王宁霞 《首都医药》2014,(24):21-21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方法总结150例来我院输液室输液的患者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心里护理、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等,并作无记名满意度调查。结果全组150例患者满意率为94.7%。结论从点滴和细微做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方法2008年通过优化输液环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规范输液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落实输液巡视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增强协调作用构建和谐氛围等,把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具体落实到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中。结果缩短了患者就诊输液的时间,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原先的0.1%降至0.01%;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5%;健康教育的覆盖率为95.0%,知晓率为87.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下列质量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戴超  金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3,(10):1558-1559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人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0—2012年静脉滴注的36 952例次老年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护理措施。结果主要存在的隐患为护士呼叫患者时患者误听而易出差错事故、静脉不易穿刺致穿刺失败、药物外渗、过敏反应、药物不适反应、跌倒、拔针后按压不当、病情突变,发现时已昏迷等危急状况,并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一系列从老年人进输液室到出输液室的相应对策。结论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中存在较多问题,需加强沟通宣教、静脉滴注巡视、相对集中安排老年人静脉滴注座位、调整护理人员资源等,以减少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门诊输液护理及在输液反应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486例门诊输液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传统护理组288例和精细化护理管理组(简称精细化组)198例,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精细化组输液反应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可减少输液反应,提高患者对输液室护理安全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正>门诊输液室是医院服务窗口的重要部门之一,是向社会展示医院形象,技术水平的窗口,但静脉输液人数多,家属也多,存在着较高的护理风险,输液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服务缺陷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安全及病人的满意度。我院自2012年起对门诊输液室实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在门诊输液室的安全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治疗的患者110例,观察患者输液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将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55例/组.常规护理(对照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10例患者均出现程度不一的过敏反应,观察组患者的输液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门诊输液室采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临床用药安全,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秀  范立平  王凤英 《中国医药》2009,4(12):1024-1025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反应登记,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19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门诊患者中,以热原反应临床表现最为多见,有140例(70.7%),其次为过敏反应和局部反应;使用药物类型中抗生素发生输液反应182例,占91.9%。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