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血藤为苗药“四大血”之一。但以血藤为名在民间使用的品种有五味子科血藤 10 余种,豆科血藤 10余种,此外尚有非上述两科品种的大血藤(木通科大血藤)、虎杖根、茜草根。根据流行于黔北、川南、渝南山区苗医使用“四大血”的习惯,木通科大血藤即(四大血)中“活血”,虎杖根在我国西南苗医中不作为血藤使用,茜草根为苗医所称之“红龙须”,不作为血藤使用。并提出“四大血”中的血藤最好大、小血藤(豆科血藤配伍五味子科血藤)并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黔产五香血藤的化学组成,探究其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分子筛色谱、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等方法,从五香血藤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分离纯化化合物,并根据其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五内酯E甲酯(1),北五味子酸(2),sorghumol(3),黑色五味子单体苷(4),lancilactone C(5),南五味子宁(6),β-谷甾醇(7),(+)-安五脂素(8)。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2,3,5为三萜类化合物,4,6,8为木脂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干正洋  杨庆雄 《中成药》2012,34(2):303-306
目的 研究黔产五香血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五香血藤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等波谱分析.结果 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内酯E(1),五内酯E甲酯(2),β-胡萝卜苷(3),五内酯B(4),南五味子宁(5),三十烷(6),β-谷甾醇(7),schizanrin F(8).结论 化合物2,3,5,6,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冷饭团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饭团的生药鉴定谭立英(湖北省宜昌县药品检验所443100)刘耕耘(湖北省宜昌县中医院443100)冷饭团为木兰科植物冷饭团Kadsura-coccnea(Lem.)A.C.Smith的根和藤茎。别名黑老虎,绯红南五味子、过山龙藤等 ̄[1 ̄3]。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区。其主要功能为祛风活络、散瘀消肿、消炎止痛,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仆扭伤、妇女痛经,急慢性胃炎等症,效果良好。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局刘锡钧等从冷饭团根部?...  相似文献   

5.
异形南五味子为民间药凤庆鸡血藤和地血香的基原植物,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舒筋活络等功能。现代研究表明,异形南五味子中主要含木脂素和三萜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保肝等活性。本文对异形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为有效开发和利用异形南五味子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血藤为苗药“四大血”之一。本文对豆科血藤中常见的 10 个品种,即白花油麻藤、三叶鸡血藤(喙果崖豆藤)、牛马藤(常绿油麻藤)、网络鸡血藤(网络崖豆藤)、丰城鸡血藤、亮叶崖豆藤、昆明鸡血藤(香花崖豆藤)、鸡血藤(密花豆)、老鸦花藤(密绒毛油麻藤)、红血藤进行了考辨。指出其共性为藤行通络、中空通气、色红入血、较少香味、味涩性敛,主张豆科血藤作为大血藤使用为宜,当大小血藤并用时,宜以豆科血藤配伍五味子科血藤使用,才能达到养血、止痛兼优的功能互补目的。  相似文献   

7.
血藤为苗药"四大血"之一.本文对立科血藤中常见的10个品种,即白花油麻藤,三叶鸡血藤(喙果崖豆藤)、牛马藤(常绿油麻藤)、网络鸡血藤(网络崖豆藤)、丰城鸡血藤、亮叶崖豆藤、昆明鸡血藤(香花崖豆藤)、鸡血藤(密花豆)、老鸦花藤(密绒毛油麻藤)、红血藤进行了考辨.指出其共性为藤行通络、中空通气、色红入血、较少香味、味涩性敛,主张豆科血藤作为大血藤使用为宜,当大小血藤并用时,宜以豆科血藤配伍五味子科血藤使用,才能达到养血、止痛兼优的功能互补目的.  相似文献   

8.
谈“血藤”     
<正> 血藤是常用中药,笔者在临床调剂中发现不同的地方作为血藤入药的中药有所不同。有些地方认为血藤就是鸡血藤。造成对血藤临床使用的模糊认识。事实上,以血藤为名入药的中药有两种:一种学名称“血藤”;另一种学名称“鸡血藤”,别名“血藤”。两种药物区别如下: (1) 来源不同,血藤是木兰科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clarke或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 Rehd.et Wills等的藤茎;鸡血藤是豆科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as或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kiana Harms等的藤  相似文献   

