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病人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方式及规律性,为患者义齿修复及防治牙齿缺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口腔科2009年1月-2012年11月就诊的2 650例口腔修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族别患者在缺损类型、缺牙部位方面的差异。结果口腔修复患者在男女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失牙数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上颌牙缺失明显多于下颌牙;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和上前中切牙是发生缺失最多的牙位。各种修复方式中普通烤瓷修复体1 543件(58.23%)。结论普通烤瓷固定修复体是口腔修复主要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金属烤瓷固定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探讨金属烤瓷固定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57例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前牙组修复体394件,后牙组修复体537件,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牙组修复体成功381件(96.70%),失败13件(3.30%),后牙组修复体成功511件(95.16%),失败26件(4.84%),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属烤瓷固定修复牙列缺损成功率较高,是临床上安全、可靠、理想的牙列缺损固定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缺失及修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65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160例及80名健康志愿者,由口腔专业医师进行口腔检查。结果 160名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率为61.25%,义齿修复率为41.84%;牙列缺失率为26.87%,义齿修复率为83.72%。80名健康志愿者中,牙列缺损率为30.0%,义齿修复率为62.5%;牙列缺失率为12.5%,义齿修复率为90.0%。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牙列缺损及缺失率高于健康人群,修复情况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牙列缺损是中老年人的普遍问题。牙列缺损后给患者带来咀嚼、发音等功能及容貌美观障碍并影响身心健康和正常工作。目前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有固定义齿及传统活动可摘式局部义齿。其修复方法各有特点和适应症。笔者近年来将环托设计活装矫治器的某些原理和特点与可摘局部义齿的原理和特点结合起来研制出一种新的托牙系列———环托式活装义齿 ,对某些特殊类型的牙列缺损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牙列缺损病例 60例 ,其中男 38例 ,女 2 2例 ,最小年龄 17岁 ,最大年龄 70岁。缺损部位 :上颌 2 4例 ,下颌 36例 ;双侧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种植成功397枚,仅3例患者出现种植体脱落,成功率99.25%,其余患者各项指标良好。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通过术前恰当的选择种植体,术者精湛的修复和精细的手术技术,以及术后定期适当的维护,可取得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种植牙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钱建亚 《吉林医学》2011,32(22):4631-4632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临床特点和修复状况,为预防牙齿损伤及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进行口腔修复的97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且对口腔修复者的性别、年龄、部位和修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体缺损、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比较:男女患者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在年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2,P<0.05),并且口腔修复者以30~60岁患者组最多(57.32%);在部位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4,P<0.05),以上颌部位所占的比例最高(38.15%)。口腔修复状况,修复类型占前三位的依次为铸造支架义齿(27.84%)、铰连式义齿(25.97%)和金属烤瓷联合全冠(24.02%)。结论: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做好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并要积极学习新知识为口腔修复技术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增平 《吉林医学》2013,(29):6123-6124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修复对基牙牙体牙髓治疗的要求。方法:选取进行牙列缺损修复的2 0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牙列缺损修复前对基牙牙体牙髓存在的相关疾病进行治疗,然后再行修复,评价患者修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基牙牙体牙髓相关疾病的检查治疗,再行修复手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在进行修复前应检查患牙相关疾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然后再进行牙列缺损的修复,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巍 《大家健康》2016,(6):88-88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当中抽取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上颌、下颌、全口义齿修复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P <0.05);修复治疗结束后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义齿修复在治疗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方面各有优点和缺陷,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伽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采取修复前正畸治疗,排齐牙列、纠正中线、开拓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后再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53例患者的错黔畸形都得以矫治,修复体经1~2年随访,50例成功,3例失败。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错牙台畸形及牙列缺损,能满足美容及功能要求,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2549例口腔修复病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中外医疗》2008,27(27):96-96
目的 了解近两年口腔患者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的特点及修复状况.方法 对到本院近两年诊治的2549例口腔修复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发病率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颔牙缺失明显多于下颔牙;下颌第一磨牙和上领中切牙是发生缺失的最多部位.采用国内较先进的修复手段进行牙列缺损修复的病例逐年增多.结论 口腔医生要加强口腔卫生教育来不断提高市民的口腔保健意识;口腔修复科医师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操作技术以满足患者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1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采取修复前正畸治疗,排齐牙列、纠正中线、开拓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117例采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26例采用经典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137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都得以矫治,6例失败.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牙合)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余彩琴  张文琪 《吉林医学》2013,34(5):902-903
目的:讨论研究隐形义齿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共100例。采用隐形义齿对患者进行牙列缺损的修复,观察患者在修复后试戴情况、固位稳定性、贴合情况和外表美观等情况。结果: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隐形义齿修复,修复成功率为97%,在失败的3例患者中有2例固位不良,有1例佩戴后出现疼痛并且容易脱落。结论:隐形义齿对于牙列缺损的修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是目前临床上较好的一种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采取修复前正畸治疗,排齐牙列、纠正中线、开拓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后再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53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都得以矫治,修复体经1~2年随访,50例成功,3例失败。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前牙错牙合畸形及牙列缺损,能满足美容及功能要求,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修复错()伴牙列缺损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的牙齿相较治疗前排列整齐,咬合度好;随访1年,未出现松动或移位现象。讨论使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刘露黎 《中外医疗》2012,31(10):39-40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和过小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45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牙列缺损和过小牙正畸进行分开修复治疗。实验组予以牙列缺损和过小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治愈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P〈0.05。结论联合治疗牙列缺损和过小牙正畸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60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牙列缺损情况及活动义齿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牙列缺损修复与常人不同的特点。方法:对603例60岁以上镶牙患者牙列缺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初期要求义齿修复的病例较多,此后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例;老年人牙列缺损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其次是牙周病;上颌牙列缺损较下颌牙列缺损多;后牙缺失较前牙多。结论:老年人牙列缺损修复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结合全身健康状况及口颌条件提供既照顾患者心理又能满足生理功能的及时合理修复。  相似文献   

17.
口腔修复1983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2011-01-2013-12该院口腔科1983例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患者行口腔修复的临床资料,为今后口腔修复方法和技术提供借鉴。方法对1983例口腔修复患者病历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发病率、发病部位与年龄、性别及修复手段与效果的关系。结果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发病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牙数目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呈正比。上颌牙缺失明显多于下颌牙,下颌第一磨牙和上颌中切牙是发生缺失的最多部位。固定桥和铸造支架义齿是牙列缺损修复中占比例较大的种类,多于其他各种修复形式( P<0.05)。结论口腔修复病例逐年增多,市民应提升口腔保健意识,口腔修复科医师在提高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口腔疾病宣教,减少口腔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魏玉梅 《当代医学》2013,(25):63-63
目的探讨老年牙列缺损并重度磨耗的修复治疗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8月期间,郑州市中原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0例牙列缺损并重度磨耗患者,通过咬合重建,进行烤瓷冠,以及固定桥或者全冠固定桥,以及活动义齿修复等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牙列缺损并重度磨耗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修复满意度达到100.0%,其中9例满意,1例基本满意。结论对于牙列缺损并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后进行烤瓷冠,固定桥或者全冠固定桥加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的修复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畸形及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前牙错畸形及牙列缺损患者采取修复前正畸治疗,排齐牙列、纠正中线、开拓失牙间隙、调整咬合关系,117例采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26例采用经典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结果:137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都得以矫治,6例失败。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法治疗前牙错畸形及牙列缺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67例牙列缺损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术后患者治疗成功率和满意度.结果 口腔种植体修复在牙列缺损方面具有较满意的效果,67例经治疗后种植成功率为100%;67例患者经治疗后对美观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功能以及固位功能等满意度分别为83.6%,100%,86.6%,82.1%和97.0%.结论 牙列缺损采取口腔种植体修复既美观舒适,又疗效确切,同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