9.
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木脂素含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道峰  翁强  施大文 《中草药》1994,25(5):238-240
选择内南五味子素为对照品,比色法测定了8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茎藤和根中总木脂素含量,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和内南五味子K.interior中的加样回收率为96.7%和97.9%。结果表明,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总木脂素含量因种、药用部分及性别不同而差异较大,以根和雌株中含量为 高,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ilimba根中总木脂素含量最高达4.926%,窄叶南五味子K.an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属药用植物木脂素的含量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对五味子属植物的木脂素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探讨五味子药物资源问题。方法 :用HPLC对五味子属 14个种 (变种 ) 18个样品 (果实、茎藤和根 )中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醇甲 (schisandrin) ,五味子醇乙 (gomisinA) ,五味子酯甲 (schisantherinA) ,五味子甲素 (deoxyschizandrin) ,表 加巴辛 (d-epigalbacine) ,安五脂素 [(+) anwulig nan],五味子乙素 (wuweizisuB) ,6O 苯甲酰戈米辛O(6-O-benzoylgomisinO)和五味子丙素 (wuweizisu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5种不同种的五味子果实中 ,9种木脂素总量为 0.52%~1.96% ,其中以五味子和华中五味子含量最高 ,11种 (包括变种 )茎的 9种木脂素总量为 0.02%~1.51% ;小花五味子果实含有与华中五味子相似的木脂素成分 ,其中甲素的含量较高 (0.59%) ;绿叶五味子与五味子成分相似 ,其醇甲、醇乙和乙素的含量均较高 ;翼梗五味子果实、华中五味子果实、小花五味子茎、毛脉五味子茎和二色五味子根的安五脂素含量较高 ,分别 0.77% ,0.42% ,0.50% ,0.26% ,0.38% ;毛脉五味子茎、毛叶五味子茎和金山五味子茎的表 加巴辛含量较高 (分别为0.89% ,1.51% ,0.17% )。结论 :五味子属植物果实的木脂素含量高于根和茎 ;翼梗五味子果实、小花五味子茎、华中五味子果实、二色五味子根、毛脉五味子和毛脉五味子茎、金山五味子茎可分别作为安五脂素和表-加巴辛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南五味子根中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新柱  刘佳宝  陈佳宝  李帅 《中草药》2017,48(11):2164-2171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C18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多种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五味子根具有抗炎活性的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和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1-丁醇(1)、(2S,3S)-4,4-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1-丁醇(2)、窄叶南五味子素K(3)、苯甲酰氧代南五味子醇(4)、丙酰氧基氧代南五味子醇(5)、冷饭团素C(6)、异形南五味子素E(7)、台湾五味子木脂素C(8)、异形南五味子素J(9)、菲律宾南五味子素J(10)、合蕊五味子二内酯J(11)、黑老虎内酯C(12)、菲律宾南五味子内酯B(13)、五味子二内酯D(14)、五味子二内酯H(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11、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梗南五味子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及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采用Hep G2.2.15细胞为模型,检测长梗南五味子药物血清对细胞培养上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 N)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将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200 mg/kg)、长梗南五味子高、中、低剂量组(生药102.6、51.3、25.65g/Kg),每组10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10天,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体外实验:长梗南五味子药物血清高、中、低剂量组Hep G2.2.15细胞分泌HBs Ag和HBe Ag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体内实验:长梗南五味子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21.88±9.96)、(39.72±7.18)IU/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小鼠肝脏的坏死和炎症病变也有一定改善。结论:长梗南五味子具有显著的抗HBV作用,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梗南五味子为我国常用民间药,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具有理气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消肿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长梗南五味子中主要含有木脂素和三萜等化学成分,在抗肿瘤、抗HIV、抗氧化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本文对近30年来有关长梗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长梗南五味子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提高临床疗效,必须提高中药质量。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乱代乱用为目前中药饮片质量下降原因之一。常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之现象,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血藤,红藤,鸡血藤的中医处方用名和实际调配混乱和差错就是其中之一。一、基原血藤。系木通科大血藤属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Wils.的干燥藤茎。始载于《本草拾遗》。目前处方常见用名有大血藤、红藤、血通、血木通、大血藤。《中国药典》1985年版收载为大血藤,又名红藤。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所用血藤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Clarke.的藤茎,又名血藤、血通、血木通、活血藤。  相似文献   

15.
内南五味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药材滇鸡血藤的基原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西南部,其根、茎可供药用,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通经活络的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内南五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HIV等生物学活性。本文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入手,对近年来有关内南五味子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为阐明内南五味子药效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其资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肝炎的草药治疗(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嘉善  李慎勤 《江西中医药》1991,22(5):54-55,59
34 红木香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Gagn.以根、根皮和茎入药。立冬前后采挖。性味:辛、苦温。功能: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临床应用.徐昭仁等报道,用红木香根研末,每日9~18克,分3~4次口服,治疗病毒性肝炎100例,其中急性无黄疸型50例,临床治愈34例(75.5%);急性黄疸型5例,配合马蹄金、过路黄等退黄,亦治愈。按:红木香活血行气之力甚强,孕妇应忌用。《纲目拾遗》云:“红木香……,入药须以水洗净,去外粗皮,取内皮色红者用之。入口气味辛香而凉沁如龙脑。”对入药部位及气味描述具体而生动。  相似文献   

17.
南五味子类药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建平  王彦涵  陈道峰 《中草药》2003,34(7):646-649
目的 为南五味子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性状鉴别、扫描电镜和薄层色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及其近缘种绿叶五味子、翼梗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进行生药性状、种子表面微形态和薄层鉴别。结果 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可以将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分为3个类型。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deoxyschisandrin)、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的薄层定性表明产于陕西平利、河南栾川、山西阳城、湖南衡山的华中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中都含有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翼梗五味子果实中仅含有五味子酯甲,而甘肃小陇山、陕西留坝产华中五味子果实中检测不到这两种成分。结论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可以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和薄层色谱结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及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内南五味子体积分数90%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利卡灵A(1)、南五味子素(2)、异形南五味子丁素(3)、异形南五味子庚素(4)、8α-羟基松脂醇(5)、内南五味子素丙(6)、异形南五味子戊素(7)、扁核木醇(8)、阿里山五味子灵C(9)、苄基氧代南五味子醇(10)、松脂醇(11)、香豆木脂素(12)、川椒脂醇(13)、异形南五味子壬素(14)、二氢去氢二松柏醇(15)。结论:化合物1、5、7、8、10~15是首次从内南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苗药“克痹液”治疗坐骨神经痛1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苗药“克痹液”,治疗坐骨神经痛168例,显效132例,好转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8.2%.该药液由大叶风沙藤、南五味子根、散血莲等苗药及中药共16味组成,每剂用1kg60度白酒浸泡半月左右即可服用.可自采自制,价廉效佳,供同道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长梗南五味子根皮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根皮作紫荆皮,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也有分布。可活血行气、消肿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